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735)
期刊(174)
学位论文(102)
视频(10)
图书(5)
会议论文(4)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735)
期刊 (174)
学位论文 (102)
视频 (10)
图书 (5)
会议论文 (4)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0)
2014(296)
2013(127)
2012(138)
2011(134)
2010(138)
2009(59)
2008(67)
2007(26)
2006(20)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86)
其它(115)
三明日报(38)
侨报(35)
广州日报(19)
文史天地(1)
中外企业文化(品牌)(1)
今日南国(1)
小城镇建设(1)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新客家民谣创新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郑丽虹)记者昨日从第三届客家文化节组委会获悉,由深圳市宣传文化部门与六区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由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深圳特区报文体中心、深圳广播电台音乐频率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神州之声”频率联合举办的“新客家民谣·中秋传情”歌词征选活动,自2008年9月9日启动以来,
客家村名里的玄机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陈相飞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名字即不便于称谓,指称起来就很别扭。所以,为了方便称呼,讲得顺口,世间万事万物大抵会取一个名字。 那么,名字究竟怎么个取法?战国时期荀子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做“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大意是,名字并非一定要哪个才适宜,只要人们共同约定并广为接受
客家人挑盐担的历史记忆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江区城北镇水村盐道当铺遗址 ▲斑驳残破的蕉岭新铺盐仓 【钩沉】 □邓锐 盐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中国是一个盐业使用和生产历史悠久的国家,但盐的产地不多,一直以来,中国盐的来源主要靠海水。如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上记载,公元前514年,由吴王阖闾、春申、已濞连
走进客家赣州“宋城博物馆”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赣州市民间艺人韩振璜(右)和他的香樟木雕作品“宋城赣州”。 古城墙和浮桥 赣江源头八境台 【天下客】 透过历史的云烟,你会看到客家赣州宋代历史文化遗存仍灿若星河:“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宋代古城墙,“江南四大孔庙之一”的赣州文庙,巍峨肃穆的宋代慈云塔,规模宏大的宋代七鲤古瓷窑,享誉古今的排水系
《客家意象》轰动台湾“桃竹苗”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表演现场。 观众与演员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曾秋玲 3月7日至14日,梅州大型民系风情歌舞《客家意象》首次离开大陆,在台湾“桃竹苗”地区共作3场交流演出,受到当地尤其是客家乡亲的热烈欢迎。观众一场比一场多,场面一场比一场火爆,在“桃竹苗”地区掀起一股“梅州热”、“客家热”和“交流热”—— —从马来
静守往昔的客家古村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密溪古村全景。 进入谨光鼎臣合祠的八字门楼。 赵丽春 杨锦辉 宋玉琳文/图 在离瑞金市九堡镇北偏东12公里处的凤凰山下,有三条小溪流经片村汇合于环溪水库,诗有云“一带密溪淌绿水,千寻松竹染红霞”,这个美丽的千年古村就是密溪村。 据《瑞金县地名志》记载,密溪的开基者为罗密峰,南宋咸淳
客家祀神祖位信仰礼俗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资料图片) 谢文娟 自从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徙到赣、闽、粤交界地居住后,他们同时也把自己的祖宗随之带到了这里,予以每天早晚拜祀供奉之。这充分体现了客家人慎终追远,尊祖睦宗的谒祖孝心,表达了客家人子孝孙贤,唯读唯耕的高尚品德。 客家人都会在住房的厅堂正上方墙壁上设一个长方形的“神祖位”(每个
客家家风:永恒的精神高地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刘永泰 受市场经济影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道德洼地”,竟连“老人倒地该不该扶?”“小孩落水该不该救?”“流氓抢劫该不该抓?”这些做人最基本的问题都受到质疑。大有“世风日下”之感,令人痛心疾首。春节期间,央视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热议。面对社会的道德拷问,笔者研究了
正能量!最美客家妹扶起六旬翁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记者 王婷 路遇摔倒老人,扶不扶?20岁梅州女孩邓佳莹以毫不犹豫的出手相助,为世间更添一份正能量,堪称“最美客家妹”! ◆事件回放 人来人往中,唯有她相助 60岁的詹
副副围屋对联见证坑梓客家发展史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静谧的龙湾世居见证了坑梓客家发展历程。本报通讯员世轩摄 龙田世居门前的对联藏着宅名。本报通讯员世轩摄 本报记者 杨剑锋 通讯员 刘丽川 客家文化与充满诗情画意的对联艺术一直有着不解之缘,客家人对于对联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也情有独钟。在坪山新区坑梓办事处,被保存下来较完整的围屋有61间,里面大部分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