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70)
视频(451)
期刊(342)
学位论文(117)
图书(51)
人物(37)
会议论文(10)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770)
视频 (451)
期刊 (342)
学位论文 (117)
图书 (51)
人物 (37)
会议论文 (10)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453)
2014(655)
2013(303)
2012(328)
2011(356)
2010(296)
2009(139)
2008(118)
2007(55)
199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630)
梅州日报(573)
羊城晚报(39)
岭南文史(5)
客家文博(4)
四川画报·旅游人文版(1)
作文100分(1)
流行色(1)
海峡旅游(1)
广州:花城出版社(1)
“客家第一”亮相世博会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8月9日,一名志愿者在向游客展示“客家第一”纪念品。 “客家第一”纪念品是一枚小巧精致的金属卡片,正面一个大的“”字,并有“中国赣州祝福您”中英文字样,背面是“客家第一”的来历简介
李家拳或定位为广东客家名拳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温 舒 通讯员邓达莉)市文联、市民协正在为惠城区河南岸街道申报 “广东省李家拳之乡”。6月2~3日,由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曹利祥,省民协主席罗学光带队的考察团到惠城区河南岸街道了解李家拳的特点、历史和发展现状。 据悉,李家拳是惠州乃至广东独有的传统文化,有200多年的历史。
八旬客家山歌王 十载成书终问世 干鸿编纂出版大岭山客家山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山歌悠悠》的出版圆了干鸿的夙愿。本报记者 黎明通讯员 毕中林摄 本报讯 (记者 黎明 通讯员 毕中林)“见妹挑担百二三,阿哥心头着一惊;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见人多唔敢声。”解放前,在客家人聚居的大岭山街头随处都能听到这样动听的山歌,年逾八十高龄的老人干鸿,在对抗眼疾的同时,倾十年心血
“作”:不亚于过年的客家习俗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习俗] “作”(有些地方也称“祚”)之俗早即有之,自古传延,在客家地区尤盛。在梅州,打蘸(集体祭奠神灵)、迎神、庙会、完神等大型且隆重的宗族团体活动,一般均统称为“作
客家產品展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的「客家等路˙創意樂活台灣客家特色產品大展」,24日起在新光三越台中店登場,由客委會主委(前右二)開幕。 中央社
客家人的祚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民俗]  每年农历八月不少客家人都要举行一次仅次于春节般盛大的“祚(作)”,以祈求社会和谐安定、家人福寿康宁的民俗节日活动。  相传在汉朝特别是在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颁发“推恩令”,促使诸侯王把封建土地分给子弟,以分散、削弱诸侯力量。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将诸侯王和富商大
社会各界纷纷捐助茂名小伙可润,其家人希望通过本栏感谢热心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民生追踪】 本报讯17日,本栏报道了来梅找工作的茂名青年可润由于不小心摔倒,造成颈椎粉碎性骨折,当他好不容易脱离了生命危险,却又面临无钱治疗、濒临瘫痪的困境一事。报道见报后,小伙子的遭遇牵动着不少热心人士的心,他们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可润延续“奇迹”。截至昨日,社会各界已为可润捐款7000多元
目不识丁却出口成歌 擅长自编自唱客家山歌的冯乃被乡亲们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冯乃近照。 照片由本人提供 冯乃今年78岁,是惠东县安墩镇杉元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因自幼家贫,无缘上学,直至4年前斗大的字也识不了几个。但是他嗓子亮,聪颖过人,年轻时耳濡目染中竟无师自通
“福建土楼·客家永定”画展在厦门举行 李玉焕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8月28日一9月10日,由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永定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福建土楼·客家永定——全国中国画大赛作品展”在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举行,共展出画家们精心创作的土楼画作166幅。此次展出的获奖及入选作品是从全国18个省(包括台湾)应征的1000多幅作品中评选出来的。同时还展出刘建、满维起、沃源
平远首届程旼文化节载五耀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广东省评定的“南粤先贤”程旼,是客家人文鼻祖。这已是众人皆知。然而,经考证得出的“1600多年前程从中原带来‘’文化落户平远”的历史结论,却鲜为人知。1600多年前,程旼从中原南迁到平远带来“”文化,造福一方,为百姓谋福利,从此平远亦称“福地”。程旼·文化造“”客家文化的故事,恒久隽永。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