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客家人的祚福

客家人的祚福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21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8版:客家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挂接】

【全文】

[民俗] 

每年农历八月不少客家人都要举行一次仅次于春节般盛大的“祚(作)福”,以祈求社会和谐安定、家人福寿康宁的民俗节日活动。 

相传在汉朝特别是在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颁发“推恩令”,促使诸侯王把封建土地分给子弟,以分散、削弱诸侯力量。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将诸侯王和富商大贾控制的铸钱、冶铁、煮盐等重要工商业收回国家专营。抵御反击匈奴贵族的侵扰,使得汉民族(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人民生命财产和利益得到保护。客家人从中得到不少实惠。后客家人因战乱南迁,时有动荡不安,而怀念汉武帝,便选择一个风水宝地,建造一个汉帝宫或大帝宫一类的宫庙,请来工匠雕塑成高大威武的汉武帝神象,以表纪念并祈望大帝能以神力为客家人祚福。 

为此,每年农历秋实的日子里,客家人以一个或数个乡、一姓或数姓一村,择定日子举行祚福民俗活动,有选择八月的初二、初四、初九,有十三、十九日,也有二十八、九日定为活动日。是日人们用“木郑”抬着全猪全羊及“三牲”(猪鸡鱼肉)发粄、煎粄、五仁饼、柚子等摆放在汉帝(大帝)宫内供奉(如上图)。后烧香点烛化纸扎财宝,并双手合掌对大帝说祝福之词,奉毕后,在爆竹声、锣鼓八音声中,抬起神像在众人护送下,到村中游走,把“福”送到每家每户,最后抬回宫中安放原处。 

据传,祚福时,客人来得越多越显得福大。是日,各家各户的亲朋好友都前来祝福看热闹,宾客盈门,家家户户备办丰盛午宴,并要摆上圆桌请贵客,摆方桌请友朋,以显示天圆地方,表现出天人合一、大吉大利之意。宴会后,主人会送上发粄、饼糕等带回家,以象征把福带回去共同分享之意。 

由于历史悠久,朝代不断的改换,这些民俗活动逐渐被淡化,现在每逢祚福之日,虽有浓厚的节日气氛、宾客仍盈门入席,但期间也只不过谈论年景祚福之事了。(丘祥昌)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