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美食文化传播正当时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百姓论坛]
《梅州日报》近日报道,市旅游局、梅州日报社、市美食协会近期共同开展“十大客家健康美食评选”活动。据悉,此次评选活动,通过美食企业上报菜式,征求美食专家意见,整理筛选出56道具有梅州特色的客家菜式,再由《梅州日报》展示推介,在梅州旅游网进行投票评选。
“田园之美,山野之根,河塘之鲜”
-
让客家文化薪火相传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刘磊 曾艳 郭玉玲
“我们迎着朝阳,向着小康,我们满怀豪情,在假日休闲的广场,在民众聚集的地方,我们为生活谱就华章……”9月9日,在龙南县里仁镇新农民艺术团文化活动站里,一群爱好文艺表演的农民
-
客家娘酒飘香印度洋明珠 毛里求斯广东乡亲既传统又洋气,
-
作者:林洁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在毛里求斯南顺会馆里,每天都有很多华人妇女在这里活动
文/本报特派记者 林洁图/本报特派记者 林桂炎
登上毛里求斯航班,记者的心情一下就轻快起来。
不是因为脱离了治安严峻的约翰内斯堡,而是要去的那个地方,让马克·吐温说出这样的话:上帝先创造了毛里求斯,才创造伊甸园。
最重要的是,记者热切地
-
三眼井社区将重现客家韵味紧邻广东省府广州市委,这一正宗“老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省府周边居住区将穿上米黄色“外套”。 本报记者李健摄
越秀洪桥街六合园社区围墙翻修迎亚运。本报记者吴进摄
新添景观:应元榜将介绍洪桥贡院文化。(规划效果图)
新买磨石圆叮当,
一心买来磨豆浆。
三更半夜磨豆腐,
呀呀啮啮到天光。
——— 洪桥街豆腐寮旧时
-
扮靓家园彰显特色 建设令人向往的客家乡村
-
作者:谢航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编者按:在4月24日举行的梅州市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上,与会的市、县、镇、村干部进行认真讨论,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市住建局局长谢航和市林业局局长凌松宏在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现将其发言文稿
-
打好客家牌 实现新跨越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评论员
昨日,我市成功申办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喜讯传来,令人欢欣鼓舞。
申办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大会,是客家祖域向全世界客属乡亲的一声深情召唤、一次盛情邀请,是全市268万人民的热切愿望。如今,这一美好愿望实现了。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精心组织
-
客家牵猪哥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猪哥即公猪。为什么叫猪哥,这是因为客家人崇尚自然心地善良,他们辗转南迁到某地定居,以族群为主开辟生活家园,相对人丁稀少,便与一切动物为友为邻,于是便有了虾公、鹞婆、猪哥之类的尊称。牵猪哥即放猪种。公母猪交配时女人不敢围观,特别是女孩,大人会叫她回家——这是规矩。
猪是从动物驯化而来,仍具有天生野性,
-
忆 中元节:客家人的七月半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农历7月15(客家地区也有在农历7月12、13、14的)是传统的中元节,客家人把它俗称为“七月半”。中元节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农历7月15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盂
-
赣县倾力打造客家文化名县
-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 选挑“精兵强将”组建客家文化研究会;融巨资修缮客家风情民俗旅游景点;如火如荼地兴建占地300亩的客家文化城;紧锣密鼓地筹备首届客家文化节……时下,享有“早期客家摇篮”之称的江西省赣县,一场
-
客家粽子 美丽芬芳 赖 晨
-
作者:赖晨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糯米是湿地的恩赐。客家人繁衍生息处,山场坐落开旷,河流纵横,水源充沛,清泉汩汩,低洼湿润,田腴民勤,禾稻生殖颇丰,是典型的稻作文化区,端午粽子更具地方特色。
客家粽子风味独特。它按口味可分甜、咸、白、碱4种。甜味粽大多为素粽,咸味粽大多为荤粽,白味粽则多为纯糯米制成,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适量的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