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249)
期刊(279)
图书(124)
学位论文(30)
视频(14)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249)
期刊 (279)
图书 (124)
学位论文 (30)
视频 (14)
会议论文 (2)
按年份分组
2014(467)
2013(215)
2012(259)
2011(236)
2010(191)
2009(99)
2008(105)
2005(7)
1998(1)
1997(3)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334)
其它(122)
客家文博(40)
羊城晚报(30)
客家研究辑刊(15)
南方建筑(2)
第三届东亚人文学论坛(暨两岸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讨会)(1)
风景园林(1)
今日中国(中文版)(1)
古成之纪念馆纪念专集编委会(1)
谁的邓雨贤纪念馆?谁的文化造乡?新竹芎林客庄社区总体营造之
作者:潘荣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治理  社区总体营造  政策网络  新竹芎林  邓雨贤 
描述:農村之永續發展?在此藉由社區自主行動的經驗,嘗試建立客庄居民的參與模式,提供一個整合型的社區營造經驗的分享,具體展現「客家生活環境營造」的擴大效益。
研究個案的基地「芎林」,曾經是新竹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昔時文風鼎盛,秀才舉人輩出,文化資產豐富,著名客家籍作曲家與音樂家鄧雨賢先生,亦曾於芎林國小任教,並留下讚頌芎林之美的名曲「芎林小唄/調」。行政院客委會更希望藉由「芎林鄉文化造鄉暨鄧雨賢紀念文化設施委託規劃案」計畫,打造芎林鄉為客家文化重鎮的環境,以鄧雨賢音樂文化造鄉為主題;期望凝聚社區參與客家文化保存計畫的共識,不僅充分利用鄉境內的人文與文化資源,規劃出合乎地方社區居民使用者的需求,更以此達成紀念客家先賢鄧雨賢先生對於音樂文化貢獻的特殊意涵。其認為興建鄧雨賢紀念館一方面不僅可解決長期以來地區民眾無活動空間可用之苦,另一方面則藉由發展文化觀光,進而建設芎林地方成為文化城鄉,可謂立意良善。然而此立意良善之政策,延宕至今仍未達成興建館舍的共識。究竟在政策的研擬過程出現了什麼問題?其造成爭議的論點何在?而相關政策參與者間又如何互動?以上種種問題係引發作者對於芎林文化造鄉之治理網絡型態的研究動機。
因此,經由以新竹縣芎林鄉文化造鄉個案研究探討,並對相關社區組織、專業團隊、鄉公所等單位的深度訪談,與作者身為地方專業團隊一員,多年對於社區總體營造的參與觀察來綜合分析相關議題,以檢視地方政府在施政上如何促使社區居民參與地方公共議題,本研究也以實際參與推動「新竹縣芎林鄉文化造鄉」活動為個案,試圖為未來的社區居民參與公共議題和地方政府的治理模式提出可行的政策目標與策略作為。
生态博物的旅游开发研究——以广西贺州客家文化生态博物
作者:周俊满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生态博物馆  生态保护  民族内部动力  社区参与 
描述:专家、管理人员和区居民、游客进行田野观察、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的资料。对生态博物旅游开发中的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按照生态旅游理念进行生态博物旅游开发的新探索,这对贺州乃至中国的生态博物
广西民族图形在生态博物建筑局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邓世维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西民族图形  建筑局部装饰设计  运用研究  生态博物馆建筑局部装饰 
描述:革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生产力。”并强调:“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文艺院团和博物建设扶持力度。”同时,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
博物建筑、空间与文化:以台湾的七座客家博物为例
作者:黄雅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博物馆建筑  空间型构  客家  文化 
描述:凝聚、認同及地方觀光發展等目的。這些理想目標下,必須釐清的是客家博物館如何透過建築與空間來展現「客家文化」?透過「誰」來詮釋?再現了「誰」的客家?等問題。
本研究以臺灣的七座「新建」客家博物館之建築平面配置及其建築設計的五位建築師為分析對象,透過建築師之實際訪談及建築平面之空間型構(Space Syntax)軟體分析,企圖釐清客家建築圖像在博物館之文化合法化過程中,建築師們在這些案例之設計思維從何而來?相關影響為何?如此來解析博物館建築之建構過程中,客家文化意涵如何應用於博物館的空間組織架構內。而空間型構分析則是解析平面空間組構之深層邏輯及次序關係,試圖尋求博物館建築的表層組織型態下內孕之空間機制特徵。透過本研究企圖理解博物館作為文化載體之本質,即如何透過空間組構型態得以有效地傳遞知識訊息以呈現展示客體之重要文化意涵,如此可更深入掌握博物館建築之基本認知。
博物展示中的音乐元素:两个案例之研究
作者:李捷葳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音乐展示应用  台北故事馆  美浓客家文物馆  博物馆音乐  多元智能 
描述:音樂元素之博物館展示的案例,發現依音樂與展品關係的遠近可分為三個層次:音樂作為展品、音樂與其他元素結合成為展品、音樂與展品同屬特定的脈絡。針對展示內涵的探索,則透露出音樂應用於博物館展示的幾個功能:營造氛圍與情緒、引導注意力、喚起記憶及幫助回想、切割時空、敘事延展、懷舊及文化標籤。此外,本研究針對台北故事館與美濃客家文物館從事個案研究,進行展示分析與觀眾研究,發現台北故事館擅於使用不同的音樂類型,搭配不同的特展,營造展示氛圍,其音樂使用意圖偏向教育推廣的目的;而美濃客家文物館常設展區,以多層次的手法表現傳統客家音樂的主題,表現出文化保留及傳承的意念。從觀眾研究中,也得知觀眾對於博物館展示應用音樂元素,基本上都持樂觀的態度,但前提是音樂內容要與展示主題符合,且音源之間不相互干擾。音樂元素應用於博物館展示的意義,不僅能增加展示主題的深度及美學價值,更能增進觀眾多元感官經驗,促進「音樂智能」的發揮。
媒体再现客家与阅听人解读之研究
作者:董季蓁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媒体  再现  客家  形象  接收分析 
描述:」、「活動」、「其他」等,其中報導類型最多的前三項為「籌建狀況」、「活動」和「鄰近區域」;客家館新聞的報導方向以中性報導居多,其次為正向報導,負向報導最少。文本分析發現報紙再現的客家館形象有如下幾項:(1
客家文化委外经营策略之研究-以桃园县龙潭乡客家文化为例
作者:张正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委外经营  公私合夥 
描述:經費,面臨著逐年短缺困境及無法另闢財源情況下,致使未能發揮原先建館之預期功能,使得現階段的客家文化館在營運發展上面臨著極大之瓶頸,造成營運不彰或低使用率之原因。
有鑑於此,本研究以桃園縣龍潭鄉客家文化館為例,蒐集相關文獻、理論、法規資料及國內外成功案例分析借鏡,透過實質與非實質環境現況研究調查及SWOT分析,並徵詢專家意見研擬相關課題及探討策略因應。本研究建議以公私合作之委外經營模式觀點,尋求客家文化館營運利基,為客家文化館注入營運生機,共創地方政府、民間機構及民眾三贏之局面;同時研擬營運規劃、招商制度、履約管理層面歸納相關課題,進而研訂桃園縣龍潭鄉客家文化館委外經營之策略,使桃園縣龍潭鄉客家文化館得以永續經營。
客家土地崇拜研究:以北海市公馆、白沙和闸口三客乡为中心
作者:张先爵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海  土地崇拜  做社  游神  民间信仰 
描述:其发展现况,以北海地区主要客乡为调研中心,结合土地崇拜相关习俗,分析土地神(或社神,客家称土地伯公、社公)与民众及客家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对土地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地位作一番富含现实意义的探讨。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原由,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客家民间信仰、土地崇拜等方面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探讨了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创新点之体现以及论证过程的难点等问题,最后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撰写工作的具体计划。第二章交代了北海客家历史、发展概况,即从族谱、碑刻与口述等田野调研资料入手分析北海地区客家人的历史源流,深入了解与分析客家的分布与发展现状,同时着重说明主要客家乡镇的相关情况。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北海地区客乡的多神信仰习俗,一方面以合浦县作为北海地区代表,阐述区域民间信仰历史背景与发展情况,从总体上把握当地民问信仰的空间与对象;另一方面是以闸口、公馆、白沙、曲樟四个主要客乡为例,从民间的佛道教、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方面阐述该地域存在着多神信仰的现象。第四章开始回归本文中心主题,具体考察北海地区客乡的土地崇拜及其相关信仰习俗的情况与发展现状,从历史脉络概括性梳理了土地崇拜的产生、发展与流变,再结合实际田野调研材料,认真阐述了围绕土地崇拜展开的诸多事象,即土地神的庙祠与社神的社坛、土地神或社神在当地社区存在的现实情况,还有敬土做社与新年游神相关习俗。第五章进入理论分析阶段,以希望为引线,以建构为手段,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生态伦理、人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良好人际关系进行展开论述,最终论证土地崇拜在北海地区客乡仍繁盛不衰的事实。第六章是本文论述的中心与重点,即土地神在北海地区客乡民间信仰中地位的问题研究。首先从客乡岁时最大的祭祀节俗,即新年游神习俗分析土地崇拜在民间信仰中的表现形式,此举意在说明土地崇拜神偶之土地神仍发挥着巨大影响力这一事实。其次是突出土地崇拜对人的一生,即在生老病死过程中的影响,主要是从生命初现之挂灯习俗、活着希望之安龙习俗、终极关怀之祭祀后土习俗进行展开论述。再次是通过客家民居堂屋神龛上“天地君亲师”民间信仰秩序彰显土地崇拜的受民众拥护的崇高地位,而通过婚礼习俗加以表现,则突出了土地之神亲民性、生活化特征。最后是理论升华之重点内容,即辨析学术界一直以来对土地神尊卑地位的片面观点,阐明土地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与秩序中位列前位之真相。
地方产业通路建构之网络治理探讨:公馆乡红枣产业为例
作者:黄宏至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产业  通路  网络治理  公馆乡  红枣  客家文化 
描述:門、私部門與非營利組織互動對紅棗產業通路角色功能;四、探討公館鄉客家文化與紅棗產業關係以及未來發展。本研究使用質化研究,將透過文獻資料回顧,瞭解以影響通路建構和網絡治理互動概念進行訪談。使用深度訪談對公部門、營利組織以及第三部門行動者進行訪談,瞭解紅棗產業通路建構過程中的互動狀況。在研究當中,也向地方文史工作者進行訪談,更能夠得知紅棗產業的發展概況,以及影響紅棗產業通路建構之因素。故此研究訪談人數15位,公部門2位、營利組織6位、非營利組織2位、棗農2位、地方文史工作者3位。最後整理三個部門之間互動層面,再與文獻理論對照,提出紅棗產業通路網絡建構研究發現與建議。研究發現,紅棗產業通路建構過程,受到大陸紅棗乾進口影響,使得紅棗產業轉型觀光果園市場,從主要乾果市場轉變成為鮮果市場,產品銷售給予消費者或者中盤商不同,也建構不同的通路。然而通路建構過程之網絡,公部門、營利組織以及第三部門行動者互動,專業能力以及資源的分享,於鮮果通路銷售時建立運銷制度以及產品篩選,而在乾果部分對產品進行創新、研發,轉變成為商品,而公部門是以政策補助,第三部門成為三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議平台,成為建構通路過程中的橋樑。最後,客家文化與紅棗產業的結合,在紅棗本身與客家飲食層面是很難搭配的,而是導入客家元素於整體黃金小鎮休閒農業區環境,或者在紅棗相關體驗活動,結合客家意象進入,更能夠使消費者瞭解紅棗產業與客家文化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