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人参与社区大学客家课程学习经验之研究-以桃园县二所社区大
-
作者:钟淑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学习经验 客家课程 社区大学
-
描述:。 本研究之發現如下: 1.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客家課程之學習動機來自傳承客家文化的使命感、對客家文化的好奇心、為取得專業證照以增加就業機會、為了工作需要、對教師的認同及建立社交關係。 2.成人參與社區大學
-
司法机关人员政治态度之研究:以台南、高雄及屏东地方法院为例
-
作者:黄俊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司法机关人员 政治态度
-
描述: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主要的研究發現如下:一、司法機關人員的政治態度傾向積極,在五種政治態度中,「政治信任感」、「政治疏離感」、「國家認同」、「民主素養」上傾向積極;在「政治效能感」上則傾向消
-
梅州市客家人群十二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疾病谱分析
-
作者:谢美云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人群 疾病谱 恶性肿瘤 消化系统
-
描述:下降了36.16%、22.29%及25.21%;总住院患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1.79%及1....
-
广州某校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
作者:罗卫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学生心理 人格特征 广州高校
-
描述:样,共抽取广州医学院一到三年级的69个班,并以“在本民系环境中成长”作为筛选条件,共筛选出918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16pf人格因素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进行问卷调查。<
-
族群凝聚的民间宗教文化核心:以江西省龙南县客家人祖先崇拜为例
-
作者:李春宴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凝聚 江西龙南 客家人 祖先崇拜
-
描述:统中,祖先崇拜是尤其重要的一环。客家人对祖先的崇拜与信仰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在客家人的族群认同方面,祖先崇拜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江西省龙南县的客家人祖先崇拜现象为观察对象,从客家人的祠堂、族谱等祖先崇拜的物态基础为出发点,以祭仪为核心的行为方式为重要观察点,通过对祭仪、葬仪等的观察来寻找客家人祖先崇拜中的族群凝聚策略。我的论文通过对龙南县杨村镇、新园村、关西镇三个具有典型性村庄的田野调查和分析,认为客家人的祖先崇拜与客家民间的其他信仰形式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并有将祖先传说化和神仙化的倾向。并且,他们通过寻到的一个共同祖先或者重构族群边界等方式方法将祖先崇拜与自我的族群认同观点融合在一起,成为客家族群认同的核心心理基础。
-
现代化与客家婚礼的变迁——粤东石圳村的人类学田野考察
-
作者:牛莎莎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婚礼习俗 变迁 现代化
-
描述:婚礼习俗与古中原传统“六礼”的渊源及其与当地土著文化的相互交融;最后将其放在现代化进程的视野下进行分析和探讨,从变迁的动力、过程、趋势及成人重构四方面对客家婚礼习俗的变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婚礼习俗作为民间文化如何实现自我的历史延续,及其与现代化的相互关系。
-
客语无障碍环境政策回应性评估之研究-以圣德老人服务中心为例
-
作者:宋建兴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无障碍环境 回应性评估 语言人权
-
描述:以回應性評估法分析訪談內容,得到政策利害關係人之政策回應。研究結果發現:第一、客語無障礙環境政策落實語言人權;第二、無障礙環境補助對復甦客語有漸進之效果;第三、客語無障礙環境補助效能不彰;第四、創造
-
客家语教学支援工作人员工作满意与组织承诺之研究:以桃园县为例
-
作者:陈美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组织承諾 工作满意 教学支援工作人员 客家
-
描述: 18.0統計軟體,進行量化分析發現:(1) 桃園縣客家語教學支援工作人員具有高度的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2)桃園縣客家語教學支援工作人員工作滿意程度,不因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專任/兼職、服務學校規模
-
场域、资本与文化传承:桂南采茶戏的人类学研究
-
作者:李浩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采茶戏 传承 客家 场域 资本
-
描述:辉的过去,但是现状却让人忧虑。在桂南采茶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时代的需求、政治的影响和社会的变迁等因素对它的影响是巨大的,就与桂南采茶戏场域密切相关的行动者来说,剧团、演员和观众的存在方式和他们在场
-
六堆客家人与台湾本土黑猪之文化建构
-
作者:李芃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台湾本土黑猪 集体记忆 文化资产 种原保育
-
描述: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至今,臺灣本土黑豬與客家人社群生活相關的研究都未被提及。 本研究主要以屏東縣內埔、竹田地區曾豢養過和正在養殖黑豬的客家農民共11位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法和深度訪談法等質性技術探討臺灣本土黑豬在六堆客家村落中被保種與淘汰的可能因素,探究兩者間互動所產生的文化,紀錄六堆客家人與黑豬共同的記憶以作為六堆客家重要的文化資產,並在經營理念的建構上,輔以閩南養豬農民的訪談做簡單的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黑豬隨著客家移民來到臺灣,是從前農民主要的副業,不但可增加家庭的收入,還能提高農地的肥力,在農作文化上具代表性。在飲食文化上,豬肉料理的「鹹、肥、香」是客家菜最具代表的特色。在祭祀文化上,黑豬是客家人信仰祭典的重要牲醴,豬欄伯公是養豬農民的信仰。在經營理念上,因價格平穩、投資風險小等因素,符合客家人保守的個性。黑豬飼養從副業轉做企業化經營,雖然經營方式和文化已改變,但精神卻還在。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建議在文化層面上,蒐集黑豬之照片和過去故事以作為史料收藏。在技術層面上,確立六堆種公豬之種原和遺傳資源,做好配種管理、品牌認證及建置後續肉品加工的機制。在行銷層面上,找出臺灣本土黑豬的利基市場,做出市場區隔,結合客家的文化背景,以創出獨特的肉品市場。在其他層面上,結合農民的力量共同為黑豬產業振興計畫盡一份心力,開創更大的產業利益。在後續研究上,期許未來對臺灣本土黑豬的產業和民眾的觀感進行探究。以上建議,希望提供六堆客家黑豬相關產業的業者及未來研究者做為參考。
上页
1
2
3
...
6
7
8
...
86
87
8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