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赣州市章贡区为例
-
作者:刘建君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州 音乐教育 中小学 现状 对策路径
-
描述:力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同时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得到调节,情感得到愉悦,情商和品德都得到了良性地发展。音乐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能够在中小学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得重视音乐教育。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就得到了逐步地重视,而随着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音乐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快车道。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从整体来说,相对于其他的中小学课程,音乐教育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这表现在师资力量、受重视程度、教学理念、软硬件投入等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根本解决,不仅会影响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同时还会制约了我国的教育整体水平。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系统、深入地调查,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案,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它是我国赣文化的发祥地,同时又因为客家人口众多,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其表现为风格多样、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兴国山歌、于都唢呐、赣南采茶戏、畲族竹洞山歌等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音乐、戏曲样式。那么,在赣州市这样一个拥有着悠久音乐历史的地域,其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又是怎样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到赣州市章贡区多所中小学教学一线进行调查,通过访谈、交流和到教学班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对这些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比较全面的分析了赣州市章贡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从社会文化、校园和家庭三个角度探讨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成效的因素;其次,详细剖析了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最后,详细探讨了通过音乐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素质发展提升的有效对策和路径。
-
黑衣墨镜下的原生情感与认同抉择:论罗大佑的专业认同与国族/
-
作者:黄美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大佑 专业认同 国族/族群认同 生命史
-
描述:? 本研究將羅大佑的生命史分成四個階段分析:(1)童年與青少年時期(1954-1971)、(2)音樂初放光芒時期(1972-1985)、(3)音樂專業時期(1986-1999)、(4)音樂政治時期
-
梅州特色廉政文化体系的价值认知与构建
-
作者:曹志辉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行政监察 廉政文化
-
描述:中明确提出的反腐倡廉的战略举措,并被正式写进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腐败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都有,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解决腐败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而腐败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有很多,其中与社会的文化水平、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如果腐败之风在社会或某个群体内互相仿效和传播流行,蔓延渗透到人们的言论和行动中,对人们的思想、心理和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会毒化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与精神面貌,所败坏的风气势必造成令人们对权钱交易的认同、对寡廉鲜耻的默认、对违纪违法的麻木,势必造成社会风气的败坏、价值观念的颠倒、民族精神的衰落。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是为了解决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为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的价值观是规范从政行为的基础,是完善和执行制度的基础,是优化执政环境的基础。因此,中央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强有力的一项措施来抓,其目的就是要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腐败。 本文以梅州为例,从四个部分对梅州特色廉政文化体系的价值认知与构建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是绪论。重点分析为什么要研究梅州特色廉政文化体系的构建。第二部分是梅州市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情况。首先阐述了廉政文化相关概念,探讨了廉政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然后以梅州为例分析总结了当前地方廉政文化建设的不足和原因。第三部分是对客家文化中的廉洁思想的价值认知。充分发挥本地得天独厚的客家文化优势,对梅州客家传统廉洁思想内容进行分析与思考,同时依托客家传统文化,挖掘客家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中对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具有积极意义的合理内涵,寻找其中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第四部分对如何构建梅州特色廉政文化体系进行了探讨。
-
客家女性创业者之创业歷程研究
-
作者:钟水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创业者 客家 硬颈精神 性别主流化
-
描述:創業者為研究對象,企圖將族群、性別納入創業研究中,以期豐富國內有關客家族群創業的研究,希冀提升客家女性在客家族群與創業研究的主體性。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採用文本分析、深度訪談法10位成功的客家女性創業者,研究結果發現:客家女性創業者相同於其他族群婦女,以提供服務及非勞動性生產的第三產業為主。創業動機主要是受到家庭、家族因素的影響,其次是發現市場上有商機。而其創業機會之發現與取得主要來自個人相關工作經驗、專長、技術與資源,大環境趨勢與市場供需。 客家女性創業者注重企業之品牌形象、品質誠信、以客為尊、口碑行銷、人際手腕圓融,認為使用與企業來往對象相同的語言,在溝通上佔優勢,能促進企業發展。另一方面發現客家女性創業者其深受硬頸(堅毅)精神強烈的鼓舞創業,做事認真、勤儉、很能吃苦、很打拼,相當有自信,行事有計畫。客家傳統重男輕女之資源分配,客家女性創業者不覺得委屈或是對自己不公平。客家女性創業者有世界觀的企業願景,財務管理比較保守謹慎,產業的經營模式,以家族居多。客家女性創業者,這些經濟獨立實踐者多數仍延續客家父系社會傳統的思想,尊敬丈夫,全力協助丈夫完成夢想,多數夫妻攜手共同開創事業,企業經營職權分明,各有所長,女性奉獻極大,受到丈夫尊重,普遍受到家人、親友的支持與鼓勵,家庭地位不似傳統之卑微,丈夫分擔部分家事,性別主流化於客家族群社會已開始萌芽。客家女性創業者本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經營理念,關心弱勢團體,從事公益慈善事業,由台灣延伸至海外,愛心無疆界,展現人性之”頂真精神”。
-
客家民系迁移及形成过程时空模拟研究
-
作者:何郑莹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民系迁移 人地关系 时空模拟 文化地理学
-
描述:了闽赣粤交界带客家民系迁移路线选择以及民系的形成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在迁移路线选择研究中,本文以ArcGIS软件平台为支撑,以图论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分别以栅格和矢量数据结构为基础,建立地形和交通通道数据库,对客家民系迁移路径及周边地形环境进行研究。分析中引入空间通达性的概念,探讨了客家民系分布与通达性的关系,并模拟出客家人口迁移的最优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高大山脉、隘口等地形因素对客家民系的迁移路线影响巨大,并进一步影响到客家民系分布的空间格局。在当时所处的农业社会背景下,受生产力水平限制,自然环境对客家民系迁移的限制作用突出,在路径选择问题上客家移民处于被动地位。 进一步本文对客家居住区的地形从地表粗糙度、平均高程、各地貌类型比率进行了定量分析,与同样接受了北方移民的江浙地区在地形环境上进行了比较。论文分别从地形封闭性、人口承载力、水系、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客家民系形成的主要因素,并通过以客家民居为代表的文化景观,分析了环境对客家民系物质文化的影响,最后将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客家民系形成的影响总结为两者的制约、适应和改善关系。 在第3-4章较大空间尺度范围内开展的研究基础上,为得到较为完整的人地关系相互作用模式,论文第5章以“客家首府”长汀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对翔实资料的深入分析,从更小的空间尺度范围内探讨了局部地理环境因素对重要迁移节点地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长汀“客家首府”地位成因与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结果也印证了第3-4章对人地关系的论述。 最后,论文对本次研究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并对在方法上的尝试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
台湾客家族群文化权利之研究
-
作者:陈建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 少数族群 台湾客家族群 文化权利 集体权利 人权保障 多元文化主义
-
描述:同,不能直接將保障原住民族的法律用來保障客家族群。因此,對於客家族群權利的保障,本論文認為國際人權範疇的文化權利,最能符合客家族群解決上述問題的權利主張。
在國際人權文獻內,文化權利是與公民、政治、經濟、社會權利並列,這些權利之間具有不可分性,同時要求各國必須負起履行保障文化權利的責任。由於文化權利內容具有個人面向與集體面向,是故,文化權利也成為各國境內少數族群爭取集體權利的重要主張。少數族群及其成員為了能夠實踐文化權利,文化認同權利的主張最為關鍵,亦即,唯有能先具有文化認同權利,其他文化權利才能真正落實。這項文化認同權利,對於解決台灣客家族群所面臨的種種問題,提供權利保障與族群發展的重要依據。
本論文認為台灣客家族群的文化權利,可就三個層面來加以分析,首先,在「個人文化權利」上,客家族群成員在文化認同上,無論是「隱形」或「現形」,或「多元認同」,都是個人選擇的自由,而選擇結果,無論是族內或族外成員,都必須加以尊重;其次,在「集體文化權利」上,客家族群則可以要求國家,賦予增強族群的特殊權利,進而能鞏固族內成員認同,與吸引族外成員認同。至於在權利的主張上,台灣客家族群可以要求三項權利,即客家事務自治權、客語權利法制化以及族群權益代表權,藉以提升族群的集體文化認同,除了有助於族群集體認同的凝聚外,同時要求國家必須傾聽客家族群的聲音,提升客家族群的地位,公平對待,合理保障,共同建構多元文化的社會。
最後,國家對於客家族群的「個人的文化權利」與「集體的文化權利」,負起應盡的責任,兼籌並顧的思考與規劃,將保障及維護其族群與文化的權利,明訂於憲法或法律內,具體化與法制化的規範,對於解決當前台灣客家族群所面臨客語流失、文化保存、族群認同的問題,才能具有實質的助益與效益。
-
客语生活学校施行客家歌谣教学之个案研究
-
作者:张哲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客语生活学校 客家歌谣 客家歌谣教学
-
描述:之一,客家歌謠是客家文化獨特的資產。因此,本研究遂以探討客家歌謠教學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為目的。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以客語生活學校之春景國小(化名)為研究對象。首先藉由文獻探討了解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客家歌謠之意涵,接著參與客家語言班與客語歌謠班一學期(2/14/2005~6/28/2005)之觀察,並訪談該校任課老師及教務主任。根據資料分析,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之意涵
多元文化教育以達到公平受教與尊重他人為目標;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藉由音樂欣賞、演唱演奏與統整課程等方式,讓學生欣賞、尊重與包容不同之文化。台灣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始於民歌採集運動,解嚴後對不同歌曲的選擇在音樂課程綱要中漸趨明顯。
二、客家歌謠之意涵
客家歌謠的內容繁雜,有「九腔十八調之稱」,依曲調可分成老山歌、山歌子、平板與小調等四類;客家歌謠在演唱、歌詞、曲式與調式上,具有特殊之藝術性。
三、客語生活學校施行客語歌謠教學之背景
客語生活學校之實施需要政府政策與教育政策之配合,如客委會提供經費補助,辦理客家歌謠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鄉土語言之實施;另外,客家歌謠教學也需要學校行政配合。
四、客語生活學校施行客家歌謠教學之方式
客家語言班教師施行歌謠教學之理念為引起學習動機、讓學生容易學習與營造學習環境,其教材與課程設計活潑;客語歌謠班教師之教學理念為自然、生活化與結合奧福律動之教學,其教材與課程設計具多樣性。歌謠班學習成效良好,對學校、教師與學生皆有正面影響。
-
台湾南部B型肝炎病毒和D型肝炎病毒感染之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作者:钟蝶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肝炎 病毒 感染 血清 流行病学
-
描述::
1﹒魯凱與排灣(原住民族)的 B型肝炎帶原率和HBV 感染率,顯著高於外省、閩南
、客家三族(居住平地)。
2﹒帶原率在40歲以前,隨年齡之增加而增加,但在40歲以後,則隨年齡之
-
高雄县文化生活圈发展策略之研究
-
作者:黄琼莹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生活圈 文化生活 文化
-
描述:研究,俾提出高雄縣文化生活圈發展策略。經彙整TOWS分析矩陣策略及德菲法專家意見調查結果,提出高雄縣文化生活圈發展策略如下:1.高雄縣各文化生活圈在硬體設施充實方面,以強化與開發既有設施為主要策略,毋
上页
1
2
3
...
6
7
8
9
10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