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61)
期刊(846)
图书(276)
学位论文(168)
视频(63)
会议论文(34)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61)
期刊 (846)
图书 (276)
学位论文 (168)
视频 (63)
会议论文 (34)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1240)
2012(260)
2011(291)
2009(107)
2007(52)
2004(14)
2002(3)
2000(4)
1999(5)
1996(3)
按来源分组
其它(301)
海峡导报(69)
漳州客家(7)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
中华文化论坛(3)
中国酿造(2)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艺苑(1)
社区(1)
台湾客家家具与文化之研究
作者:廖语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家具  客家文化  形式  装饰语汇 
描述:基礎。其研究結果可知:1.台灣客家文化之內涵:人文精神、風俗習慣、信仰習慣、音樂特色、語言特色等五面向。2.客家家具形式與裝飾方面:(1)坐具類:矩形為主,裝飾分佈於牙條與靠背板,裝飾語彙以植物類為
客家乡镇市发展与台湾公路交通之关系:以台湾北部桃竹苗地区为
作者:徐金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发展  交通建设 
描述:健康。實務上:我們常見道路、交流道或車站興建後,該地區開始有房地產交易活絡、廣告林立,人潮車潮聚集、二三級產業增加及家戶所得提高的現象。至於實際情形如何?本文從交通發展的歷史觀察,瞭解其對臺灣客家地區發展帶來如何的衝擊與影響。
本文以桃竹苗客家地區為探討中心,雖然桃竹苗三個縣人口未必都是客家人,但就一般認知而言,應屬於客家族群比例眾多的縣 ,故以此為焦點。更重要的是,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上採量化研究,以縣或鄉鎮市為單位,提出具體的客觀數據為指標進行實證分析。因為此區域模型適中,各鄉鎮市(街、庄)行政區域百年來無重大改變,且在1920年以來都保存完整的人口成長數據,加以分析,能夠呈現各鄉鎮市的發展狀況,有無交通建設對其影響如何;在社經發展指標方面,近三十年來各縣市完整的統計數據,都能強而有力的顯示,客家人較多的桃竹苗三個縣,位於北臺灣交通要衝之咽喉地帶,其發展雖不如直(省)轄市,但已改變以往一般人認為,客家人較窮、社會地位較低的觀念,成為臺灣十六個縣中家戶「所得較高」、「汽車擁有數」、「交通費支出」及地區車流量較高的三個縣。客家人「省吃儉用」的特性,還是沒有改變,在新竹與苗栗二個客家人口眾多的縣,家戶收入雖然比較高,每戶平均食物支出金額,卻比其他縣較低。而家戶平均儲蓄金額則較其他縣高,其中以新竹縣最高、桃園與苗栗分居第二與第三。
台湾客家族群的跨国认同与文化建构:以泰国台湾客家同乡会为例
作者:陈瑞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认同  泰国研究  客家研究  客家社团  跨国文化 
描述:立和維持多線的社會關係,將他們的原鄉和定居的社會連結。 台灣政府以文化政策促進台灣客家文化的發展,建構新台灣客家人的文化認同。根據台灣客家事務委員會對海外客家文化政策的發展,推動台灣客家為世界客家文化中心,「泰國台灣客家同鄉會」與台灣客委會建立密切的往來關係,並把台灣客家文化與認同想像的內涵帶到泰國,影響「泰國客家」的建構。 本研究將以「泰國台灣客家同鄉會」的經驗出發,探索他們的跨國認同與文化建構情形,將研究目的預設為:一、「泰國台灣客家同鄉會」的成立與其他組織的互動,主要是與泰國當地老客、泰國政府、中國政府與台灣政府的互動。二、台灣客家文化與泰國當地客家的互動如何形成台灣客家跨國文化與認同?如何應用客委會的客家文化政策推廣泰國客家文化的發展? 三、「泰國台灣客家同鄉會」的跨國文化活動對泰國客家族群的影響是如何?客家認同是否上升?是否增加更多客家文化的瞭解? 本論文以混合研究方法(mixed methods)為主,其最簡的定義是質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的結合。從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法、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設為研究方法的四步驟。研究發現,台灣客家族群的建構有兩個因素:第一,泰國台灣客家的跨國文化,依據客委會促進台灣客家文化發展的影響。第二,泰國台灣客家的認同,與老客互動適應和調整影響的結果。呈現泰國台灣客家同鄉會是泰國與台灣文化橋梁的重要角色。從泰國台灣客家的認同,可發現台灣客家的雙重認同:一方面,他們強調客家族群的認同;另一方面,他們也強調台灣國族認同。泰國當地客家受到跨國新台灣客文化傳承的影響,也開始推動客家文化的的傳承。
台湾客家电影之叙事与文化意涵研究
作者:李佩芝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客家电影  客家叙事  客家文化意涵 
描述:臨逆境時,如何克服困難及解決問題,最後結果呈現都能迎刃而解、化險為夷的敍事。由客家電影故事敍述中,觀眾亦能透過主角解說,清楚了解影片所傳達的意境及主角深層的內心世界。《小城故事》中文雄提前假釋,到三義客家小城找木雕老師傅學習技藝,並與其啞巴女兒阿秀產生愛情的敍事,以一對父女為故事主軸,呈現父慈子孝、與世無爭的傳統客家家庭生活模式,片中有一段客家採茶大戲的呈現;《原鄉人》描述鍾理和一生經歷的傳記故事為敍事主軸,終其一生堅持寫作之路與愛情婚姻,並克服身體病魔考驗,留下客家文人之典範;《在那河畔青草青》描述來自台北客籍代課老師盧大年,到內灣國小教書的故事,並與小鎮學生熟識及女老師的戀情,影片呈現客家聚落鄉土之情;《冬冬的假期》從冬冬的敍述,瞭解客家小孩以自己眼光看待交錯複雜的成人世界,片中呈現客家聚落場景;《童年往事》由客家青年阿孝成長的過程,敍述客家家庭上一代長輩的原鄉情結及自己落地生根的故事。二、客家電影所呈現的客家文化意涵由上述五部客家電影的分析,其中所呈現客家文化義涵如下:(一) 重視親情、生命價值及不忘本的客家社會:客家電影呈現客家社會的組織體系是「父當家,母持家」、「重男輕女」及「慎終追遠,敬老尊賢」之倫理觀念社會,而且「我群意識」概念相當的濃厚。(二) 愛鄉土的客家庄文化:客家電影呈現客家人居住環境大都是山脈綿亙交通不便,耕地、糧食不足,形成封閉、保守、自給自足、相互合作、團結的客家庄文化,但無形中也影響與其他族群之間的互動。(三) 刻苦與硬頸的精神:客家電影呈現客家人勤勉、刻苦、務實、耐勞…等美德,但也呈現客家人好動、勇猛、冒險、健身、頑強、固執、保守、權威、硬耿等文化特徵,這象徵著早期客家人流浪、遷徙、開墾等艱辛生活中磨練出的刻苦與硬頸精神。(四) 重視傳統文化之形象:客家電影呈現客家採茶大戲、客家傳統木雕藝術、客家藍衫風情、客家建築、客家語言、伯公廟等傳統文化形象,這是客家族群特有的傳統藝術和信仰文化。(五) 重視傳統的客家女性角色:客家電影呈現客家婦女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除傳宗接代及侍候公婆外,特別注重「家頭教尾」、「田頭地尾」、「灶頭鍋尾」及「針頭線尾」等四項婦工。(六) 重視禮俗制度的婚姻關係:客家電影呈現客家人的婚姻禮俗制度,以「傳宗接代」為目的,並重視「門當戶對」、「明媒正娶」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客家傳統禮俗制度以及婚姻觀念。綜合以上,本研究經由分析客家電影中的客家敍事和文化意涵,瞭解客家電影內容敍述的客家人在遭遇困難、面臨逆境時,克服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其結果呈現都能化險為夷的敍事,同時呈現客家人擁有重視親情和生命價值的社會體系、愛鄉土的客家庄文化、刻苦與硬頸的精神、重視傳統文化之形象、重視傳統的客家女性角色以及重視禮俗制度的婚姻關係。
台湾族群别社会地位之变迁-主客观指标的分析
作者:熊子维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  教育  主观社会地位  Ordered  Probit  模型  Multinomial  Probit模型 
描述:敘述於下: 在客觀的受教育年數方面: (1)教育成就的性別差異,主要是在1960之前出生的世代較明顯;但在較晚出生的世代,女性的教育程度有超過男性的趨勢。(2)父母親的教育程度對於下一代的教育程度有顯
台湾民间音乐的多元样貌- 以〈百家春〉、〈桃花过渡〉、〈病
作者:张雅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百家春 
描述:、車鼓等樂種裡的發展脈絡與多元樣貌,也藉由了解民間藝人與作曲家對這三首樂曲的不同詮釋與創新理念,呈現出當代民間音樂揉合傳統與現代的多元樣貌。本文的研究方法亦兼顧文本的歷史源流、曲詞演變的比較分析,同時也針對近代作曲家賦予新貌的作品做一定程度的曲式分析。
台湾鸾堂的经营与发展:以埔里昭平宫育化堂为例
作者:何艳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昭平宫育化堂  鸾堂  埔里地  方社会文  人士绅  关帝信仰 
描述:潮,而這鼓風潮也吹進了內山的埔里盆地。 昭平宮育化堂所處之地,原是中部平埔族初入埔里聚居的區域,自創堂之初,即與周遭聚落有地緣及祖籍的多重關係。就鸞堂系統而言,昭平宮育化堂雖然發展成為中部重要的鸞堂,並自成一系統,但可確定其鸞法源自竹、苗的客家鸞堂,透過鸞堂間的相互交流,使其在台灣中部佔有一席之地。 本研究以昭平宮育化堂為核心,探討昭平宮育化堂與埔里地方社會間的關係,並將其置於埔里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分析埔里地方社會的形成、昭平宮育化堂的興起及發展歷程,論究隨著時空背景的變換、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昭平宮育化堂如何發展成為地方公廟,並從其歷史淵源、組織發展、祭祀活動和參與廟務的地方人士的探究中,剖析文人士紳在鸞堂中的角色,和如何讓鸞堂與地方發展相輔相成,以及昭平宮育化堂與埔里地方經濟活動間的關係。 埔里地方社會的繁榮,主要肇因於自然資源及人文資源的豐富。今日埔里地區的民間信仰,鸞堂仍佔有極重要的分量,如何帶動地方產業的發展,昭平宮育化堂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透過昭平宮育化堂凝聚人心,激發居民的鄉土意識,創造出屬於埔里的地方特色,也是昭平宮育化堂因應永續經營之道。
多重认同困境与台湾文学─以吴浊流与王幼华为例
作者:黄信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作家  多重认同  民主化 
描述:兒》裡面已經蘊含了多重認同的想法,而在本文的第四章裡面,吳濁流更提出了類似民主化的論點,期望不同的族群可以藉由認同台灣來解決認同歧異性的問題。就本文的第五章來說,解嚴後崛起的小說家王幼華,其實已經表明自身早已具備了多重認同的思維。而在第六章裡面,王氏的重要長篇小說《廣澤地》與《土地與靈魂》,都可說是一種多重認同概念的體現。循此,從吳濁流到王幼華,這兩位橫跨近百年台灣新文學發展史的客家作家,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與多重認同的觀念產生了關聯。
多重認同的概念,不論是吳濁流抑或是王幼華,都是他們的身分認同的真實處境。對吳濁流來說,族群認同的問題,不應該構成國家認同的障礙,大家應該秉持民主的精神,共同為台灣的發展而努力,反過來說,不同族群之間的多重認同,應該也可以是促成台灣進一步民主深化的要素。就王幼華來說,由他對於多元文化發展的肯定就可以看出,倘若說多元文化會有助於台灣的民主深化,那麼,多重認同的概念也就會有助於民主化的進展。

台湾客家美浓油纸伞文化及其图像视觉之研究
作者:林宥涵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浓  油纸伞  图像视觉  文化创意产业  客家文化 
描述:本研究以美濃油紙傘為探討研究主軸,研究重點乃在於了解台灣客家美濃油紙傘的文化意涵與圖像傳達意涵、發展演變與製作技術之演進、色彩表現與傘面圖像視覺設計、油紙傘的圖像彩繪表現及油紙傘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採用內容分析法、田野調查法與訪談法,經由文獻探討整合資料,實地訪談美濃專業畫傘師、經營油紙傘產業的業者及相關專家,並透過田野調查深入美濃鎮,實地拍攝美濃油紙傘傘圖共140張作為本研究之樣本圖,進行質性的研究分析與量化的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油紙傘的贈與,象徵團圓、圓滿、早生貴子、多子多孫等文化意涵,其傘面圖像傳達意涵也大部分與傳統文化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如牡丹代表富貴吉祥,梅花象徵梅開五福,都是傳統文化的代表意象。油紙傘由早期的遮風避雨的實用功能,轉型為文化創意(藝術)產業,製作技術也有所變革。美濃油紙傘之傘面色彩以茶色為最多,呈現出古色古香韻味,油紙傘傘面手工彩繪各種圖像,已是現今美濃油紙傘最常用以表現的形式,其中以中國傳統繪畫的「花卉」彩繪圖像及具有美濃當地文化特質的「美濃地景」如菸樓、敬字亭、東門樓、中正湖等彩繪圖像最為欣賞者或收藏者所喜愛,它們皆能傳達客家美濃油紙傘文化之特色。油紙傘畫師創作的圖像元素大部分仍依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其中以花卉圖像彩繪較多,圖像彩繪技法以寫意彩繪為主。客家美濃油紙傘在美濃生根發展,帶給美濃人及台灣客家油紙傘文化近百年的生命史,是文化商品、工藝、藝術等的綜合產物,它也是美濃具有其獨特性的文化創意產業。研究結果期可供後續研究者或設計師在從事美濃文化創作與研究的參考題材,亦期望藉由本研究思考鄉土傳統文化之關懷,喚起再一次重視與珍惜可能隨時失傳的鄉土文化產業。
台湾六堆客家地区三献礼仪式之研究
作者:廖圣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六堆  三献礼  丧礼  祭礼 
描述:些祭祀活動的進行大多有一定的禮儀形式,其中以三獻禮儀式的使用最為頻繁。因此,本研究以六堆客家地區的三獻禮儀式為主,研究內容共分五章:第一章在探討前人的研究成果與釐清研究範圍與限制等;第二章從經史籍中追溯並探討三獻禮的淵源與流變以及其對客家族群的意義,研究得知三獻禮源自周朝古禮中的「三獻」儀式,以初獻、亞獻、終獻等三次進獻為主軸,自漢代以來,一直作為國家祭典的主要儀式。「三獻禮」一詞最早見於《隋書》,書中記載後齊時已有「三獻禮」名稱的出現,降至明清,三獻禮的使用除作為官方祭祀禮制外,更深入民間,成為敬天崇祖、祭祀鬼神的主要儀式。第三章與第四章則分別從台灣六堆客家聚落中歲時、慶典與喪禮儀式等祭祀活動所使用的三獻禮儀式進行觀察研究,除了將儀式的進行加以記錄整理,並把現場空間佈置繪製成圖,使三獻禮儀式能做一完整呈現,章節末尾還試析其與古禮之差異性。第五章則是本研究的結論,研究結論發現:六堆客家地區所使用的三獻禮確實淵源於中原古禮,相似度高達七成以上,但因年代流傳久遠、行禮的禮生師傳背景等個人因素以及佛教、道教文化與閩南習俗等外在文化因素的影響,使得三獻禮的儀式產生歧異。然世代的交替與耆老的凋零,傳統的三獻文化正逐漸流失中,如何將此儀式文化保存與傳承下來,期盼未來能有更多熱心於客家事務與文化保存者參與推廣三獻文化,使三獻文化得以保存與流傳。
上页 1 2 3 ... 6 7 8 ... 15 16 17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