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浓客家民间信仰与聚落关系之研究
-
作者:吴连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浓 聚落 民间信仰 伯公 神明
-
描述:、民間信仰中廟宇、壇祠和聚落的關係。三、土地伯公信仰及重要廟宇中主祀神明信仰與聚落之關係。研究結果顯示,傳統的美濃客家民間信仰中,雖然以伯公信仰最普及,但與地方廟宇共同具有明顯的社會性;聚落民眾往往藉由最基本的地方性神明來結合情感,但又視廟宇中所崇祀之神明更具無上法力。惟不論伯公壇或廟宇,皆善用「門對、棟對、楹柱聯、匾聯」等詩詞,來彰顯對聚落社會的教化功能、或反應祠廟座落的自然環境(風水)、或與聚落開發的淵源;美濃客家民間信仰與居民活動是多元性的文化傳承,是重要的客家文化元素。
-
HLA-A、-B、-DRB1对偶基因与单套型频率估计:以慈
-
作者:林雅惠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HLA alleles Haplotypes Taiwanese HLA 对偶基因 单套型 台湾人
-
描述:資料的樣本有77位(0.16 %),所以同時提供雙親資料且父母同族的數量則有61位(0.13 %)。本研究中我們估計台灣四個族群的HLA-A、-B、-DRB1對偶基因與3-locus單套型頻率。我們
-
与「我」同行-婚姻移民二代青少年的自我认同
-
作者:邱子雅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婚姻移民二代 青少年 差异 自我认同
-
描述:對於自我是怎麼看待的?研究者以自身對於階級「差異」所引發的認同危機為起點,試圖去了解這些青少年在自我認同整合過程中對於「差異」的感知。研究者透過重要關係人的介紹,於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以
-
粤北客家次区域民居与文化研究
-
作者:廖志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粤北客家 次区域 建筑文化 民居形态 居住模式
-
描述:以便深入研究客家建筑和文化,并根据地域文化、民居形态的差异,将客家民居划分为...
-
台湾客语分类词谚语:隐喻与转喻之应用
-
作者:彭晓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 分类词 谚语 隐喻 转喻
-
描述:基礎。此外,本研究針對Radden (2003) 所提出以轉喻為基礎的隱喻之四種來源分類提出修正。 除了呈現認知語意機制,文化制約之世界普遍性及台灣客家文化之特殊性也在台灣客語分類詞諺語中展現出來。最後,透過Lakoff and Turner (1989) 所提出的生命物種之大鏈隱喻,我們了解諺語所表達的最終概念是以人為中心,而且諺語通常帶有勸世的功能。簡言之,本論文藉由探討認知語意機制如何在台灣客語分類詞諺語中運作,呈現人類認知過程以及展現台灣客家文化。
-
台湾客家族群权利之制度与实践
-
作者:雷耀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由主义多元文化论 少数族群权利 优惠性公平待遇 台湾客家运动 客家基本法
-
描述:展開三階段的客家運動。凜於客家「關鍵少數」的選票力量,朝野無不以客家政見積極回應客家族群的權利訴求,並促使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於2001年6月成立,自此客家運動由民間訴求進展到政府推動。2010年1月
-
《罗芳伯传奇》中的认同与流离
-
作者:赖惠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大戏 罗芳伯传奇 疏离理论 再戏剧化 离散
-
描述:事,此表演呈現客家族群的離散,凸顯客家移民的硬頸精神,此外,這表演投射出客家移民在異地提倡中國文化與建構國族認同的想像。本論文探討台灣本土劇種---客家大戲的發展,討論苗栗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羅芳伯傳奇》的表演之戲劇表演形式,並檢視移民社會意涵。其中,透過戲劇化劇情文本,劇場再現客家移民婆羅洲的故事,援引西方劇場理論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1898-1956)所提出之「疏離理論」,分析此演出的戲劇形式與結構。藉該劇之再戲劇化(Retheatricalization),筆者亦結合「離散」理論,詮釋婆羅洲邊陲社會中,客家與當地族群的互動過程裡,所呈現的文化交流現象。
-
身体活动的决定因素与健康政策之探讨
-
作者:赖光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体活动 健康政策 决定因素
-
描述:) 估計是否有從事身體活動以及是否規律的運動與經濟、社會變數的關係。另外,再以最小平方法 ( Ordinary Least Squares ) 估計參與運動的次數和參與運動的時間與經濟、社會變數的關係。本研究在決定是否要從事身體活動的實證結果中發現隨著年齡增加,願意從事運動的人相對減少,教育程度愈高的人願意從事運動的比例會隨之增加。在父親籍貫方面,父親籍貫為本省客家籍、外省籍比本省閩南籍願投入身體活動,而原住民與其他籍貫則是相對於本省閩南籍不願投入身體活動。在工作狀態方面,有工作者相對於無工作者較不願投入時間在身體活動上。而從平均月所得來看,高所得者相對於低所得者較願從事運動。
再者,從事規律運動的實證結果中發現,性別的係數為正且顯著,代表男性相對於女性比較會從事規律運動。教育的年數與規律運動呈現顯著的負向關係,其代表教育程度愈高的人從事規律運動的比例則是呈現遞減的。在婚姻狀態方面,未婚者其係數為正且顯著,代表相對於已婚且同居者比較能夠規律的從事運動。在工作狀態方面,其係數為負且顯著,其意謂有工作者相對於無工作者在從事運動上並非為規律的身體活動。
本研究認為從實證估計得到教育和運動的參與率有正向關係,所以建議朝提高國人的健康知識上做延伸。除此之外,我們發現原住民與其他弱勢族群其參與運動的意願較低,所以我們可以針對這些族群,透過補貼的方式,降低從事身體活動的機會成本。
-
徐傍兴与台湾六堆客家发展
-
作者:宋美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徐傍兴 六堆 客家文化 客家 台湾
-
描述:青少棒以及青棒冠軍,替我國爭取無尚的光榮。徐傍興一生影響臺灣六堆客家發展甚巨,推動棒球運動對國家貢獻良大。
為此,本論文之研究目的,主要針對徐傍興個人生涯歷程,進而研究其對臺灣六堆客家之作為,最後,論述徐傍興對臺灣棒球運動與臺灣客家文化所產生之影響;在文獻回顧方面,本論文將徐傍興之相關資料做一分析整理;對臺灣六堆客家相關之學術論文、專書等區分成三個時期探討分析;在研究途徑方面,本論文採用「歷史研究途徑」、「內在研究途徑」和「外在研究途徑」,探討徐傍興對於六堆客家發展之影響;在研究方法方面,則採用「文獻分析法」、「田野調查法」、「深度訪談法」,實際走入徐傍興所居住過的夥房屋、美和中學、美和技術學院以及位於臺北的徐外科醫院,驗證所蒐集之文獻,並訪談與徐傍興生前接觸之人士,獲取第一手資料。接續於本文中,對於徐傍興成長發展過程做詳細之探討、並針對目前之六堆客家之政治、經濟分三個時期探討;六堆客家之教育、文化等方面也做系統性之分析整理。最後,論述徐傍興對於臺灣六堆客家所作的貢獻與影響,進而論述徐傍興對臺灣棒球運動以及臺灣客家文化運動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