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地区国民中学教师族群关系之多元文化教育态度的探讨
-
作者:张丽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教育 教师多元文化教育态度 族群关系
-
描述:縣市國民中學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趨向積極。
二、不同個人變項之臺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差異情形:
(一)女性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比男性教師較為積極。
(二)原住民籍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比外省籍、閩南籍、客家籍教師較為積極。
(三)不同學歷之臺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態度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任教年資之臺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態度有顯著差異。
(五)擔任不同職務之臺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態度有顯著差異。
(六)社會領域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比其他領域教師較為積極。
(七)曾接受多元文化教育訓練之臺北縣市國中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態度較為積極。
(八)曾教過原住民學生、外籍配偶子女之臺北縣市國中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態度較為積極。
三、 不同學校變項之臺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態度的差異情形:
(一) 臺北縣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比臺北市教師較為積極。
(二) 不同學校規模之臺北縣市國中教師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態度有顯著差異。
四、 多元文化教育態度五個分量表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且各分量表與總量表之間亦呈顯著的正相關。
-
海外台湾侨民国家认同的世代差异-以多伦多地区侨社为例(19
-
作者:赖丽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侨民 国家认同 世代差异 族群 理性的国家选择 情感式的国家认同
-
描述:想探究的問題。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及文獻分析法,並以現年16歲以上的僑社台灣移民為研究對象,並獲得五項結果:一、加拿大多倫多地區僑社台灣移民國家認同的發展情形,「台灣人認同」呈迅速遞增,「中國人認同」呈迅速遞減;統獨意識的發展則傾向「維持現狀」。二、台灣人移居加拿大大多仍保有「台灣認同」;另外,多倫多地區台僑的國家認同對象還是以台灣為優先,而且年輕世代對台灣的認同比中老年世代強。至於國家認同強度方面,台灣國內民眾與多倫多地區台僑願意為台灣上戰場的比例都超過三成。三、對多倫多地區的台僑來說,不管是「理性的國家選擇」或是「情感性的國家認同」,都是以「維持現狀」居多,支持統一的越來越少,贊成台獨的越來越多。而在四大族群中,閩南族群具「情感性國家認同」的比例較高,新住民(外省人)較具「理性的國家選擇」,客家族群則介於兩者之間。四、外省人不見得支持統一,本省人不見得支持獨立。五、16-25歲年輕世代自認是台灣人的比例最高,大多有強烈的台灣意識,認同台灣,但又不排斥統一。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所得,分別提出建議:一、政府應充分善用親我僑胞力量以維護與加拿大的雙邊關係並爭取國家權益。二、全面檢討整體僑務方針,持續推動僑務功能,避免「利益均沾」式的僑務政策,運用網路科技打造台灣認同。三、摒除統獨等意識型態之爭,勿再操弄族群議題,全力打造公民社會,凝聚國家新認同。
-
台湾地区口咽恶性肿瘤及槟榔块分析之流行病学研究
-
作者:陈丙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L phenylalanine meta tyrosine ortho tyrosine HPLC LC MS 荖花槟榔 荖叶槟榔 槟榔子 荖花 红灰 荖叶 白灰 氢氧基 种族 嚼食槟榔 淋巴恶性肿瘤 涉险比值 性别 死亡率 存活率 口咽恶性肿瘤
-
描述:及死於全部死因兩大類。研究個案的五年存活率 (Five-year survival rates)是由Kaplan-Meier methods來加以估算,另外用Cox proportional-hazards model來確定性別因素在各個臨床變項的影響。經由口咽惡性腫瘤死因及全部死因的五年存活率分析,我們發現男性的存活率顯著性的低於女性。在口咽惡性腫瘤死因方面,調整過的涉險比值(hazard ratio),男性相對於女性為1.54倍(95% CI: 1.36-1.74)。而在全死因方面,男性為女性的1.44 倍(95% CI: 1.31-1.58)。以發生部位來看,研究個案中罹患舌惡性腫瘤者的預後最差。在腫瘤型態方面,淋巴惡性腫瘤(lymphoma)的死亡危險性最低。在年齡分層方面,老年人的存活率最差。在治療方式方面,僅單獨接受手術治療者的存活率最高。經由上述的研究結果,我們認為性別與其他相關的臨床因子在口咽惡性腫瘤的存活率方面具有重要的角色。我們建議臺灣地區如此顯著性的性別存活率差異,可能跟男性的高檳榔嚼食率有關。
口咽惡性腫瘤具有種族的差異性,臺灣地區是一個檳榔嚼食盛行率高的地區,並且在大多數的惡性腫瘤方面我們可以發現有種族上的差異性存在。我們的研究目的在於確認種族的差異性以及在每一種族中預後因子所扮演的角色,與口咽惡性腫瘤存活的相關性。我們總共收集了自1985年到1994年間的口咽惡性腫瘤發生個案共9749人。研究個案中死因為口咽惡性腫瘤者才歸入我們的研究分析中。不同種族間五年存活率的估算是經由Kaplan-Meier 的方法以及存活曲線差異的顯著性是由log-rank test來加以檢定。Cox proportional-hazards model來檢驗預後因在每一族別存活上所扮演的角色。閩南族群(Hokkien)及臺灣原住民(Taiwanese aborigines)罹患口咽惡性腫瘤的五年存活率分別為59.9%及62.8%,顯著性的低於客家人(65.3%)。在經由所有預後因子的調整下,臺灣原住民死於口咽惡性腫瘤的危險性為客家人的1.10倍(95%CI, 0.89-1.36);而閩南人死於口咽惡性腫瘤的危險性為客家人的1.17倍(95%CI, 1.02-1.34)。研究個案罹患舌部或口部惡性腫瘤者的預後較差;相反的罹患淋巴瘤者的預後則最佳。再年紀越大的年齡層其預後越差,研究個案若是接受手術治療者其預後最佳。經由上述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發現,種族及其他相關的預後因子(例如:診斷年代、性別、診斷年齡、解剖學發生部位、腫瘤型態以及治療方式)可能在口咽惡性腫瘤的存活表現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以及其死亡的危險性有可能會增高,例如在偏好使用檳榔的閩南人及客家人。
臺灣地區嚼食檳榔是相當普遍的習慣,過去的許多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嚼食檳榔(areca quid (AQ))和口腔病變的發生有密切、直接的關係。臺灣檳榔塊大致上可分為荖花檳榔塊(Lao-hwa quid)及荖葉檳榔塊(Betel quid)兩種。荖花檳榔塊主要是由檳榔子(areca nut (AN))、荖花(inflorescence of Piper Betle Linn. (IPB))以及紅灰(red lime)所組成。而荖葉檳榔塊是由檳榔子、荖葉(Piper betle leaf (PBL))以及白灰(white lime)所組成。有幾篇研究報告指出,檳榔萃取物質可以在鹼性的條件下產生活性氧屬物質(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例如: 氫氧基(hydroxyl radical (HO˙)),且過渡金屬離子會催化此氧化作用。檳榔成分物質(含石灰)所產生的氫氧基,會引起細胞的氧化作用和染色體的損害,可能會造成口腔黏膜細胞不同時期的病變過程。而且,檳榔萃取物質在鹼性的環境下會與DNA作用產生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造成DNA變性,因此可以被視為突變或病變過程的基因標記。為了研究檳榔塊是否會形成氫氧基物質,我們收集了高雄地區不同商店所購買的檳榔塊,來測定檳榔塊混和L-phenylalanine (Phe)會形成 mata-tyrosine (m-Tyr)及ortho-tyrosine (o-Tyr),作為產生氫氧基的化學標記。最後使用HPLC來偵測其形成量,並利用LC-MS來確認其形成產物。研究結果發現荖花檳榔較荖葉檳榔產生較多的氫氧基,另外在金屬離子的作用方面,Cu2+及Fe2+會促進氫氧基的形成。我們的研究結果建議,臺灣地區不同成份的檳榔塊會對氫氧基的形成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荖花檳榔塊所產生的氫氧基遠高於荖葉檳榔塊,因此我們推論荖花檳榔塊所含的荖花成分可能間接對口腔黏膜產生較嚴重的傷害。
-
台湾作家数位典藏调查研究
-
作者:李贞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文学 台湾作家 数位典藏 调查研究
-
描述:數位典藏網站,並透過個案研究建構出台灣作家之數位典藏模式。最後獲致研究結論如下:(1)台灣作家數位典藏具有時代意義;(2)台灣文學與作家的數位典藏建置呈現多元的成果;(3)活躍於1920~1960年代
-
宗教与天灾:苗栗卓兰白布帆聚落祭祀活动的探讨
-
作者:谢富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祭祀圈 平安戏 宗教与天灾 天神良福 水福 普渡
-
描述:章為聚落內的祭祀活動,呈現居民藉由祈求自然神靈的庇佑,以滿足生活上的需求,為人求於神的關係,包括天神良福、水福、伯公祠及堤防上的普渡。因封閉的地理位置,這些祭祀活動建構了白布帆聚落獨立的祭祀系統。第四章為跨聚落的祭祀活動,透不同神明信仰,將不同聚落人群作社會的聯結,以神靈連繫人群間的互動關係。導因於行政區調整及對外交通環境改善,白布帆聚落參與村落性的內灣新春平安戲,及超村落性的峨崙廟中元普渡,納入以峨崙廟為中心的祭祀系統。另外參與烏寶宮媽祖遶境活動,擺脫了白布帆在跨聚落祭祀活動中的邊緣地位。第五章以應變式的祭祀活動為主,白布帆居民面對天災時,透過團體及個人的起福活動,祈求神靈庇佑,渡過危機,但最怕好兄弟危害,普渡的概念因而被強化,經由普渡活動,求得人與神、鬼之間的和諧。第六章為結論。 研究發現,白布帆聚落的祭祀活動有以下特點:客家聚落普遍的天神良福底層信仰,具有家鄉地緣認同的識別功能。水福祭祀活動導因於大安溪的水災,為本地區特有的祭祀活動。由於聚落天災不斷,普渡活動的概念被強化,因而特別重視對好兄弟的普渡。聚落對外關係反應在祭祀活動中付出與獲得的思維中,呈現終止、持續參加、新增參與的變動關係。起福活動為聚落居民面對天災時,化解危機的應變之道。整體言之,白布帆聚落的祭祀活動,表現居民祈求自然神靈庇佑,重視對好兄弟的普渡,維持聚落間不同程度的關係,並習得面對天災時的應變之道。
-
九年一贯国小国语教科书中乡土文化内容之研究
-
作者:吴丽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文化 九年一贯课程 国语科 教科书
-
描述:南一 版所佔比例最高。(二)鄉土文化內容在各冊的分布比例,以康軒版最平均,翰林版最不平 均。(三)各版本鄉土文化內容第一至第四冊分布較少,大部分集中在第五至 第十一冊。二、鄉土文化內容的呈現方式(一)以「單元議題」方式呈現的比例較高,而其中又以翰林版所佔比例 最高。(二)以「單元議題」方式呈現之課文彼此間均各自獨立,無明顯系統 性。三、鄉土文化內容的取材範圍(一)三版本在縣市取材上,皆以台北縣(市)取材的次數最多。(二)三版本中以南一版取材範圍最平均,康軒版最不平均,翰林版忽略 了離島地區。(三)三版本取材均集中於西部地區,未能兼顧臺灣東西部的均衡。 四、鄉土文化內容的主題特色(一)主題類目以「鄉土歷史」最多,「鄉土語言」最少;次類目以「鄉 土人物」最多,「音樂舞蹈」最少。(二)「鄉土歷史」:重視原住民文化,忽略客家文化;以臺灣「本土人 物」為主,脫離了過去「偉人主義」色彩,但男女比例差距懸殊。(三)「鄉土地理」:注重臺灣各地的奇景介紹,而在產業方面題材較 少。(四)「鄉土自然」:重視「鳥類保育」,較缺乏其它生態保育的題材; 對於臺灣特有種的介紹不夠多樣化。(五)「鄉土語言」:從鄉土文學的角度來呈現對臺灣的鄉土情,內容很 少。(六)「鄉土藝術」:從介紹布袋戲、歌仔戲及本土的藝術品中,傳遞鄉 土藝術之美,但「音樂舞蹈」的題材均不足。 根據上述研究之結論,提出建議。
-
影响移民工作人对东南亚籍女性配偶态度之研究
-
作者:潘宜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移民工作人员 社会接触 威胁感 社会距离
-
描述:的遠近。 基於上述的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如何建構一個友善的環境提出以下相關的建議: 一、提供新移民服務網絡工作人員反壓迫、反歧視之多樣性議題的在職進修課程,內容應包括:1.強調性別意識的反省對
-
历史建筑聚落保存再利用之探讨-以竹北市六张犁聚落、新瓦屋聚
-
作者:陈贤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六张犁落 新瓦屋聚落 老街 保存 再利用
-
描述:如何擬定再利用方案,確有必要蒐集文獻資料、相關論述依據,歸納出一些建議或是據以建立模式,作為爾後類似案例的參考,這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六張犁聚落」的開墾始於1737年,而客家族群則自1749年廣東省饒平縣林先坤等人自大陸來台,創建「善慶堂」後才建立林家的基業。同時,1805年饒平縣人林孫檀於芒頭埔一帶拓墾,興建「忠孝堂公廳」作為族人集會場所,附近居民稱為「新瓦屋」。歷經二百多年的歲月,建築群不斷翻修,也經不住歲月的摧殘,呈現樑塌牆傾的頹態,所以,後來的「縣府遷建計畫」及「高鐵六家站興建計畫」原預定將六張犁及新瓦屋老舊建物全部拆除,幸而終於部分保留並進行維修,正是所謂危機也是轉機。 本研究方法包括:歷史文獻回顧與分析、相關理論的探討、參考類似聚落保存、再利用的案例,及研究範圍內聚落之發展歷程、法令規定、現況分析以提出整合再發展之策略。研究結論為:歷史建築的保存再利用必須注意「都市計畫」擬定時相關法令的配合,換言之,都市計畫的「使用分區」將決定後來「再利用」的方向和策略。再利用策略尤應整合所有可用之資源,才能做出最完善之規畫。六張犁建築群之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定位於「鄰里公園兼兒童遊樂場」用地,雖然無法委託民間專業經營「特色商店」業,然而只要廣植在地原生種樹木,公部門持續預算補助,即使是低密度開發,作為展覽場地也是不錯的選擇。
-
澳门路环村落空间发展研究:以黑沙村为例
-
作者:梁美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街巷纹理 自然环境 空间重塑 社会经济 可持续发展
-
描述:,在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下,黑沙村的空间形态、生活方式、经济模式以至社会结构等,也渐渐地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变化之中。人口数量的减少、人口结构的分化,以及产业的衰退,客观地造成了黑沙村村落空间形态各个层面的异化现象。现代化居住环境的需求亦触动了村落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村落环境与建筑形制普遍地表现出了面对村落发展的不适应性;同时,随着澳门整体的多元化发展,对黑沙村似是固有封闭的格局体念出不同认知,黑沙村传统村落的发展从社会、经济到空间形态都引发了新的思考。传统村落的保育不仅仅只是对建筑物尺度大小和模式的考虑,也不单纯是一群建筑物的保存,传统村落应视为地区社会的一部份,村落的维护往往与整体社会发展策略有着密切关系,应更深刻的涉及在社会、经济与村落自身文化的层次上,与及体现在环境共融的联系,并与村民的日常生活组织起来,籍此优化村落各层次空间形态,让传统村落能整合性地保育下来,使村落的传统文化得以持续发展。本文籍着传统村落的演变进程,试图探讨黑沙村的发展与澳门整体社会经济的关系,透过黑沙村的独特优势与澳门发展定位相互结合,以此塑造和重构村落空间,保存村落的自然环境、街巷纹理尺度、建筑物及其建筑元素、邻里交往模式等,与此同时,在尊重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黑沙村村落空间的再利用作出研究,优化居住及生活环境,加强及并发出其自身的社会经济价值,促进黑沙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
梅州特色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
作者:丘琳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特色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开发模式
-
描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在我国很多地区成为支柱产业甚至主导产业。<br>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和旅游开发模式,是传统大众旅游的一种替代旅游方式。它强调对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是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条好途径。在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生态旅游作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己成为旅游业发展的趋势。<br> 梅州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浓厚客家文化底蕴,这为橡州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带来了契机。近来年,梅州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如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景点建设初具规模等。但是由于受社会经济条件、区位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梅州市的旅游业起步较晚。当前,梅州特色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存在较多问题,诸如规模总量有限;旅游服务体系层次不高;旅游市场规模不大,文化品位和城市旅游定位不够高等,制约了梅州特色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此,本文首先对梅州特色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其次对梅州发展特色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进行了详细论述,再次,对当前梅州特色生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打造梅州特色生态旅游业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