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婚礼饮食行为的社会记忆与象征隐喻:以广西博白县大安村为例
-
作者:石奕龙 谢菲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记忆 饮食行为 象征隐喻 客家 婚礼 地方文化
-
描述:作为社会记忆的一种传承方式,婚礼饮食行为呈现了程式性与规范性体化实践的身体记忆特征。它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象征符码的内在转换,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将“礼”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制度规定体化为群体对周遭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以建构自我文化的真实,传承并延续地方文化记忆。
-
客家传统文化与面向留守儿童的农家书屋建设
-
作者:刘国钰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农家书屋 留守儿童
-
描述:客家地区多为山区,留守儿童占据了当地农村儿童的四分之一.将农家书屋建设与留守儿童对接,吸纳客家民系优良的传统文化,确立祠堂为书屋地点,族长为管理员,承袭崇文重教的舆论、奖励机制等,为客家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文化成长环境,继承与发扬客家民系优良的精神传统.
-
试论客家先贤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
作者:王予霞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近现代文学史 客家诗人 民间文化 诗歌创作 黄遵宪 梁启超 丘逢甲 新文化运动 李金发
-
描述:晚清时期,中国的文化著述中浮现着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那就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的思想家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民间文化。他们对民间文化的现代功能进行阐发与张扬,利用民间歌谣宣传各自的政治主张。1899年,梁启超提出:“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
-
人际关系与社会秩序的重构:关于客家人崇宗敬祖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
作者:刘劲峰 魏丽霞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社会学分析 社会秩序 人际关系 客家文化 心理意识 祖先崇拜 传统文化
-
描述:与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到底有什么关系,崇宗敬祖行为在客家地区的普遍根植对客家社会的发展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笔者以为,对于诸如此类问题的探索,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客家与客家文化具有重要的帮助。[第一段]
-
客家人:建构的族群身份:评《中国历史上的移民与族群性》
-
作者:李琳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客家人 族群性 移民 马来西亚 翻译出版 长江流域 岭南地区
-
描述:马来西亚的华裔客家学者梁肇庭教授的遗著《中国历史上的移民与族群性:客家人、棚民及其邻居》一书,时隔16年后得以在大陆翻译出版。梁肇庭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梳理分析,力图概括出岭南地区的客家人与长江流域的棚民迁移扩张的整个历史图景。
-
梅县与兴国县传统客家山歌文化同源研究
-
作者:谢欢 阚蕾
期号:第8期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客家山歌 比较 同源
-
描述:本文通过对梅县与兴国县在同一时期所呈现出的传统客家山歌音乐特点进行比较研究,总结这两个同源异地的传统音乐艺术形式之间的个性与共性,佐证其文化同源关系,进而以点触面,将其运用于整个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中.
-
客家人与少数民族广结良缘建立和谐家庭―广西三江富禄镇民族关
-
作者:朱慧珍
期号:第3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少数民族 和谐共生 广结良缘
-
描述:之优。这就是客家人与少数民族能组成家庭和谐共处、白头偕老的内在原因。
-
岭南客家围龙屋保育开发的现状与发展策略:以梅州市侨乡村为中
-
作者:吴静 王玉婷 罗楚楚
期号:第32期
来源:科技资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围龙屋 梅州 侨乡村 香港
-
描述:鉴,其运用以地换地、创意开发、与社会组织合作和文化品牌传播等经验能为解决古围屋村落的保护开发问题提供启发。
-
文化资本与客家族群传统的再造:对汀州“百壶宴”的象征人类学
-
作者:周云水
期号:第1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资本 汀州百壶宴 客家传统 再造
-
描述:府及商界人士联袂推出"千壶宴"的过程,反映了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共同推动客家族群传统的复兴和再造。
-
城镇化进程中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赣南客家体育文化为例
-
作者:汪现义 卢晖
期号:第2期
来源: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体育文化 保护 传承
-
描述:地域文化是无法模仿和复制的资源,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客家体育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客家体育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