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上犹赏石名家
-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宝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观赏石 上犹县 江西省 题名 规格 协会 赣州市 青花 蜡石 名誉会长
-
描述:崔昌乾,1980年出生于客家古镇——赣州市上犹县营前镇,现供职于政府部门。石头的刚柔之美成了他追逐、欣赏、收藏观赏石的最大动力,他喜欢以石交友,与广大石友交流玩石
-
老族群,新感动:台湾客家文化产业研究
-
作者:吴良生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文化产业 客家研究 产业研究 文化创意 台湾经验 客家人 产业化 族群意识 客家族群
-
描述:的中国,也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这样一个文化多样的国度,地域文化的产业化理应成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客家文化自上世纪30年代客家学开始创立以来,伴随着学术、政府和社团的推动
-
台湾客家茶文化
-
作者:余鹏春
期号:第7期
来源:茶博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文化 客家人 客家先民 客家文化 台湾 新竹县 擂茶 客家族群 文化主题公园 体验
-
描述:桐花公园内辟建的客家大院,位于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觉得台北市政府、在台湾的客家人对客家文化、风俗承传很重视,很有系统,值得参考。香港有200万的客家人,政府也应该支持客家文化的承传。此行给我印象
-
画家刘济荣的西部情结与岭南精神
-
作者:李钟声 郭珊
期号:第3期
来源:书画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孙中山 中国人物画 牦牛 西部 创作 人民大会堂 客家 西藏 岭南精神 广州
-
描述:澳门政府之邀在澳门市政厅举办个展。出版有《刘济荣人物画》《人物画谱》《牦牛画法》《刘济荣画集》等。2007年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大型画册《客家情—刘济荣人物画集》。国家人事部2002年授予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
-
县级台娱乐性栏目经营“五要”:兼谈《红都放歌》栏目创办体会
-
作者:钟起明
期号:第1期
来源:声屏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栏目经营 创办 娱乐性 县级台 江西电视台 市场运作模式 广播电视台 客家文化
-
描述:在瑞金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底蕴厚重。当地群众迫切希望电视媒体能通过创办固定栏目的形式,广泛传播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容。早在2006年,当江西电视台推出《中国红歌会》以后,许多群众就向瑞金市政府荐言,或在网上发帖,希望瑞金能争办
-
从《刘氏家族示谕碑》看清代东山客家的宗族管理
-
作者:刘蓬春
期号:第1期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氏示谕碑 东山客家 宗族管理
-
描述:刘氏客家家族组织实行以房为基础的族内民主制,通过将族规在官府立案取得合法的管理权,以培植风水、惩治违规违法的族人、干预族内不动产售卖、组织春秋祭祀和节庆娱乐、救济孤贫等手段,协助地方政府对族人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使家族组织成为封建专制国家坚实的统治基础。
-
客家文化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价值
-
作者:孙冬雪
期号:第12期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研究 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国务院台办 价值 龙岩市 闽西客家 研究中心
-
描述:凝聚客家亲情,弘扬客家文化。由国务院台办《两岸关系》杂志社、福建省台办和龙岩市委、市政府主办,龙岩市台办、闽西客家联谊会、龙岩市客家文化研究会、龙岩学院客家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客家文化与两
-
把赣鄱文化带给世博会
-
作者:殷林萍
期号:第8期
来源:大江周刊(纪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西采茶戏 上海世博会 青阳腔 景德镇 赣南采茶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艺术 文化部 文化底蕴 地方特色
-
描述:1年前,江西省人民政府有关人士早就透露,江西将充分利用世博会文化活动周的7天时间,突出小型、特色节目,以戏曲、歌舞类为主,间歇性表演江西的采茶戏、傩舞、客家禾竿舞以及江西民歌。在开幕日或闭幕日将安排江西独创的瓷乐表演,演奏中外名曲。
-
1947—1950年印尼三宝垄华侨侨批初探——以李芝敏的十
-
作者:严飞生 房学嘉
期号:第3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侨批 印尼 通货膨胀
-
描述:透过李芝敏的十二封批信的内容,对1947-1950年印尼三宝垄华侨侨批状况作一个很浅显的探讨。通过批信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荷印政府的华侨政策和中国国内的货币变动及政治变迁对三宝垄华侨侨批的影响极大,这一时期侨批呈现相当复杂的状况。
-
植根于群众生活延展客家山歌的生命张力
-
作者:黄红英
期号:第24期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生活 山歌 张力 生命 文化传统 艺术美
-
描述:物质文化遗产”的呼吁,也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和社会的支持。但是,任何艺术品种必须自救,奄奄一息的艺术病号不能总靠行政的强心针和间歇性的经济输液来维持生命,因为其结果充其量是增加新的“遗迹美”(如长城、金字塔之类),甚至只能是文化“木乃伊”,剩下考古研究的陈旧价值了。
上页
1
2
3
...
8
9
10
...
26
27
2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