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生计模式转型探析:以客家古村三僚文化
-
作者:周建新 张勇华
期号:第6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客家 三僚村 文化生态旅游 乡村生计模式转型
-
描述:介绍了客家古村三僚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况,分析了三僚村乡村生计模式转型的原因,认为三僚村个案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自身力量,积极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抓住政策资源和社会资本向农村倾斜的时机,将乡村生计模式转型与新农村建设对接的理念。
-
江西省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约束因素及对策:以赣州市为中心的
-
作者:陈文红 曾平
期号:第11期
来源:农业经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就业转移 约束因素 江西省
-
描述:本文通过992份问卷调查,对江西省赣州市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主要约束性因素是外出的组织性差、个体迁移的成本和风险大,竞争能力弱、缺乏多领域就业和转换工作的素质,就业层次低、就业领域受限。并就此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
金融支持汀州美食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
作者:吴永桂
期号:第1期
来源:福建金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食产业 金融支持 对策建议
-
描述:汀州的美食文化久负盛名,长汀是首座福建美食名城,并享有中国客家菜之乡的美誉。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汀州美食产业的优势及金融支持汀州美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金融进一步支持汀州美食产业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
从客家学书籍的出版看客家文化研究的发展
-
作者:罗月花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客家研究 图书出版 客家学发展
-
描述:从改革开放30年来出版的客家学书籍统计数据出发,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客家研究方面的著作出版情况,这些客家学著作对客家文化研究的促进作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客家研究发展进程有积极的意义。
-
集体无意识观照下的文化心理与外语教学
-
作者:王斯妮
期号:第1期
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 客家 文化心理 外语教学
-
描述:依据瑞士心理学家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以客家文化心理为个案,分析在无意识中内化了的、心理最底层的文化心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认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从生物学的角度诠释了文化心理的构成以及存在差异的渊源,揭示了影响外语学习外显行为的内在原因,对外语教学有启示作用。
-
闽西客家民居的形态成因浅析
-
作者:黄联辉 戴志坚
期号:第3期
来源:福建建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建筑 宗族观念 风水理论 崇文重教
-
描述:文章从闽西的地域特点、客家人的文化思想等诸多方面对闽西客家建筑诸多形态的成因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客家建筑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高度的协调性和适应性,深刻地反映了客家先人对所处客观生存环境适应、利用和改造的能力。
-
客家服饰与色彩浅析
-
作者:王建刚 刘运娟 甘应进 陈东生
期号:第1期
来源: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服饰 面料 色彩
-
描述:介绍了客家男女的服饰及其常用面料,通过对客家服饰色彩的纵向对比分析,总结出客家服饰色彩的原色特征,即客家人只有节日、礼仪中承袭尚红的习俗,平日的服饰色彩却不热烈喧闹,而是以黑、灰、蓝、白为主,呈现单纯朴素的色调.
-
客家“公太(婆太)神”的类别、分布地域和特点
-
作者:沈丽华
期号:第4期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土著文化 祖先神信仰
-
描述:客家祖先神信仰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翔实的田野材料,梳理出粤闽赣客家地区公太(婆太)神的类别、分布地域和特点,重点分析了土著文化尤其是巫觋文化对客家文化的影响,指出了不同地域祖先神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地方性特征。
-
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梅龙赣客家聚集区
-
作者:钟声宏 黄德权
期号:第7期
来源:价格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 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梅龙赣客家聚集区
-
描述:以梅龙赣客家聚集区为例,阐述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研究的意义,并就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建立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其指标体系,通过对梅州、龙岩、赣州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提出了该区域发展的对策。
-
粤东客家的“圆坟”习俗与稻作
-
作者:张海元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东客家 “圆坟” 祭仪 文化信息 稻作
-
描述:“圆坟”是客家人为祖先所造坟墓落成后举行的有一定程序的祭仪,在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十分流行。该文以粤东梅州地区田野调查的材料为主要依据,联系客家民系的生存状态与汉族先祖的文化观念,分析探讨祭仪中隐含的文化信息及其与稻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