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电子时代的口传技艺:一个苗栗客家山歌婚宴表演场域的观察
-
作者:吴翠松
期号:第172期
来源:民俗曲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媒介文化 口传技艺 客家山歌 表演理论 婚宴场合
-
描述:質的婚宴辦桌場合,作爲研究場域,並以單人客家山歌演唱做爲探討的起點。本文研究結果發現,苗栗目前婚宴場合的山歌表演,已產生許多質變,不復見口傳技藝強調的即興、彈性特質。像是表演者爲求方便,以卡拉OK
-
五都选战各方动作频频
-
作者:钟兴
期号:第32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签售会。9日,发表“在地就学、在地就养、在地就业、在地乐活”政见,公布16位发言人及5人律师团名单。14日,举办首场千人造势晚会,月底前拟完成10场。蔡英文方面,近日推出首波竞选看板,展现“市民主义”风格
-
定位為創意型大學的論述與實務:聯合大學的經驗
-
作者:王俊秀
期号:第2期
来源:通識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典範轉移 好客滋生愛苗 聯合大學 流動的饗宴
-
描述:出包括:定位畢業生成為「具有多元智慧的生活家」與3Q very much,還包括具顛覆性的教育理念:一技之長已經變短、僵師產生絀生、開眼器、自我博物館化、生命關卡等。過程包括:好客滋生愛苗、抓地力以及校
-
牛生塘村民的那些IT事儿
-
作者:吴杨盈荟 汤铭
期号:第38期
来源:计算机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的今天,在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重要产业的今天,这里的民众在IT方面有着怎样的生活与故事?IT于他们,究竟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陌生名词,还是已经成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本期的《计算机世界》就带你走进三个
-
试论客家民间社会保障:以众会为例
-
作者:宋德剑
期号:第3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民间社会保障制度 众会 国家权威 民间团体 社会风险 宗教社会 军事型 经济互助型
-
描述:其社会生活往往游离于“国家话语”之外,因而探讨众会这一民间社会力量在社会保障方面发挥的作用对于我们理解客家社会就具有非凡的意义。
-
“自由的都市边缘人”:东南沿海散工研究(二)
-
作者:周大鸣 周建新
期号:第9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散工 流动人口 生存模式 社会保障 社会关系 散工特征
-
描述:本研究立足于当前中国大陆经济最具活力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广州市、杭州市、厦门市和南宁市等城市的外来散工为研究对象,以外来散工的群体身份、生存状态、生活目标、谋生手段、关系网络.在城市中的文化体验、社会适应,以及他们的社会支持、救助保障和呼声、意见等为主要研究内容,侧重理论综述和特征描述。[著者文摘]
-
从客家族谱文献看风水信仰在民间的影响
-
作者:叶金莲 罗勇
期号:第18期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水 客家族谱 影响
-
描述:风水学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择吉避凶的学问,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指南.风水文化自古盛行至今,尤其盛行于客家地区,风水文化对客家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族谱是有关风水问题记载的重要文字资料.本文通过对客家族谱文献的分析,多视角地探析风水信仰在民间的影响.
-
开台祖先崇拜与家族意象确立——以台湾中部客家移民族谱为据
-
作者:陈瑛珣 刘宏伟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移民 祖先崇拜 家族意象 祭祀公业 族谱
-
描述:族群自我参照的系统。祠堂与祭祀公业的确立,让家族成员间有互相沟通的网络。并藉由编修族谱的过程,汇集家族成员共识的基本准则。族谱编修完成,即表示已达成族群共识,宗族组织运作亦随之系统化。家族意象在抽象的宗族精神与具体的经济生活都确立之后,家族移民由原乡到移居地的移民过程才算告一段落。
-
谢霜天:拥抱乡土的客家情怀
-
作者:樊洛平
期号:第4期
来源: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群经验诉说 乡土情怀 客家女性形象
-
描述:谢霜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文坛上,是以独特的客家生活经验和乡土情怀抒发而自称格局.特别是她的长篇小说<梅村心曲>,更成为客家女性乡土生存历史的真实写照.其创作,不仅在族群经验发掘的意义上丰富了客家文学创作,也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当代台湾乡土文学时期的创作现象.
-
客家节俗与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之比较研究——以桂东客家“二月二
-
作者:吕红艳
期号:第4期
来源: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二月二” 壮族 “三月三” 比较研究
-
描述:民俗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当地人们特定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通过对客家二月二与壮族三月三节日的本质意义和习俗信仰功能进行比较,可以了解这两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传统的节日习俗文化发展的脉络,从中发现人类文化的相似和共同之处,并认识民俗节日背后深层的信仰观念和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