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097)
期刊(4703)
学位论文(891)
图书(371)
视频(160)
会议论文(136)
图片(2)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097)
期刊 (4703)
学位论文 (891)
图书 (371)
视频 (160)
会议论文 (136)
图片 (2)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64)
2014(5730)
2013(1021)
2012(1058)
2011(1008)
2010(866)
2009(460)
2008(415)
2007(246)
2001(12)
按来源分组
赣南日报(313)
客家研究辑刊(311)
政协天地(22)
嘉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中华奇石(2)
中国财富(2)
糖烟酒周刊(2)
视野(1)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
咸宁学院学报(1)
土楼流变与家族礼制
作者:萧春雷 张力智  期号:第2期 来源:海峡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永定与平和两县的著名土楼一网打尽。后来,我又有机会走访华安县与南靖县的一些土楼。福建土楼主要分布于这四个县的山区,漫山遍野。它们让过目难忘。 土楼是一种特殊的民居类型,它的最大特色在于强烈的防御性
年是返乡的诱惑
作者:稀饭 徐学仕 阮任艺  期号:第1期 来源:海峡旅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个龙头的技艺核心,不同尺寸的竹篾搭配将决定龙的种类和神态,如笑口大开、腾云而上的望天龙。龙头做工精细、工序复杂,技术性强,现在有制作能力的老手艺人已经很少了。骨架定形后,除了龙须、龙眼、龙爪用金箔纸,以及龙舌和龙珠用红纸外,大部分都要用上好的姑田宣纸裁剪成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方块来裱糊,接缝处要做到缝骨合一、无纸边重叠。扎龙头有备料、扎骨架、糊裱、画彩、装灯等十五道工序。首先要把毛竹按龙身、龙眼、龙舌、龙鼻、龙嘴、龙须、龙角、龙腿、龙爪的规格剖成宽度、厚度不一的竹篾。 其次,扎骨架时,各部位要使用硬度和弹性不同的竹篾搭配绑扎,有的还要用木炭火烘烤进行定型。过去用茹丝绑扎,现在主要用细铁丝,牢固耐折腾。 画彩时,以红色为主,画好龙头各个部位轮廓,再衬以黄、蓝、绿,在龙头上大手笔地描绘出唇边、上下颚、鳍背、鳞片和云彩,做到形神合一、威武雄壮。
卿本客家
作者:刘原  期号:第6期 来源:看天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时德军第二和第三航空队在敦刻尔克港区和滩涂扔了4万多枚炸弹,把仓皇流窜的英法联军炸得鬼哭狼嚎。BBC的总监不知道现今的主场过多少天便会变成客场,没准都把希特勒的画像装裱好了,时刻准备换下女王油画。时局既然未卜,给可能继任的新领导先送些合法版税,也算狡兔三窟暗渡陈仓的一种。当然这事亦可往大义凛然的方向揣测:BBC断定希特勒绝不可能把伦敦收为主场,于是给大魔头寄了10先令——也就是五毛英镑——作为版税,顺带还附一便条:“弱水三千,我独取君一瓢粪,取牛粪尚需成本,何况君乎?今奉薄仪,不成敬意,请君为爱娃买一桶爆米花罢。” 战争的起源,大致便是主场问题。吾国之主场,若以当年成吉思汗划定的疆域,那就不止56个民族了,至少560个民族,旧时朝廷要发份文件给各地总督和巡抚,那要累死几千匹马,伏尔加河畔的大吏们选送的金发宫女来到紫禁城后花园,早已绝经,没准老人斑都长出来了。
创办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潮汕铁路
作者:缪俊杰  期号:第7期 来源:炎黄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列为全国十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自咸丰年间(1851—1860),随着澄海樟林港的衰落,汕头逐渐取代了樟林港的地位,成为潮汕地区的中心港口,有了独特的经济地位。恩格斯于1858年11月18日在《纽约
畅游洛带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43期 来源:汽车时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这么一口油熏鹅,心底都有一种漂泊的味道。洛带吃油熏鹅最好的去处当然就是广场旁那间供销社饭店,这是味道最为纯正的一家。 天鹅蛋:天鹅蛋与天鹅和蛋都没有关系,不过是油炸的糯米团子。因外形是圆的,洛带人便把它们串成串来卖,并给它取了这么个有趣的名字。由于油中加了红糖,炸好的天鹅蛋呈金黄色,吃起来外脆内软,很粘牙。这味小吃在古镇上倒是随处可见,味道都不错的。 贴士之玩乐 四大会馆:古镇内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这四个会馆组成了一部客家移民史。会馆建筑风格独特,馆内彩绘考究,雕刻形象逼真,是欣赏明清建筑的好去处,也能更深的了解客家文化。 客家公园: 位于洛带凤仪巷北,占地60亩,园内绿树成荫,花草繁盛,茶社幽静,亭榭廊柱,木刻楹联,古风浓郁。
福建土楼起源之谜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3期 来源:科技信息·探索与发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土楼100多座。1987年,土楼权威专家黄汉民先生为寻觅漳州土楼找到曾老先生。从此,这两位土楼的痴迷者谈楼论道,相互启发,共同提出了“圆楼之根在漳州”的观点,并正式提出应将“客家圆楼”改名为“福建土楼”。 土楼源于明代沿海抗倭 曾五岳先生是至今惟一明确提出土楼起源时间的研究者。他认为,土楼是明代九龙江下游及毗邻地区的漳州人在抗击倭寇的血雨腥风中创造出来的,它最早出现的时间应是明嘉靖年间。这可从诸多史料得到证实。 在明嘉靖六年(1527年),《龙溪县志》里并没有任何关于“土楼”的只字记载。但是明崇祯六年(1623年),《海澄县志》却记载了嘉靖丙辰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黄文豪的一首《咏土楼》诗,这是有史可查最早一首咏土楼的诗。在此之前,全国所有史籍中都没有出现“土楼”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专业名词。
福佬客的歷史變遷及族群認同(1900年迄今):以高雄六龜里
作者:劉正元  期号:第28期 来源:高雄師大學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佬客  族群認同  信仰重置  義民爺信仰 
描述:移(1900年迄今)的個案,來探索福佬客的族群認同變遷過程,並以社會/信仰重置的觀點,來討論福佬客的族群界線變遷機制。高雄六龜里及甲仙埔之北客移民,因日治時期後社會經濟的改變,造成客籍族群人口大規模的南移。北客在新的移居地重新進行一連串迥異於原居地的族群互動、社會生活、信仰組織等的重置,而這些重置的過程,北客移民會發展許多在地化策略,目的在延續既有的認同,但也同時造成北客族群的族群界線認同的改變。隨著移民世代的增加,北客族群後裔信仰歷經如此重置的過程:從一神逐漸變為多神的信仰;從原鄉信仰轉變為在地信仰;從單一族群變為混同族群的信仰。本文將強調這些信仰與認同的改變,是導致本區北客移民在地化的重要機制。
莲婆太的心事
作者:燕子  期号:第2期 来源:焦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池塘里种着藕也养着鱼,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池塘的水是浅绿色的,傍晚太阳下山了,水就变成深蓝色了。目光越过池塘,还可以看到对面的一片树林——松树林、荔枝林以及春绿夏熟的滔滔稻田。目力所及的一切,都使
萌生与交叠:台湾「拋采茶」之历史景观、表演套式与源流演化探析
作者:蔡欣欣  期号:第170期 来源:民俗曲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采茶戏  歌仔戏  车鼓游艺  古剧  口头传统 
描述:作」的「拋採茶」,在不斷循環往覆的交流與品評中,達到意念的溝通與情感的共振,既能催化「熱鬧歡樂」的現場氛圍,爲藝提供「贏取彩資」的外快收入,甚至發揮「改運祭煞」的宗教儀式功能,遂成爲臺灣日治時期到六、七○年代,客家採茶戲、歌子戲、客家撮把戲與車鼓遊藝所「交疊」演出的歷史景觀。
阳山古村:“天下客家第一村”的灵魂在跳跃
作者:瑞德  期号:第6期 来源:时代邮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且长期帮助女婴家渡过经济、生活、生产上的困难。阳山古村以其古朴的民居建筑以及和谐的民俗民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各地的游客。 阳山古村自明朝弘治年间始建至今已逾500年,因其祖先从江西庐江郡迁徙而来,子孙繁衍聚族而居,故有“天下客家第一村”之美誉。青山环绕、秀水萦回的阳山古村,历经数百年发展,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历史文化,自发成立过重九会、议学会、女儿会、禁戒会等六会治村组成,形成了“宽容诚厚重,和气致祯祥”的百年家风,是我国古民俗风情的活化石。 4月25日 ,我们来到了正和乡阳山村。 根据现存的何氏族谱,这个村落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97年),建成于清康熙、乾隆两代,昌盛于道光年间。我们在村子离槽门最远、靠后山最近的一栋房子里,发现厅堂墙基脚处,一块厚厚的青砖上鲜明的刻印:道光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