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735)
期刊(3619)
学位论文(1052)
图书(797)
视频(213)
会议论文(212)
图片(5)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735)
期刊 (3619)
学位论文 (1052)
图书 (797)
视频 (213)
会议论文 (212)
图片 (5)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217)
2014(4966)
2013(987)
2012(1050)
2011(1010)
2010(818)
2009(457)
2006(137)
2003(49)
1993(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34)
赣南日报(281)
香港文汇报(164)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
艺术探索(3)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
北京农业(1)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
台湾日本语文学报(1)
词刊(1)
院校盘点之香在省外的高校
作者:郑建泉  期号:第4期 来源:求学·理科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校  盘点  院校  大学校园 
描述:金人才的摇篮 学校“有色冶金人才摇篮”的荣誉可不是浪得虚名的,《财富》杂志2009年世界企业500强榜单中,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有43家企业入选,其中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维平、副总经理陈茂生他们都毕业于江西理工。此外,厦门钨制品公司、江西铜业公司、南昌钢铁集团公司等60多家企业的领军人物也都是学校校友。当然了,江西理工之所以能取得辉煌业绩和所在的环境有着莫大关系,学校位于享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客家摇篮”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州市,借助身边的有色金属资源,建立了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5个实验中心和近百个实习基地,其中有3个国家级检验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客家酿豆腐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5期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从中原到梅州,又从梅州到赣南,不单带来了念书皆上品的民间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口腹文化——被称为汉人的古代移民菜。 华夏人在中原的时候有包饺子的习惯,迁居南方没麦子包饺子,据说客家人便想出酿豆腐的吃法,以延续包饺子的传统。客家人作家古清生在回忆家乡的酿豆腐时说:“大约乡土的规矩,每件事物,都必须给它注明一个来历,惟其如此,才能正本清源,否则名不正,言不顺。”节日时,客家人通常都会自己制作一定量的豆腐,“酿”好煎熟,置入砂锅中,每餐取出若干做菜肴,剩余的每隔一段时间在砂锅中加热煮沸以防变质,直至全部吃完。 客家酿豆腐,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酿”是一个客家词,可能是宋朝或宋朝以前保留下来的动词,表示“植入馅料”的意思。“酿豆腐”即“有肉馅的豆腐”之意。将火柴盒大小的豆腐炸成金黄色,把炸豆腐切开一口,或者从上面挖开一个洞,把猪肉、鱼肉做成的馅“酿”入其中,外面抹上湿淀粉封口,放切碎的葱花、香油,盛在鸡汤瓦煲内焖着,直到香气四溢。
广州,一座包容的城市
作者:叶曙明  期号:第11期 来源:共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艳羡的心理,不像对广州的争议,到现在还在争它有没有文化,吃东西的习俗是不是很野蛮,广州人说的是不是“鸟语”,是不是排外等等,翻来覆去,还是2000年前汉武帝时代的话题。 其实,广州从来不是一个排外的城市,从南越国到现在,它一直是个包容度极高的城市,在全国没有一个地方能与之相比。历史上,广州一直为北方逃避战乱的百姓、流放戍边的罪犯、失宠被贬的官员提供安身立命之所。从广府、潮州、客家三大族群的族谱中,我们都能找到一些“太邱世泽、颍水家声”之类的渊源。 仿佛那些浪迹天涯的人,一踏上广州这片神奇土地,也忽然萌生起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的念头,而不想再流浪了。任嚣、赵佗都是从北方来了就不想走的;广州十三行行商中,有10家祖籍福建,他们的祖上在来广州之前,也不过是碌碌庸流,但一到广州,便如飞龙在天,鱼跃大海,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台湾古玩市场
作者:杨军  期号:第32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而后发展至重庆南路、衡阳路及开封街一带,当时那里集结了一些老印刷厂和书肆,经常有些书画文物出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过去台北市早期的标志性建筑“中华商场”的“忠”字栋,古玩艺品商店多集结于此。 60年代中期,台湾的“民艺市场”逐渐转型成为古玩市场。在台北市,大陆籍人士大部分都聚居于现在中山北路五段以后的士林、天母和阳明山一带,因此以销售中国传统工艺品为主的“民艺品商店”在这个地区特别发达。台北县则以淡水一带最为兴盛,中山路、中正路至今仍有古董民艺店的经营,此外,三峡镇作为古镇,老街上有许多铁铺、麻绳店及木桶店等店铺,以销售具有台湾民间生活趣味的传统用品为主。 80年代,台北市形成了古董文物的“四大商场”,即福君商场、光华商场、林森北路商场及中山北路商场。但这些商场进入90年代后就渐趋式微,代之而起的是古董文物市集及商圈,如光华商圈中的古董文物区块、有数十家古董文物商店构成的建国南路商圈、大都会文物广场等。 台北市古玩市场 台北市是台湾古玩市场聚集地,总计有100多家古玩店铺,多数集中在中山北路、仁爱路和八德路一带,这3条街也成为台北有名的古玩街。 “建国假日玉市”位于仁爱路至忠孝东路段的建国南路高架桥下,每周六、日开市,平时则作为停车场。每到假日市场上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这里的经营主项是翡翠、白玉、古玉,水晶、玛瑙、珍珠、金银饰、印材、石雕、竹木牙角雕、宗教法器、西亚银器等,还贩卖锦盒、木座和相关古董文物书籍等。 “光华假日玉市”位于新生北路与八德路口的一个面街区块,在一片老公寓群的一楼和地下室乃至屋檐和大树荫下集结成市。除了翡翠、玉器,更多的是文物杂项以及五花八门的“出土文物”。当然,这里物品混杂,摊商老板亦来自五湖四海,除了闽南话,广东话、潮州话、福州话也通行于此,所携货品包括各个朝代的青铜、瓷器、石雕佛像、唐三彩、鎏金铜佛,还有老字画、宗教法器、棋子麻将、刀剑古籍等。 三普古董商场是光华商圈当中“纯度”最高的古董市集。不同于传统古物商场的陈旧,商场在环境设施上营造出明亮、整洁的气息。经营项目除中国的瓷器、字画、杂项、文房、印石、佛教艺术、古籍善本外,还有东南亚佛教艺术、日本工艺品等。在此贩售的店家大多数都是古董业界的老前辈,拥有多年专业的买卖经验。 台湾其他古玩市场 目前,台湾大部分地方都有一定规模的古玩市场。 在北部,新竹是除台北市以外古玩民艺品集散地形成最早的地方。新竹市区内东门市场2楼,曾有过20余家民艺古董店同时营业的盛况,这里除了是桃竹苗地区客家文化的主要市场,也发展成台北、台中、台南民艺占玩业的进销地点,而且定期有“标场”开标,风光一时。随着都市更新,古玩市场逐渐转移到新竹市郊的新埔、竹北一带。 在中部,台中市的文物收藏风气发展最为迅速,上世纪90年代初即有20多家古董店,至中期时已扩展到上百家。台中市的古玩市场是从市区呈辐射状发展,分布于五权西街、大隆路、林森路、东兴路等多个路段,其中有两处最为密集。一是以台中市立文化中心和台湾美术馆为中心的区域,在附近的英才路、美村路、林森路、公益路、金山路和民生路等有不少文物字画行业聚集。另一个是以台中市第五期重划区上的台湾商务大楼为主体,包括大隆路、精明一街、精明二街、东兴路和大业路等地段,聚集不少文物杂项和明清家具店。 彰化也是中部古玩市场较为繁荣的地方。彰化鹿港早年商贾云集,世族聚居,文风鼎盛,具有丰厚的人文传统与环境,当地民众对于生活器用及家居装饰的要求相对较高。虽然鹿港城镇建设在数十年里发生大转变,但人文原貌依然维持,先人留下的家具器用摆饰多保存良好。鹿港以制造台式老家具、锡艺、灯笼、纸扇等台湾传统民间工艺品闻名,如在彰鹿路上有众多雕刻、家具厂,因此被台湾民艺收藏家视为“宝地”。 在南部,高雄是古玩市场大本营,高雄市区内在90年代中期有70余家古董文物商店,多分布在人潮聚集之处或通衢要道,如广州街、厦门街、七贤三街、中正路、大丰路等。主持者将卖场划分为若干摊位,出租给来自全台的文物摊商从事买卖交易。在嘉义、台南、高雄的众多台湾知名庙宇周边,也有不少民艺品商店,形成台湾南部特有的“寺庙艺术”现象。 (作者单位:农工党厦门市委)
原创科学文阅读试题
作者:童其贵  期号:第3期 来源:湖北招生考试·快速阅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生活方式,实际上,它已经成为客家人精神的象征。最初的土楼,当是“在路上”的客家人落地生根的最后决心。由是,一座座或圆或方的土楼,带着客家人的从飘渺微茫到逐渐踏实下来的愿望,扎根在这一片红色的土壤上。土楼不仅可以挡风避雨、防范外来袭击,让族人得以将息,还是一个团聚族人、延续文化的理想居所。 土楼的一个主要功能自然是防御。但一座座在山谷里延伸的土楼同时也是客家人不断前进的脚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土楼的建立也意味着对脚下土地的占有。因为对于原住山民来说,他们只是一群来自远方的客籍。毋宁说“客家”是自称不如说是他称。当然,许多时候,这种占有是以和平的方式来完成的,中原人用携带的大量财物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向山民换取生存的空间。但这过程中一定发生过流血的战事:有贪婪的欺骗、粗暴的占有,抑或争夺水源光照的械斗,自然也会有报复的袭击
大埔 简单而纯粹
作者:乐文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华文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有什么两样,清朝是这样,民国是这样,现在依然如故。隔着玻璃,远远看山谷高坡之问,有一座座白墙青瓦的旧宅子,一层又一层,一围又一围,再加十来株高竹,三四棵芭蕉,鸡忙狗叫,配上几管袅袅的炊烟,镜头略一裁下去,是一幅现成的《晚渚轻烟》图。 大埔有一个镇,居然叫大麻,但此大麻非彼大麻,而是当地产的一种中药,俗称“火麻”。大麻镇建制较早,明代己为集市,因为海外侨胞众多,大麻镇在清末后曾经繁盛一时,据说清末的一代名医金子久就住在这里,光绪年问他随父从杭州迁居大麻,在此行医30余年。大麻镇虽然远隔群山,开化程度却很高,药行、银行到处都有,而南洋式的三层洋楼更遍地都是,叫人惊奇的是,历经这么多年的岁月沧桑,大麻古镇依然保存完好,同伴说,这里要是拍民国电视剧就根本不用搭棚。 古镇尽头的码头叫“河唇码头”,这里视野开阔,水清沙幼,汀江水绿,渡船来往不息,对面万竿翠竹,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坐在一个卖茶的小亭子里,江风浩荡,一时竟觉得自己要成为画中人了
苗栗闻香小区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mangazine名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台北市中心开车过去大约一个半小时,半日游或一夜游都很恰当,第二天照样工作也不致太累;若有时间待到天亮,又有许多游玩项目可以选择。 我在苗栗有个秘密基地。第—次随友人在夜半抵达时,立刻对眼前美得不可置信的景象着了迷,同行伙伴们连发出赞叹都压低声音,深恐惊扰了这处迷离幻境。它是位于大湖乡的“湖畔花时间”温泉民宿,老板林惠阳是个传奇人物。 1979年,15岁的他罹患了了小儿麻痹症,终生成为身障人士,更由于治疗过程中吃下太多药物,使得他必须长年洗肾。从美术系毕业后,他创立的“合欢卡片”曾经名噪一时,后来计算机制版系统崛起,他的大批员工和传统设备被市场淘汰,于是他回到了出生地苗栗,和朋友集资买下四百多坪土地,自己设计规划出混合日式与西班牙风的“湖畔花时间”。 有了这处最佳示范的“绿色”民宿,许多想到附近投资的同业都来请教他。于是他又买了13甲地,开发起当地的碳酸氢钠温泉,同时买下卓兰镇上一处倒闭的民宿,重新建造为“花自在食宿馆”,辟地种植有机无毒草莓,企图在以草莓驰名的苗栗县大湖、卓兰一带,向农民根植“有机无毒”的概念。他与奈米科技厂商共同研发,制作了涂覆银离子的PE膜来包覆草莓丛,透光性佳的PE膜不会影响草莓生长,却可以在不使用农药及化学肥料的前提下,仍能降低罹病率,同时兼具防尘效果。他再将奈米银混在水里灌溉草莓园,银的正电离子会破坏带负电的单细胞生物,细菌的蛋白酶—被破坏就死了,因此也不必使用杀菌剂。他将草莓送经SGS检测,152项全部达到无农药残留,便利商店从此放心地向他进货,以高价标榜有机无毒的草莓销路供不应求。当地农民在眼见为凭之下,开始愿意参与有机耕作,公推林惠阳为“大湖温泉草莓文史发展协会”理事长。有了这些成果并赢得信赖之后,林惠阳这才真正展开他理想中的计划。他结合200公顷范围内的农民同好,联名签署成立了“坜西坪农业休闲特定区之闻香小区”,向政府申请到二亿补助款,要在五年之内打造—个“闻香小区”,也就是各种不同香味的农作物种植。身为小区常务理事的他,还要辅导农民们将农产品发挥到最高附加价值,例如制成果酱、果干、皂品、精油、糖果饼干、蛋卷、啤酒,以及文化创意商品。这个绿色环境五年计划已经进行了一年,小区内成立了“精油博物馆”,许多街道也都优美得更胜于欧洲先进的环保小区。 草莓、精油、桐花季每年已为苗栗带来可观的产值,但是爱乡爱土的居民们雄心不止于此,他们要以本土精神发展精致文化。在林惠阳小区里的桐花季,他让雪白的桐花瓣掉落在古筝琴弦上,再以精密仪器扩大传播落花的声响,众诗人及画家们临场感受即席创作,农民与文化创意的结合,正是苗栗人的向往。 除此之外,来到苗栗可不能错过客家美食,因为那里正是台湾客家族群的大本营。本地人传授的美食秘招如下:吃客家菜非点不可的“姜丝大肠”,—定得用温体猪的大肠来煮才会好吃;水库现抓的新鲜鲶鱼煮成清汤,肉质Q嫩鲜美;在地肥鹅的地道吃法,要将鹅油淋在白饭上,再夹鹅肉沾上金桔酱搭配:本地水产小鱼“溪哥仔”,鱼小骨头却很硬,油炸至酥脆才对味:以白苦瓜湿炒的咸蛋苦瓜,才是真正客家味:所谓“客家小炒”不该加花生、芹菜和豆干,也不必加糖,只用五花肉加肥肉及鱿鱼以酱由拌炒,吃时要同时夹起猪肉和鱿鱼一块入口:煎菜脯蛋不能使用萝卜干,而是将萝卜晒干放上半年后,切丝来煮才正确。早年客家人种田很辛劳,太累就会吃不下饭,因此发展出了重口味又下饭的客家菜肴。著名的“擂茶”也是采茶长工的发明,他们将剩饭晒干带到山上,工作空当拿出锅耙一般的千米饭加点盐,放几片新鲜茶叶,顺手拣起茶树枝或番石榴树枝捣碎,冲些热水就成了‘擂茶’。米饭可以暂时果腹,盐分补充电解质,茶叶可增添风味又富含儿茶素,以现代眼光看来,可真是环保(废物利用)又养生哪!
迁徙之痛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3期 来源:杂文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流域移到长江流域,北宋末年和清初明末的人口大迁徙,使中国的文化重心南移。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能人倒是常在各国流窜,希冀把文武艺货卖国君家。按现在的话说,是人才流动。卫国人吴起,先后在鲁、魏、楚统领军队,战功卓著;卫国人商鞅使秦国强盛,为秦灭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老家在周王室属地的苏秦以三寸不烂之舌,推销合纵抗秦之术,佩六国相印;楚国人李斯位及秦相,一纸《谏逐客令》千古传颂。 还是这个商鞅,在秦国推行“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老百姓不能随便搬迁,那些愚昧迟钝以及扰乱农事的百姓,没有其他谋生办法,只能老老实实种地)。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中国发生大饥荒,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也曾下达“民无得擅徙”的命令,将试图外出逃荒要饭的老百姓截回。 之后,除了60年代因重工业战备迁移而举家搬到“大三线小三线”的大量工人,除了“文革”后期上山下乡的1600多万知识青年,绝大多数中国百姓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做一颗“螺丝钉”。
营销创新,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1期 来源:大众商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窗口对外营业,生意十分火爆。在创新经营的基础上,为了推广这一模式,H餐饮企业在北京实行连锁策略,已经开有多家分店,并且,每一家分店开张之后,生意照就红火。
关西老茶厂见证台湾红茶辉煌
作者:天德亮  期号:第1期 来源:海峡茶道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大量外汇的“模范生”,外销出口量曾高达7000公吨,成了当时最为火红的外销主力商品。然而曾几何时,由于农村劳力缺乏、工资高涨,台湾红茶由炫灿逐渐归为平淡,至上世纪90年代甚至从出口最多的茶类转变为进口最多的茶类,令人不胜唏嘘。 话说北台湾的新竹县关西镇,不仅是全台排名第一的“长寿之乡”,80岁以上人口长年维持在千人以上,百岁人与90岁以上的老人家也将近260人。这里是早年台湾茶外销鼎盛时期最重要的产制重镇,勤劳俭朴的客家人在气候湿暖的关西红土上种植茶叶,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可惜上世纪80年代以后,茶园从4300公顷大幅萎缩至今日的200公顷,原本茶香飘摇的丘陵几乎被大型主题乐园或高尔夫球场所鲸吞,茶厂也从35家骤减至6家。 所幸今天关西仍保留了两家已有75年历史的老茶厂,继续在历史的洪流与环境的变迁中,逐渐转型为兼具茶叶产制与观光休闲的文化产业,见证台湾茶叶外销曾有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