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擂茶馆特色投资前景广
-
作者:谢文军
期号:第11期
来源:生意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擂茶 特色 投资前景 服务人员 客人 做法 茶馆 目标客户 时尚
-
描述:项目特色喝擂茶是分布在江西、广东、福建等地客家人独有的饮食习惯,也是他们招待客人的一大特色。擂茶做法简单,将茶叶洗净,与炒熟的芝麻、花生等放入钵中,添加少许茴香、甘草,用木棰擂碎,添加适量食盐、熟油,加入热开水,便成香气扑鼻的
-
“客家文化产业化”的经济学思考
-
作者:聂婷
期号:第10期
来源:时代经贸(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产业化 良性互动
-
描述:文章以客家文化的发展现状开篇,提出"客家文化产业化"的概念。然后围绕"客家文化产业化"这一理念,阐述如何将传统的客家文化与新颖的产业经济理念融合起来,打造出一条全新的客家文化产业化道路。
-
客家民居意象研究
-
作者:吴庆洲
期号:第4期
来源:建筑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技术美学 意象
-
描述:规天矩地、方圆并陈的客家民居,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论述了“意象”的涵义以及中国古代观象制器、制器尚象的技术美学思想,指出客家民居有五类意象:追求与宇宙和谐合一的意象、向往佛国宇宙的意象、宣扬儒家文化的礼乐意象、生殖崇拜意象、祈福纳吉的意象。
-
江西宁都中村傩戏研究——一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
作者:张勇华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村 傩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描述:宁都中村傩戏无论傩神、面壳、道具、仪式、节目、傩班组织还是禳神,处处显示出它的古朴神奇,透过这些古朴神奇表象,可探析到其内涵的魅力:祭与戏的结合,娱神娱人的一致性,去凶纳吉的心理表露,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的世俗心理的再现,民间信仰的原始性及庞杂性的体现,仪式的灵活性及完整性安排。
-
“区域社会与文化类型”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作者:董敬畏
期号:第2期
来源:社会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区域社会 历史人类学 文化类型 地方社会 国际学术研讨会 人类学研究 地区研究 研究中心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中央研究院
-
描述: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系、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嘉应大学客家研究院、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历史学系、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台湾交通大学
-
秉承赣南文化精神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
-
作者:杜智洪
期号:第4期
来源:文理导航(中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赣南 客家文化 毛泽东 培养学生 艰苦奋斗 主要特色 学生学习 相结合 政治教育
-
描述:一、赣南文化的主要特色首先,赣南红色文化是先辈们艰苦奋斗的汗水与鲜血堆积而形成的。其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毅、彭德怀、项英等著名红军将领曾在这片原本贫瘠的土地上长期驻足。在瑞金建立苏维埃政权以后,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前
-
客家文化对客家青年学生的影响调查
-
作者:黄荣辉 贾楠
期号:第20期
来源:人民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青年学生 调查报告
-
描述:通过问卷调查,以自编的调查问卷就客家文化对客家青年学生的影响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客家文化对客家地区青年学生的影响有限,有日趋淡出之势。以此提出通过学校教育,以专门课程对客家学生广泛实施客家文化教育的建议。
-
我们的母亲河:赣江
-
作者:杨淇
期号:第10期
来源:小学生之友(阅读写作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母亲河 赣江 江西 合并 赣州市 武夷山脉南段 简称 客家先民 石城县 水电站
-
描述:我们江西的母亲河是赣江,它发源于我的老家瑞金市和石城县交界的武夷山脉南段,源头叫日东河,在我家乡叫绵江河,会昌县开始叫贡江,经于都到赣州,在八境台下与来自大庾岭的章江会合后称为赣江。江西的简
-
赤诚之心 永不泯灭:记农工党惠州市委会主委、惠州市中心人民
-
作者:卓小红
期号:第1期
来源:前进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惠州市 医院院长 市中心 农工 肾病 副主席 邓演达 客家人 粤东地区 医学博士
-
描述:刘冠贤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院长,著名的肾病专家,同时兼任农工党惠州市委会主委、惠州市政协副主席。这位出生于兴宁山区的医学博士,既有客家人的纯朴与谦和,又有读书人的儒雅和敏
-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
-
作者:刘林 段建辉
期号:第35期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教育事业 党建工作
-
描述:高校党建工作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本文以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而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工作方法和考核方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促进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