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民俗──语言和民歌文化
-
作者:蔡子民
期号:第9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人 普通话 民歌 生活语言 闽南方言 河洛 民俗文化 诗歌格律 客家话 社会情势
-
描述:了台湾民俗文化。台湾社会生活中的语言台湾占总人口700p的河洛人(闽南民系)以河洛话(闽南方言)为母语;占总人口匕%的客家人(客家民系)以客家话(客家方言)为母语;占总人口2巩的原住民分为9族,使用
-
农史研究的新路向:“广东农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江门林业发展
-
作者:郭秀文 谢萍
期号:第7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发展研讨会 研究会 第七届 广东 江门 农史研究 年会 述要 路向 华南农业大学 2005年 市林业局 学术论文 会议讨论 研究室
-
描述:向。华南农业大学骆世明认为当前世界各国的农业已经从化肥使用高峰上降下来,而我国的化肥、农药、农机使用却还在剧烈增长,因此我国出现了大量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和资源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事实证明,走工业化农业
-
美浓纸伞彩绘文化元素之分析及其应用
-
作者:欧纯纯 何明颖
期号:第14期
来源:兴国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元素 文化意涵 客家文化 美浓纸伞
-
描述:,了解纸伞作品彩绘时所使用的文化元素,并进行图片之拍摄,最後透过访谈的方式,强化对整个研究问题的了解。经过本文的研究,美浓纸伞彩绘时所使用的文化元素,其图象類型与内在意涵都能明确得知。了解这部分的内容後
-
客家柱础艺术
-
作者:张嗣介
期号:第1期
来源:装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建筑柱头 柱础 客家柱础 建筑风格 建筑艺术
-
描述:、缠枝莲花、合莲卷草。祥瑞物也多在柱础上出现,如力神、狮子等。明清以后,柱础纹饰种类和造型更加丰富,雕工也更为讲究,柱础艺术日而久之便成了反映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或一支民系、一个地区的民间艺术特点及风俗民情的一种展示和结晶。
-
闽西古桥
-
作者:邹善水
期号:第10期
来源:科学与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桥 闽西 境内居民 建筑技术 文化品味 连城县 西北部 福建省 客家
-
描述:7年的历史。桥身长100米、宽6米、高7.5米,南北走向,四孔等跨;花岗岩石彻桥墩上用圆枕木呈倒梯形分七层纵横迭铺;鹅卵石平铺桥面;25对木柱支撵埂山式屋顶;桥首、桥中与桥尾各建一歇山式阁楼。构造别致,气势恢宏,虽经数百年风雨仍保存完好。始建于清初的“万隆桥”,座落在“华东第一溶洞群”连城县赖源乡境内的上村村口,为“九洞通衙”。桥体为全木结构,飞搪翘角.精巧美观。桥顶呈六角塔状,六侧彩墨工笔画鲜艳如初,所绘人物栩栩如生,虽藏于深闺仍难掩其秀,可谓千米高山一胜景。
-
侨领张弼士
-
作者:黎莉
期号:第S1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来西亚槟城 侨领 香港 医术 总商会 听后 祖国 华侨 德国人 广东省
-
描述:物,被誉为"实业奇才"。张弼士小时候家境清贫。父亲张兰轩是道光初年秀才,在乡村内当塾师,粗通医术,常为人治病。弼士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三,只随父读过三年书。十三岁时即与姐夫放牛。他特别爱唱:"满山树子
-
暗夜的昙花:读《夜如年》(之一)
-
作者:张富利
期号:第27期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夜如年》 民国初年
-
描述:婉转的唱书和徐娘半老粗枝大叶的质朴,诉说着她们所曾饱受的人间冷暖、悲欢离合的坎坷经历,令人椎心泣血的恩爱情仇。如泣如诉的悲歌,如怨如慕的长叹,在这座石头城里面的每个人物都刻画的入木三分,跃然纸上。读罢不禁要去这座围城真的去寻找铁板嫂一样的淳朴农妇,豆苗一样的清纯丽女,更愿意听一听五娘的令人叫绝的说唱和那些被寡妇们终日劳作出来凝聚着无尽的血与泪的红伞。
-
漫步在五光十色的音乐画廊里:梁智华编著的报告文学集《梁门英
-
作者:任金生
期号:第5期
来源:金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报告文学集 编著 画廊 音乐 智 文化底蕴 岭南 激情
-
描述:的表达智慧,写下壮丽的篇章……这部报告文学字数大约18万字,共收录了36位在岭南大地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梁氏家族成功人士,有豪气冲天的政界人物,有雄心侠骨的商海强人,有励志创业的体坛名将,有笑傲春秋的艺术奇才,还有打造客家文化名片的巾帼精英。
-
赣南采茶舞蹈的文学特征解析
-
作者:温习 朱旋
期号:第23期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采茶舞蹈 文学特征 丑角 诙谐幽默 日常生活
-
描述:赣南客家人在漫长的茶事劳动基础上,创造出了特色鲜明的采茶舞蹈,其以鲜明的人物形象、诙谐的语言和朴实的生活内容为基础,通过形式多样、形象鲜明、诙谐幽默的歌舞为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段,揭示客家人民最为真实而朴实的情感。赋予采茶舞蹈鲜明的文学特征的同时,也强化了采茶舞蹈特有的艺术特色。
-
探析客家筝派源流
-
作者:陈蔚旻
期号:第6期
来源:北方音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筝派 广东汉乐 中原古乐 源流
-
描述:广东汉乐古朴、典雅的独特风格,既承袭了中原古乐的遗风,又包含了浓郁地方民俗文化的风韵,而究其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南宋时期亦或更为久远的年代.现如今,客家筝派已成为我国古筝重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是何育斋先生与罗九香先生,可以说客家筝派的形成始于何育斋先生,成于罗九香先生,前者是确立客家筝派的先驱,而后者是客家筝派的推行者,使客家筝乐得以广为流传,并得到国内外音乐界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