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毛主席治过风寒的客家阿婆
-
作者:李小燕
期号:第5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毛主席 老人 红军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客家 伤病员 草药 风寒 围屋 护理
-
描述:人得知记者要来采访她,早早地吃过午饭在老屋四角楼门口等候。老人满头银丝,目光炯炯,布满老脸的皱纹中有不少寿斑,但肤色显得非常健康,她身穿一身深蓝色大襟衫,身板硬朗,上梯阶如履平地。老人把我领进围屋
-
八闽三题
-
作者:陆永健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榕树 客家文化 对称性 土楼 气生根 福州 三题 明清 境界 老人
-
描述:界。惊讶榕树的生命,从条条气生根开始。它们聚集在枝干上,如同沧桑老人的大胡须。吸收水分和养料,伸长变粗,一头扎进泥土,或盘扎在岩石的缝隙中。
-
石壁村抒怀
-
作者:连允东
期号:第5期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自然构成 客家先民 土地 广阔 楼宇 山歌 丘陵 老人 墨绿
-
描述:石壁,这个古朴美丽的地方。站在绵延的条石阶上,遥望四周青山墨绿、丘陵连绵、阡陌交错、视野广阔,自然构成方圆百里的环形屏障;村舍楼宇隐约点缀其间。近处田畴间稻香阵阵,金叶滚滚;野地里老人牧
-
客家米茶
-
作者:赖浩然
期号:第11期
来源:农产品加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先民 客家人 妇女节 摩擦 言语 老人 朝日 大桶 男人 病愈
-
描述:子后"洗三朝"、老人过大寿、迁新居、病愈谢客、升学等喜庆事情到来时,主妇常煮一钵或者一大桶滚烫喷香的米茶来招待乡邻宾朋;有时,邻里发生摩擦,因言语不当产生隔阂或者翻脸了,事后想想对方曾经的好处,有了悔意,
-
高宣兰与赣南采茶戏
-
作者:钟孟盛 郭世凤
期号:第1期
来源:老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客家文化 名誉主席 无不为 歌舞剧 戏剧创作 老人 赣州市 江西省
-
描述:获悉赣南采茶戏这朵客家文化奇葩,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每一位赣南人无不为之欢欣鼓舞。高兴之余,我们不能忘记赣州剧协名誉主席、赣南采茶歌舞剧团著名编剧高宣兰老人。近日,笔者慕名对高老进行了采访。
-
感受台湾客家情
-
作者:廖祖平
期号:第10期
来源:当代广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客家人 台湾 客家文化 演员 亲情 中华文化 老人 龙城 贺州
-
描述:先后去过两次宝岛台湾,在那里,那些不改的乡音、乡情,让我深深感受到两岸同胞骨肉亲、同是一家人的浓浓亲情。记得头一年在台东,我们的演员在台上演唱贺州曾龙城先生创作的客家歌曲《月光光》。演唱结束后,就有老人到后台想见演员。
-
曾述桂:用音乐唱响家乡的人和事
-
作者:少云 祥裕
期号:第6期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纪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音乐元素 家乡 老人 音乐舞蹈 赣州市 创作 客家音乐 老年人 组歌
-
描述:这位76岁的老人离别家乡50年后,回到家乡居住,不辞辛苦追寻当年红军在赣南的足迹,谱写音乐舞蹈史诗《赣南烽火》;后目睹家乡的可喜变化又谱写了《赣南组歌》,并很快就唱响城乡……还是在很年轻的时候,曾述桂就萌发出写音乐舞蹈史诗,讴歌赣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史绩的想法。
-
愿社会给老人多些温暖──九旬老人迷失街头两天一夜记
-
作者:陈蔚
期号:第1期
来源:老年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散步的路 寻人启事 立交桥 广东客家 一字不识 外出散步 社会 交通岗 突然想起 交通规则
-
描述:愿社会给老人多些温暖──九旬老人迷失街头两天一夜记陈蔚长沙电视台每隔半个小时播放一次寻人启事──廖湾,女,90岁,广东大埔人。身高1.4米,上着白色对襟短袖布衫,下穿黑色过膝短裤,于早上外出散步走失......启事播出,家中留人守着电话。其余的一齐出...
-
包明清:每天都要喝酒的百岁老人
-
作者:梁智华
期号:第6期
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糯米酒 明清 百岁老人 记者 养生 自制 广西博白 生活习惯 辣椒 精神
-
描述:正是桃花盛开的阳春时节,记者在博白县一位文友的陪同下,专程来到顿谷镇旧门村,寻访包明清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百岁老人. 今年已是102岁的包明清,住在一间有些陈旧的房子里,步履有些蹒跚,背脊也有些驼了,但精神还是蛮好的.听说我们来探望,老人家格外高兴,手拄拐杖,拉着我们坐下来.
-
潘天寿弟子“隐居”赣南50年
-
作者:罗荣 肖兆生 邓诗芳
期号:第14期
来源:大江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火石 潘天寿 上海美专 老人 赣南客家 刘海粟 老屋 四十年代 父亲 艺术家
-
描述:四十年代,考入大师刘海粟领航的上海美专之后,他有幸得到了潘天寿、高尚之、陈大羽等著名大师的指点和教诲,更得到了著名版画家杨柯阳先生的专门指导,画技飞升。然而,毕业之后,他却选择了返回赣南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