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67)
期刊(181)
视频(61)
学位论文(24)
图书(13)
会议论文(1)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67)
期刊 (181)
视频 (61)
学位论文 (24)
图书 (13)
会议论文 (1)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282)
2013(179)
2012(243)
2011(206)
2010(195)
2009(105)
2008(119)
2007(29)
2006(20)
2005(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295)
闽西日报(198)
赣南日报(67)
惠州日报(53)
三明日报(39)
东江时报(3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
今日科苑(1)
椰城(1)
牡丹江大学学报(1)
客家人的狂欢
作者:李雨霖 闻林华  期号:第2期 来源:云南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狂欢节  客家人  连城  土楼  世界文化遗产  客家文化  新跨越  龙岩市  古田会议  目的地 
描述:称为"山村狂欢"的罗坊走古事和姑田游大龙。
快乐的儿童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17期 来源:快乐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快乐传递给你! 我喜欢“六一”国际儿童,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在这一天里,快乐与甜蜜会与我们相伴。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高唱着优美的旋律,沐浴着爱的阳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过一个快乐的“六一
南岭卢氏源流与颇具特色的南岭火龙
作者:林晓平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源流  火龙节  南迁 
描述:本文对南岭卢氏迁徙的历史进行了探讨,对赣南客家文化的分支南岭卢氏文化的代表作南岭火龙的情况进行了叙述;并且,从多方面对南岭火龙的特色进行了分析。
客家人日习俗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日节  客家  习俗  意义 
描述:人日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岁时节日,在客家地区有着较广泛的流传。本文结合有关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材料,从人日的历史起源入手,详细介绍了不同客家地区的人日习俗的具体内容与差异,着重分析了客家人日习俗的文化与意义内涵,以此丰富对客家文化特别是客家民俗的理解和认识。
元宵忠信看花灯
作者:黄力生 大笔一挥 阿明  期号:第2期 来源:汽车实用技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花灯  忠信  民间文化  艺术活动  客家文化  河源市  习俗  制作过程  浪漫色彩  独具特色 
描述:闹花灯是我国一项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每逢春节至元霄,广东河源各地城乡都有吊花灯的习俗。这个源自中原的花灯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沿袭、发展,已成为一项形式活泼,带有浪漫色彩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每到岁末,都是花灯制作的高峰期,一探其制作过程,会带给你许多鲜为人知的收获。
我的俗记忆
作者:邓雨鸣  期号:第5期 来源:地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记忆  农耕文化  客家人  中体 
描述:这是一份口述档案, 一位梅州当地人向我们分享独属他个人的佳节记忆。 我们借此引领.进入客家人的本土生活. 感知春夏秋冬,客家的完整一年, 从中体验往昔,回味日渐远去的农耕文化。
饭养身来歌 养心,要你式歌实在难----苗族歌的文化功能
作者:谢科表  期号:第7期 来源:广播歌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那一半猪肉,则留给姑娘们拿回家吃。接着是五月端午节,后生们每人购买或亲手编织一只细蔑竹篮,内盛青、红、蓝、绿、黄五色窄幅细布各一尺二寸,在农历五月的上半月携到茶棚,送给女友。姑娘们则回赠粗布裤或者窄幅
“土楼”里藏风情
作者:郭厚全  期号:第2期 来源:科学与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文化观  龙岩地区  振成楼  永定县  洪涝灾害  黄河中下游  武夷山  福建省  聚居 
描述:什么能成为节日,而且能招来五湖四海的嘉宾客商呢?这还得从客家先祖搬迁聚居说起。原先聚居在黄河中下游的客家先人,因中原历次的战争和洪涝灾害,举家往南迁移。祖辈们长徒跋涉,过黄河,渡长江,翻过武夷山,途经清流石壁村,再沿汀江而下潮汕、广州,转
牌迷情人
作者:冯明华  期号:第4期 来源:桥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情人节  牌迷  叫牌技巧  秘书长  爆裂叫  牌手 
描述:尤其是扣叫、加倍、爆裂叫的使用上值得注意。
2010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厦门举办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海峡两岸  艺术节  厦门  民间  学术研讨会  客家音乐  歌仔戏  高甲戏 
描述:10月15日至19日,2010海峡两岸民间艺术在厦门举办,包括12场演出、1个画展、1个图片展、4场学术研讨会以及歌仔戏名家戏迷见面会等活动,艺术旨在展示海峡两岸歌仔戏、高甲戏、布袋戏、民俗技艺及客家音乐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