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城瞻礼
-
作者:王巨才
期号:第9期
来源:福建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英雄无语 长篇小说 小米 书院 习俗 武夷山 鸟鸣 林则徐 书坊 东山
-
描述:对连城的心仪,是在读过项小米的长篇小说《英雄无语》之后。那些一眼望不尽的铁红色大山及充斥在山野间的鸟鸣蝉噪与桐子花的清香;那些笃实、文气而又佶屈难懂的客家方言及醇厚动人的风土习俗;那些发生在这块贫瘠土地上“像埋在地下的根纠纠葛葛一辈子”的情感故事,长久萦回脑际,挥
-
张典婉:另一段人生的累积
-
作者:张媛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大陆 女性创业 北京 报告文学 中长篇小说 事业 工作人员 女作家 朋友
-
描述:张典婉,台湾客家籍女作家,曾任台湾广播文学频道主持人,出版有《山里的女人》《女性创业》《100位女性的锦囊妙计》《福尔摩沙的女儿》《山上》等多部中长篇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集,荣获过台湾《联合报》文学奖。现为北京波龙世纪科贸公司负责人。
-
骨头裂开 生出花朵(评论):评王勇英的《盲婆》
-
作者:王迅
期号:第6期
来源:红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篇小说 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 客家文化 少年儿童 创作 美好生活 精神偶像 弱势群体 苦难现实
-
描述:《盲婆》是青年儿童文学作家王勇英多年前已创作但没发表的中篇小说。在此之前,王勇英曾写出了大量的童话作品,成为众多少年儿童心中的精神偶像。近期,她"弄泥的童年风景"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出版,标志着她的创作更臻新的高度。这系列作品以独特的客家文化风
-
乡土的意义:评王勇英“弄泥的童年风景”系列
-
作者:方卫平
期号:第1期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儿童小说 乡土题材 乡土小说 大车 作家 乡土文化 童年 文化书写 儿童读者 客家方言
-
描述:读罢王勇英的"弄泥的童年风景"系列,掩卷之余,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作品中这个名叫"大车"的普通客家村落,或许将成为作家本人儿童文学创作以及中国当代儿童小说艺术版图中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文化记号。作者笔下这座被广西博白的
-
“中国作家第一村”如何炼就“精气神”
-
作者:王国平 吴春燕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国艺魂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于是,在中国文学地图上,樟木头镇拥有“中国作家第一村”这个特别的标签。9月底,“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创作视野——‘中国作家第一村’两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作家村文化论坛”和“村民”陈启文长篇小说《江州义门》研讨会分别在京举行。
-
那些在大变局中的人
-
作者:卢红梅
期号:第10期
来源:求学·高分作文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中山、邹容、廖仲恺、秋瑾、林觉民等等这些为争取革命胜利而英勇奋斗、流血牺牲的志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孙中山,一位伟大的先行者,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求学·高分作文》2010年第5期在“人物”栏目中已经
-
国民两党积极备战五都选举
-
作者:李贺
期号:第22期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新店市长王美月等现职地方势力,积极参加妇女社团、中小学校、基层党员干部活动。大台中市,胡志强因与台中县渊源不深,将主要拜票行程集中在台中县,深入各乡镇市,拜会台中县议员、政坛前辈,争取“红派”、“黑派
-
县级台娱乐性栏目经营“五要”:兼谈《红都放歌》栏目创办体会
-
作者:钟起明
期号:第1期
来源:声屏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栏目经营 创办 娱乐性 县级台 江西电视台 市场运作模式 广播电视台 客家文化
-
描述:在瑞金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客家文化、红土地文化底蕴厚重。当地群众迫切希望电视媒体能通过创办固定栏目的形式,广泛传播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容。早在2006年,当江西电视台推出《中国红歌会》以后,许多群众就向瑞金市政府荐言,或在网上发帖,希望瑞金能争办
-
客家服饰与色彩浅析
-
作者:王建刚 刘运娟 甘应进 陈东生
期号:第1期
来源: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服饰 面料 色彩
-
描述:介绍了客家男女的服饰及其常用面料,通过对客家服饰色彩的纵向对比分析,总结出客家服饰色彩的原色特征,即客家人只有节日、礼仪中承袭尚红的习俗,平日的服饰色彩却不热烈喧闹,而是以黑、灰、蓝、白为主,呈现单纯朴素的色调.
-
井冈山红军造币厂
-
作者:李增仁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井冈山市 红军 将军
-
描述:红军造币厂坐落在井冈山市上井村。从外表看去,无非一座普通民宅,没有围墙,灰色尖瓦顶,一色黄墙壁,传统三进的客家式建筑;就质地而言,就是一所土坯房。其古朴陈旧的大门上方,有萧克将军题写的"红军造币厂"红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