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第三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综述
-
作者:刘兴淑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文化产业发展 客家地区 四川客家 论坛 文化内涵 文化创意 客家族群 研究中心 发展现状
-
描述:由四川省社科院等单位主办、四川客家研究中心承办的"客家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第三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于2012年9月19—20日在成都隆重召开。论坛吸引了来自韩国、台湾、香港、北京、上海、江西、广东、四川、重庆等省市15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集中探讨了中国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理念模式、行销传
-
从古语词看客家方言与西南官话的关系
-
作者:温美姬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西南官话 古语词 关系
-
描述:结合古代文献考察客家方言和西南官话共有的古语词,据此揭示客家方言与西南官话有较密切的历史关系,由此分析表明,这种关系主要是历史上东晋时中原汉人的南迁以及后来江淮、湖广的移民造成的,后来的客家人入四川对此也多少有影响。
-
东邑西聚 洛带迤逦:洛带古镇建筑景观概述
-
作者:刘清清
期号:第1期
来源:艺术探索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洛带古镇 客家 移民 会馆建筑 一街七巷
-
描述:洛带镇位于成都东山龙泉驿区,是四川客家群体聚居地之一。古镇具有深厚的客家移民文化背景;拥有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四大会馆;街巷布局采取"一街七巷"的格局,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
-
民国时期四川客家“发现”始末
-
作者:陈世松
期号:第5期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四川客家 发现过程 民国时期
-
描述:四川是國內最大的客家聚居地之一。四川客家從何時起、如何被外界所發現、所認識的?文章依據知名學者羅香林、董同和的論述,並結合四川本地學者鍾祿元的觀察報導,以及新發現的一大學生的畢業論文習作,系統追溯了四川客家的發現始末。四川客家被外界發現並認識是與民國時期的客家熱潮分不開的。
-
清初移民与玉米甘薯在四川地区的传播
-
作者:李映发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农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朝 四川 玉米 甘薯 客家人 传播 种植
-
描述:启示。
-
清廷四川移民政策的演变--兼论客家迁徙四川问题
-
作者:宋超
期号:第3期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向四川大规模移民行动基本停止.清朝中后期,为了缓解由于移民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更多地是采取防范措施与遣回原籍安置的方法,不再鼓励移民入川了.
-
四川客家研究二十年之我见
-
作者:梁音
期号:第26期
来源:华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群 歌谣 方言学
-
描述: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客家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移民为代表的地域性文化。本文是对二十年四川客家文化研究的综述。
-
四川龙泉阴地契约文书特点与客家“二次葬”习俗
-
作者:王雪梅
期号:第3期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龙泉 阴地契约文书 客家 二次葬
-
描述:四川龙泉阴地契约文书主要分为三类:送讨、借、买卖。各类契约满足了不同情形下对阴地的需求,各自权利义务明确。从内容上看,讲究程式,叙述严谨,其中阴地买卖契约既具有清代土地买卖契约的一般特点,又具有阴地买卖契约的特殊性。在龙泉阴地契约文书中还体现出客家“二次葬”的习俗。
-
天下番薯
-
作者:丁三
期号:第4期
来源:国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番薯 福建 黄河流域 农作物 湖广填四川 客家人 红土 引种 吕宋 张居正
-
描述:,其中包括番薯。 还不仅于此。大移民带来的连锁反应出现了,“湖广填四川”之外,是江西填湖广、客家填江西……几尺薯藤,从此在长江流域处处扎根,并沿着一个个集镇,以扇面形状不断扩散开来:先期到达的湖广移民
-
客家文化在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市场作用及其开发体系
-
作者:郑向敏 谢朝武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西部大开发 旅游资源开发 市场作用 开发体系
-
描述:下构建客家文化的市场开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