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作家”/“台灣作家”:夢的兩端-解讀鍾理和返台前後的
-
作者:黃麗月
期号:第4期
来源:漢學研究集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鍾理和 台灣作家 中國作家 原鄉 故鄉
-
描述:狀。在「山歌」與客家優良傳統精神中,鍾理和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我手寫我土地,終於成為一位道道地地的「台灣作家」。 在戰後以「故鄉」為主題的一系列創作中,鍾理和深刻的刻劃出當時台灣的真正面目,沒有粉飾
-
統治初期日本人之臺灣客語學習-“廣東語”“臺灣土語叢誌”的
-
作者:羅濟立
期号:第23期
来源:東吳外語學報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日本統治初期 客語之學習 客家話假名 四縣客家語 海陸客家語 四海話
-
描述:。而雖然客語假名大致上都能正確地轉寫客語的音韻體系,但由於尚處於模索試行階段,仍可發現不少表記上的不一致現象。另外,從假名表記綜合考察,得知「第一節單語」所反映的楊梅客家方言並非典型之四縣音,而是參雜了許多海陸方言的一種「四海話」。
-
Evaluation of Biological Feat
-
作者:詹榮華 溫淑惠 許文林 張宇勳 陳淑惠
期号:第2期
来源:Acta Paediatrica Taiwanica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臍帶血 族群 CD34
-
描述:響臍帶血的生物特色。我們分析從2001到2006年中,收集1743個臍帶血單位,記錄白血球數、紅血球數、血色素、CD34(上標 +)和臍帶血體積。依據臺灣不同的族群人口,將分為外省、閩南和客家三個
-
族群通婚的身份认定与认同问题之研究-以花莲地区原客通婚为例
-
作者:谢若兰 彭尉榕
期号:第1期
来源: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身份认定 族群认同 族群通婚 双族裔
-
描述:難以鬆動,所以大多數的客家男性在婚後並不願降低自己的族群位階去認同原住民。儘管如此,族群界線的鬆動卻出現在原客雙族裔身上。因為這些雙族裔在初級關係的基礎上,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原住民族群,較可能對原住民
-
“福建土楼”申遗成功!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8期
来源:素质教育博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福建土楼 客家土楼 记者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名录 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精神家园 客家山歌 山区建筑
-
描述:下来。果然.消息传来.土楼群里一片欢腾,爆竹暄天.挂着守护精神家园,共享文化遗产标语的气球腾空而起。乡亲们高兴地唱起了客家山歌。两天之后.这里还举办了首届福建土楼文化节,嘿嘿,我可是来对了!人家对土楼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一定充满好奇与向往吧,现在就跟我来.好好领略一番南靖土楼的风采。
-
永定土楼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
-
作者:田夏
期号:第12期
来源:情感读本·文明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游历的第一站,这是一座圆形土楼,坐落在湖坑镇新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小村庄。刚刚下完一场大雨,雨后的田野格外清新。一条小溪在衍香楼前潺潺流过,几只小黄狗在溪边嬉戏,一切都显得安详而宁静
-
红都纪行
-
作者:毛眉
期号:第7期
来源:西部·新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 时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渺茫存在?竟把壮阔的历史融蚀得片瓦不留?那些消失了的人物和故事,以及历史的主流与支流,都去了哪里? 在瑞金,你会觉得,时间的去处是一幢空空的客家房屋,就像是毛泽东的故居,除了板床、书桌、马灯,剩下的,只有时间。
-
数学教学应走向生活
-
作者:姚志弘
期号:第45期
来源:学知报·教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客家圆屋、比萨斜塔、岗亭、蜡烛和灯笼的彩色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思考。其次,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
-
嘉应学院名牌专业:英语专业简介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英语 学院 名牌 简介 学术带头人 语言学 本科专业 师资结构
-
描述:的学术研究氛围。现有英语专业专任教师3 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4人,讲师17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1人,占45岁以下教师比例77.8%。近年来,完成或在研省级课题有“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
-
台灣鄉村婦女對“子宮頸防癌抹片檢查”的認知及參與之調查研究
-
作者:陳錫中 周碧瑟
期号:第6期
来源:中華公共衛生雜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子宮頸防癌抹片檢查 知識 態度與行為
-
描述:防癌抹片檢查的態度與行為也愈好。籍貫別的分析中,客家籍婦女僅在「聽過子宮頸防癌抹片檢查」一項的百分比高於閔南藉。而結婚年齡在25歲以上的婦女在認知、接受程度與預防檢查的觀念都比24歲以前結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