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3324)
图书(6397)
报纸(6295)
学位论文(1356)
视频(1160)
人物(489)
会议论文(410)
图片(50)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3324)
图书 (6397)
报纸 (6295)
学位论文 (1356)
视频 (1160)
人物 (489)
会议论文 (410)
图片 (50)
按年份分组
2012(1400)
2011(1401)
2010(1207)
2009(790)
2008(663)
2007(470)
2006(291)
2005(165)
2003(180)
2002(114)
按来源分组
其它(5855)
梅州日报(1782)
闽西日报(876)
赣南日报(350)
南方都市报(317)
惠州日报(273)
侨报(237)
南方日报(235)
广州日报(169)
赣州晚报(144)
学总书记用艾叶做饭等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闽南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当地餐桌上的常客。(健康时报) 两会话题:1亿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梦"何时圆? 今年两会开幕,新生代农民工的前途和命运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
海峡客家亲
作者:暂无 期号:第12期 来源:闽南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东”的俗语源于哪朝哪代或哪一个人。但是,我们基本上可以推断出,随着唐宋时期客家民系的形成,这些俗语在这一时期应“客家之口”而出是可以肯定的。那么,首创这些俗语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客家人。 客家民系或者说族群的形成时间,素无定论,最远的说法是秦始皇大军南征时期,最近的说法是明末清初社会大动荡时期。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客家形成于唐末宋初这一段历史时期。此时,客家先民有了赣南、闽西、粤东连成一片的共同生产生活地域,有了相当数量的人群和相同的习俗及其心理素质,有了共同的方言――客家话。 东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大地的连绵战火,引发了中原百姓的大规模南迁,第一波南迁之客,大多居留于江淮地带而一部分已经跨过长江、越过鄱阳湖而抵达赣南,而后的唐末黄巢兵燹及五代十国兵连祸结,中原百姓再次络绎南迁,赣南客家先民由此溯赣江而上,翻越阻隔闽赣贯穿南北的武夷山脉的站岭隘口,在一个叫“石壁”的地方,他们找到了足以安居滋生的新天地。
感受客家首府
作者:暂无 期号:第3期 来源:闽南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独特格局。古城墙始建于唐大历四年(公元770年),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与西安等名城的城墙不同,长汀的城墙沿着河畔,顺着地势,蜿蜒起伏,不求方整,开有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等几个城门。沿着城墙漫步,也就是沿着河岸漫步,一路上不是古树名木,就是凉亭水阁,或是摩崖题刻。脚下的河流如同一条飘逸的白练,映着天光,映着古城,映着树影,欢快地向南流淌。这就是被誉为客家母亲河的汀江。汀江水南朝流,传统的八卦中南方属“丁”位,水向丁,于是把“水”字和“丁”字合为“汀”字,称此江为汀江,而汀江拥抱的这座古城就叫汀州,也就是现在的长汀。水依八卦得名,城因江河得名。宋朝汀州太守陈轩写过“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的诗句,是相当生动贴切的。 城墙上,汀江畔,每天都有许多当地的居民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或谈天说古,或对唱山歌。
八仙山下畲族村
作者:吴惠聪  期号:第12期 来源:闽南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畲族  边远山区  少数民族  占地面积  诏安县  自然村 
描述:汀洋村是诏安县三个畲族少数民族村之一,地处闺粤边界,村庄坐落于八仙山麓。是诏安县西部边远山区.也是革命老区村。该村下辖两个自然村,全村共650户,总人1:32650人,占地面积2.5平方千米。因从山区迁居。建村早期操客家语,由于地缘习惯与风尚婚配诸多原因的变化,语言渐杂.现通行闽南语。
擂茶芳香亦醉人
作者:韩士奇  期号:第2期 来源:闽南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擂茶  芳香  客家地区  铁观音  龙井茶  将乐县  闽西北  宁化县 
描述:地聊,让你尽情品尝,茶沫沾唇,甘醇爽口,齿颊留香。
那1000米的信步
作者:黄少坚  期号:第8期 来源:闽南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先后为宋代的“禁军署地”、元代的“卫署”。明、清两代,此处还是闽地各路应举的同学们或惊惶失措、或豪情满怀、或投机钻营的场所。院内,那对1200多年历史的唐代柏树,其树龄,与这座我始终梦游的古城一样,有着一般的目光、一般的思考,以及一些天机不可泄露的智慧。那时,河北才子纪晓岚来这里当主考,还在树旁留下“参天黛色常如此,点首朱衣或是君”的感慨。 作为清皇任命的主考官,纪晓岚当年挥毫时的派头自然相当给力。无论句子写得多么关乎“进士人之上”的附庸,更无论写得多么献媚,多么的一厢情愿,那时,他身旁肯定扎着一堆拍手叫好、无限虔诚的老师同学的。那时的掌声,一定也随着这两棵千年柏树的叶子,莫名其妙地哗啦啦地响。 但仅仅过了几十年,此处就变了模样。并且,在一个阴云密布的早晨,有双树根一般稳重的步履,和着雄浑的俄语《国际歌》声,从柏树后面的那间小房子踱了过来。
原味店头街
作者:戴春兰  期号:第9期 来源:闽南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心旌荡漾。 就像《红楼梦》中妙玉所指的“槛内槛外”,一过街头牌楼,所有的繁华喧嚣便一律被阻隔在外了。店头街是只宜弃车漫步的,高跟鞋踩在青石板上哒哒作响,你便穿越历史来到了千年之前的唐宋。 街两旁静默着两层高的木质楼房,黑色的瓦,黑棕色的木板,大小高矮错落有致。楼房绝少花纹装饰,有几幢上了层清漆,大多裸露原色。又因了客家人勤劳,木板极干净,虽历经千年,看不到虫噬鼠咬的痕迹。檐下悬挂着红灯笼,又挑出面明黄色的店名旗,间有几家,墙头飞檐高高翘起,平添几分妩媚。加之房前屋后月季、吊兰丛生,可不就是一幅淡雅的江南民居图?雨后行将至此,“独自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倘使再逢上一个桃红花色的客家妹子,戴望舒先生的诗能减多少惆怅? 店头街但凡门面不宽,但都有一定的深度,基本结构或为前店后宅,或为下店上宅。
让客家山歌代代传唱
作者:朱亚圣  期号:第1期 来源:闽南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歌  客家  平和县 
描述:原生态的客家山歌濒临失传,平和县九峰镇几位热心人默默地做着收集、整理、研究的传承工作。他们的心愿是
客家长汀闹春田
作者:全永平  期号:第3期 来源:闽南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对方身上狠摔泥巴,纵情狂闹,直至个个成为满头满身是泥浆的泥人。尽兴之后,才将关公抬到清水中,连同关公和自己在水中一洗干净;然后再轮到下一个姓氏宗亲,仍是一路香火鞭炮迎送,抬去他们田中继续狂耍。 这一奇特的民俗活动,对人们来说一直是个谜。最近,我翻阅相关资料,发现一则客家皇帝张琏大战闽西的史料,竟与童坊“闹春田”有关,似能解“闹春田”来由之谜。 明朝嘉靖年间,广东饶平县鸟石村人张琏,原是饶平县一名“库吏”。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张琏见官场腐败,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民不聊生,便在投奔当地木棉寨当副寨主不久,和大埔县的郑八、萧晚等,组织了“白扇会”揭竿起义。由于张琏多谋善战,在郑八死后,即被推为义军首领,势力日壮。尔后,他又联合了当地其他小股义军,使其兵力达到十万之众,张琏被推为统帅。
九梅岭的传说
作者:朱瑞湖  期号:第3期 来源:闽南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掌握了不少中草药的药性和药理,很快就能为病人看病开方子。经她看过的病人只要几副中草药就痊愈了,对穷人有时不收分文,因此,她的医德仁心很快就传遍四方。有童谣为证:“洋蜢蜢(闽南语,指小孩),大古二古打草蜢,草蜢打得好,感谢郎中嫂,郎中嫂心地好,治病救人医德高,四里八乡人俄老(指夸奖)”。 再说他们婚后不久便喜得一子,取名“达腾”,这孩子天庭饱满,聪明懂事,深得父母喜爱。可到了古达腾10岁那年,父亲去世了,从此,他就成了母亲的左右手。有一天,家里来了位求医的老者,他患得是“臭脚臁”症,两只脚臭不可闻,只见小达腾从清洗到敷药,做的是一丝不苟,毫无怨言。老者就问他:“你不怕臭吗?”他马上应道:“臭未好,好未臭”。老者不由感叹道:这孩子年纪小小就有这样的修行,将来长大后一定能惠泽一方黎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