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0)
期刊(13)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00)
期刊 (13)
图书 (1)
按年份分组
2014(26)
2013(28)
2012(14)
2011(20)
2010(9)
2009(9)
2008(3)
2007(2)
2006(1)
2005(2)
按来源分组
三明日报(18)
旅游(2)
海峡通讯(1)
红土地(1)
广西文史(1)
中国记者(1)
广东第二课堂(中学生阅读)(1)
黄金时代(学生族)(1)
创作(1)
广州:花城出版社(1)
热热闹闹的客家年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刘敏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富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如果说文化是人类最深层次的力量,是一个群体的精神和灵魂。那么充满文化内涵的节日风俗往往又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在大城市年味愈来愈淡的今天,作为客家民系的发祥地,石城客家人崇尚礼仪、热情好客的春节,充满了文化气息和象征意味,它不仅让人们
闽西客家“过大年”的与时俱进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何志溪 过春节,闽西客家称“过年”、“过大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外出人员都早早赶回家中团聚。旧时按传统民俗,腊月二十五“入年界”开始,首先是全家里里外外大洗扫、制新衣、做糕米反、买年料。到了除夕日,要先到祠堂或祖墓祭祖;要在正厅挂上祖宗像,摆上供器供品,放上一饭甑上面放有葱、蒜、
两岸新人秀客家婚俗闹泰宁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16对新人3日乘花轿举行客家民俗婚礼,吸引大批游客参观。中新社 【侨报讯】由台湾南投与福建泰宁携手打造的“情定泰宁·合欢南投”两岸新人秀,3日在福建泰宁启动。来自海峡两岸的16对新人,开启了甜蜜的幸福之旅。 中新社报道,当天上午,新人身着客家传统服饰,成为传统客家民俗婚礼的
客家迎春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连允东 飞雪迎春到。位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首的“立春”抖落了皑皑白雪将伴随着春节到来,从此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节气里各地都有形式多样的“接春”活动。而在客家祖地宁化特别重视这个“交春”,民间素有“交春大过年初一”之说,其“迎春”习俗尤其隆重热烈,让人顿有浓浓的春意之感
惠州过大年 喜了洋客家暖了外来工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Chloe(右一)与好友一起吃年夜饭。 图片由采访对象本人提供 在惠州过年的外来工游惠东永记生态园。 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朴京喜向记者展示韩国新年传统手鼓。 东江时报记者朱颖 摄 欢欢喜喜过大年,不在家乡也精彩。今年春节期间,不仅许多外来务工人员选择留在惠州过年,许多外国友人也
客家上梁习俗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张文煊 宁化石壁客家人建造新房,喜欢做厅堂。他们认为做上梁厅龙势更旺、更发,办事也更方便。既然要做上梁厅,就少不了“上梁”这道程序。 选树。选择做梁树的杉木要求是很高的。杉木必须头尾差不多大,直径要在20公分以上,而且要长得笔直。同时此树的兜下要连着长有三株(当然越多越好)以上的小杉树
客家上梁习俗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张文煊 宁化石壁客家人建造新房,喜欢做厅堂。他们认为做上梁厅龙势更旺、更发,办事也更方便。既然要做上梁厅,就少不了“上梁”这道程序。 选树。选择做梁树的杉木要求是很高的。杉木必须头尾差不多大,直径要在20公分以上,而且要长得笔直。同时此树的兜下要连着长有三株(当然越多越好)以上的小杉树
客家舞龙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舞龙是客家流传的民俗文化。花灯龙也称风灯,制作工艺简单,一盏风灯在1.5米或3米左右的木板上钻孔,立四根柱,用纸把木板封围起来,中间插一根用浇蜡灌制的蜡管,点燃成灯。四周彩绘或写上“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等祝福语。花灯代表添财添丁添福,又叫添丁龙。每当花灯龙临近各家各户时,家家户户都要争着点燃鞭
祠堂升一盏灯笼 家中添一员新丁 龙门客家村落昨举行上灯仪式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祠堂内挂上了新灯笼寓意“添新丁”。 东江时报记者方炳徐 摄 村民在祠堂前敲锣打鼓庆祝。 东江时报记者方炳徐 摄 ■东江时报记者刘倩 严艺超 上灯又叫“升灯”,是客家民间风俗,每年,凡本姓本族有新添男孩,必须在祖祠上厅挂上一盏新灯笼。昨日,是农历正月十三,龙门县部分乡村按照习俗举行了上灯
客家媳妇眼里的客家春节
作者:施诗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小小的祠堂站满了前来拜祭的族人,供桌上摆满了供品。 南都记者 施诗 摄 今年过年我没回老家,而是以“准媳妇”的身份和男友老侯回了婆家梅州。作为一个湖北妹,梅州客家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古老而又新奇。 老侯家在梅县城郊的一个大池塘边,称南塘侯氏。沿着池塘是一圈青砖灰瓦的老宅,每家屋前的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