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赣南日报>  热热闹闹的客家年

热热闹闹的客家年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2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06版(八境台)

【入库时间】20110501

【全文挂接】

【全文】

□刘敏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富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如果说文化是人类最深层次的力量,是一个群体的精神和灵魂。那么充满文化内涵的节日风俗往往又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在大城市年味愈来愈淡的今天,作为客家民系的发祥地,石城客家人崇尚礼仪、热情好客的春节,充满了文化气息和象征意味,它不仅让人们快乐,更让人感受到文化的传承。

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小年日”,这天开始,外出务工的人基本上都回家了,大家开始清洗门窗,打扫房舍,彻底搞好卫生。直到晚上焚香鸣炮送灶神上天奏事。石城的除夕俗称“大年日”,这天各家都要装红灯贴春联,敬神灵祀灶君换太岁。男人们备上酒、香烛、鞭炮纸钱,到宗祠及家中厅堂祖宗神位前叩拜行礼敬祖上供后,团圆饭才能开始。年夜饭上,好吃的当然应有尽有,但还有一样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煮“禾石菜(俗称丰菜)”,“禾石菜”都是整条整条不切开煮,据说,吃的时候也要整片整片吃,因为这意味着丰收和长寿。饭后,孩子们开心地玩花灯放烟花,而女人们在灶内留好火种,男人们开始守岁。

正月初一是春节,在客家人看来,农历春节当然是整年里最隆重的节日。新年总有新气象——穿新衣、戴新帽,见面都是好好好。这一天是所有人的快活日子,大家停止一切劳作,不挑水不扫地,不洗衣服不煮饭。大家按照择出的吉时吉向,焚香点烛燃放鞭炮准时“开门”,并拜祝天地祖祠神庙。如果是家族聚居的地方,房族中的主要男丁还要在祠堂中集中,择吉时吉向在祖祠中举行“开门”仪式。一年的第一道早餐都吃素斋戒,随后邻里之间互设酒菜茶果为敬。从正月初一到元宵期间,亲朋邻里之间相互串门拜年,赠送糖果、水果或者自家特制的其他果品,给孩子压岁钱等,充分展示了客家人讲究礼尚往来的淳朴品质。

过年,还能看到很多的民俗风情。正月初三是向社公拜年的日子,各家各户必须备好鸡、鸭、鱼肉、米酒到社公那上供,焚香点烛烧纸钱求得社公保佑大家吉祥如意。正月初五是米谷神的生日,这一天不但不可以笤饭,还要祭祀米谷神,以祈求新年五谷丰登。正月初七要吃“七种羹”,各家用七种配料煮羹,吃过“七种羹”之后,各家各户可以开始做活计,所谓“吃了七种羹,可以做零星。”正月十一是“丁日”,各家要设香案放鞭炮迎“丁神”,头年“添丁”的家庭还必须备筵请客,客人都必须携带鞭炮以示祝贺,俗称吃“丁酒”,酒酣耳热之际,自然也免不了猜拳行令,“全福寿…福寿全……”总是充满了浓浓祝福。

特别有意思的是,在客家石城的各地,虽然庙会的场景已经不多,但“赛神”和“舞灯”的场景还是各村都有。“赛神”也俗称“菩萨出巡”或“过案”。正月中上旬之间、村场之间,往往能看到一队队的人群,抬着汉帝刘邦或者华光菩萨或者杨七郎等尊神的塑像,前面是铁铳开道,耳边是鼓乐齐鸣,所见是旌旗蔽野,凉伞遮日……有些地方还有若干台童男童女扮装的“故事”,所经沿途各户均要燃香鸣炮以示恭迎,祈求神灵保佑大吉大利、风调雨顺。而“舞灯”其实也就是通称的“石城灯彩”,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城灯彩”在这片土地上有着非常深厚的基础,全县只有131个村,农民灯队却有近千个,秆龙灯、茶篮灯、龙灯、板桥灯……他们在走村串户给大家带去祝福的同时,也给大家带去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

不知不觉间,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灯彩艺人们把各种灯彩道具抬到河边焚毁“谢灯”,各家又一次焚香敬祖后全家聚餐,谋划新年的打算,过年的余韵终于渐行渐远……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