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894)
报纸(2870)
学位论文(695)
图书(637)
会议论文(193)
视频(131)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期刊 (3894)
报纸 (2870)
学位论文 (695)
图书 (637)
会议论文 (193)
视频 (131)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133)
2014(4804)
2013(625)
2012(659)
2011(638)
2009(289)
2007(175)
2006(92)
2004(58)
2003(38)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00)
闽西日报(381)
客家研究辑刊(317)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66)
农业考古(46)
嘉应大学学报(38)
学术研究(21)
源流(11)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贵州文史丛刊(2)
罗香林:史学家的文艺观——以《兴宁二十五家诗选》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罗香林  兴宁诗选  文艺观 
描述:通过对罗香林的选诗数量和质量的研究,分析罗香林的选诗标准,罗香林坚持史家的文艺观,以诗人的节气情操为重,融合诗作内容艺术,以诗存史,从客观效果看保护了地方文献,也为此后的文化事业作出了积极的影响.
水利、神祗村落:以福建诏安客家陂头村为例
作者:林昌丈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官陂  水利  陂头村  诏安  村落  聚落史 
描述:争夺、公私利益的交锋中,进一步明确自身他人的界限归属。
杨村龙舟赛的展演、价值特征
作者:赖观扬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端午节  太平堡  龙舟赛 
描述:杨村龙舟赛历史悠久,是民间有组织、有设备、有规则、有根源、有效益的大型社会文化活动,将敬仰龙神活动龙舟竞赛紧密结合、传统文化体育竞赛相结合、节日娱乐客家民俗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经济、娱乐文化价值.
历史、现实审美
作者:钟俊昆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情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  客家文化  民间文化  审美风格  山歌  江西 
描述:审美情感的表达,更是客家文化的象征,这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骄傲,——尽管现在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她的辉煌历史、发展现状审美风格还是很值得人们去关注。对客家山歌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卓尔大家诸如屈大均、黄遵宪、丘逢甲、朱希祖、罗香林、朱自清、李金发、林凤眠、钟敬文等一长串英名,人们是不会忘怀的。
事实还是真实:客家研究方法论探讨
作者:温春香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方法论  学术研究  历史  学者 
描述:认定的真实。
文化人类学中国客家研究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客家文化  客家研究  民系  族群 
描述:客家研究结合拥有广阔的未来。
客家文化对畲瑶土著文化的吸收同化脞论
作者:曹春荣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畲瑶土著文化  吸收与同化 
描述:畲瑶土著文化的吸收同化的丰富内容
餜──客家食俗考略
作者:严恩萱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地区  中原地区  食俗  民间文艺  系列食品  《东京梦华录》  客家民系  赣南客家  制作方法  《史记·货殖列传》 
描述:■──客家食俗考略严恩萱我们日常食品中有“饼”“”。这两种食品在今天的确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对这两种食品做一番追本溯源的功夫,却可以引出一段客家食俗史话来。众所周知,客家先民原在中原地区,他们的主粮以麦类食物为主,南迁入地百越地区的主粮却以稻...
管窥江西客家研究未来趋势:台湾粤东的经验
作者:罗烈师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概念  土客概念  客人论述  客家论述 
描述:客家研究兴起于台湾、香港闽粤赣,目前台湾粤东“具历史深度的建构论”立场蔚为主流,本文认为在这一研究趋势下,江西的客家研究应该一方面以前述理论检视江西19世纪20世纪初期的族群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则以江西本身独特的历史、地理、语言及文化的背景,台粤的理论展开对话。
社会学客家研究
作者:温春香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社会学  民族史研究  学术研究  民间信仰  客家学  客家人  族群性  学术地位  研究范式 
描述:伴随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也从此开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心一开始便集中于民族史研究,其学术地位政治地位一样重要,其所受到的关注也是绝无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