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9)
期刊(30)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9)
期刊 (30)
学位论文 (4)
按年份分组
2014(47)
2013(31)
2012(22)
2011(13)
2010(13)
2009(12)
2008(8)
2007(2)
2006(3)
2003(2)
按来源分组
三明日报(6)
文史知识(1)
书香两岸(1)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
歌曲(1)
航空港(1)
文史杂志(1)
海峡通讯(1)
教育评论(1)
寻根(1)
从田园到田园:试论耕读文化对客家人入川的影响
作者:曾令远  期号:第18期 来源:管理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耕读文化  文化复制 
描述:耕读文化是客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客家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直接相关.耕读文化从思想意识上引导,在物质条件上限制,对客家人入川准备、入川时间、入川路线直至最终地理分布的形成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客家人的入川实质上是一种从田园到田园的文化模式的复制.
桂东客家族群的文化特色
作者:古贤明  期号:第4期 来源: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群  客家  桂东  文化特色 
描述:客家族群自明末清初迁入桂东以来,在与当地各族群的密切交往过程中,相互融合,和谐相处,秉承中原文化传统,发扬客家人文精神,创造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桂东客家文化: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文重教,尚文习武,耕读传家;守望相助,崇尚节俭;浸染"乡土情结";独特的客家语言。
成都东山客家“耕读为本”浅析
作者:刘世旭  期号:第5期 来源:四川文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四川  成都市  客家文化  “耕读为本” 
描述:成都东山客家“耕读为本”浅析
一个传统客家村落的耕读文化与仕商精神——以连城培田为研究个案
作者:陈华伟  期号:第3期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培田  耕读文化  仕商精神  经历与事件 
描述:运用社会学实地调查的方法 ,对闽西一个客家古村落——培田——的传统文化及其现代性变迁进行了综合的考察 ,把传统培田社区的核心价值归纳为“耕读文化”与“仕商精神”并进行了分析 ,通过“事件与经历”的观点 ,对培田独特文化精神进行尝试性解释。
客家门匾
作者:赖广昌  期号:第12期 来源:山西老年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姓氏  异乡人  理念  家庭  房主  典故  别居  故事  分支 
描述:传家"、"曲江世第"、"天禄遗
客家民居的门匾
作者:赖广昌  期号:第7期 来源:雨花(青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传家”、“曲江世第”、“天禄遗风”等门匾。 “每一块门匾都有一个故事。如‘清白传家’、‘苏湖流芳’、‘相国遗风’,它表示房屋主人是姓杨、胡、刘,反映他们祖上曾封侯做官;‘紫荆流芳’、‘三省传家’、‘义门传家’却源于田、曾、陈姓史上的兄弟典故。
农民的儿子
作者:张家瑜  期号:第9期 来源:广东第二课堂(初中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民家庭  儿子  客家地区  读书  耕地  贫困  劳动  赤脚 
描述:乡村日子1954年,温恒泰出生在广东梅县一户贫困农民家庭。父亲放牛,母亲耕地。温恒泰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尤其是数学,小有天资。客家地区素有耕读传统,农民
两部客家楹联文献编撰工作启动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7月19日,市楹联学会召集本省和广西、福建、江西、四川五省区的10多位著名联家,在梅州成立了以梅州市楹联学会会长陈平为主编的《中国客家姓氏祠堂楹联辑注》、《梅州古代名人楹联辑注》编委会,正式启动两部联书的撰写编辑工作。两本典籍将于明年分别由著名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正式出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
新竹义民庙庙联:彰显客家精神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一等人忠臣孝子; 二件事耕田读书。 这是台湾新竹县新埔镇“义民庙”的庙联。楹联对仗工整,高度概括了客家精神,用短短的七字联彰显尽忠尽孝、耕读传家的客家优良传统和高尚情操。 说起新竹“义民庙”庙联,还有一段悲壮的历史。 清朝乾隆年间,台湾爆发了天地会农民起义,声势浩大,震响全岛。乾隆51年(1786
客家家风:永恒的精神高地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刘永泰 受市场经济影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道德洼地”,竟连“老人倒地该不该扶?”“小孩落水该不该救?”“流氓抢劫该不该抓?”这些做人最基本的问题都受到质疑。大有“世风日下”之感,令人痛心疾首。春节期间,央视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热议。面对社会的道德拷问,笔者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