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畲族与客家的文化互动研究:以平和县秀峰乡龙岭村为例
-
作者:牛玉西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畲族 客家 文化互动
-
描述:族社会文化的田野调查来探讨畲族与客家文化,从畲客互动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龙岭村畲族和客家的文化互动,进而揭示畲族与客家文化互动的历史和现状,深化对畲族与客家文化的探讨。第一章阐述论文选题的意义、畲族与
-
客家人和邻睦族的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人由于饱受战乱灾荒的痛苦,从中原不断迁徙的过程中,又受到外敌和本土居民的干扰歧视,因此他们深深懂得每到一个地方安居,都必须十分注重和土著人及先行开发的移民之间搞好邻里关系,和睦相处,求得安定的生活环境,以便更好地开辟自己的家园。因此客家人用和
-
当代赣南畲族与客家族群关系研究:以信丰县田村为个案的调查
-
作者:陈文红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畲族 客家 认同 文化建构 族群关系
-
描述:,结合对赣南区域畲客族群的历史、文化以及相互关系的整体把握,提出了当代赣南畲族文化建构的几种模式,即文化移植式、就地取材式、恢复传统式。并对赣南畲客族群关系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当代赣南的畲族文化与
-
饒平客話的畬話成分
-
作者:徐貴榮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饒平客話 山客 畬話 韻 等 介音
-
描述:除有、西的語音特點之外,還有不少的畬話成分。現在上饒地區還有數個畬族特有地名「 」,饒洋鎭仍存有「畬族自治村」,可見饒平客話與畬語的關係密切。這些語音特點,有些還在台灣現存的饒平客話保存著。本文透過
-
梅州客家先祖何以称“郎”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众所周知,汉族人的命名是由姓氏与名字组成的,而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支民系,其命名理应如此。但在宋末、元朝直至明初的一百多年里,梅州、闽西的客家先祖却有用“郎”名相称的。如李姓,其在福建上杭的火德公三个儿子的名字为:三一郎、三二郎、三三郎;三三郎生子有三:四五郎、四六郎、四八郎。兴宁《曾氏族谱》载:“宋末
-
越南华人迁移史与客家话的使用:以胡志明市为例
-
作者:吴静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话 越南华人 越南客家人 语言竞争 母语教学
-
描述:統一前後當地政府的華人教育政策、華人社區中的語言競爭對客家話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基於以上的論述,筆者將藉由文獻的蒐集、田野現場的觀察以及配合口述訪談等方式採錄相關的資料,來呈現華族在越南歷史上舉足輕重
-
客家研究的新洞见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郭志超
中国东南发达的宗族组织,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宗祠,宗族组织的集中体现,像一个个坐标点,当有序连接起来,一个个宗族的运动轨迹就清晰地显示出来。宗祠的背后是其沧桑的历史。萧春雷的新著《世族春秋――宁化姓氏宗祠》不仅留意宗族的源流,更关注宗族的文化,从而使宗祠的
-
客家民系文化源遠流長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現居廣東的客家人,大多是兩晉時期中原地帶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後經多次搬遷散落於嶺南各地。客家人始終不忘祖宗盛德,常以族譜、家譜、堂聯等方式向子孫宣揚本家族的榮耀,並始終堅持克勤克儉、尊師重
-
六堆客家伙房文化之研究-以美和村利氏河南堂为例
-
作者:吴婷蕙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记忆 祭祖 宗族认同 客家伙房
-
描述:與宗族祭祀活動對宗族組織的認同?族譜在伙房人心中所象徵的意義?為了回答上述問題,筆者將從田野現場觀察伙房人的生活並配合口述訪談之方式採集資料,藉此描述美和村利姓伙房演變的過程與宗族凝聚,並嘗試與
-
客家铭旌的来源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客家铭旌是指老年人去世后,其子女请家族中官位最高的人根据逝者生平题写谥号,并竖在灵柩前。下葬后,拿至祠堂焚化,如无祠堂则于路口烧化。客家铭旌相传起源春秋时期的“左羊之交”的故事。
传说燕国人羊角哀、左伯桃同往楚国求职。行至鄄邑,忽遇风雪,盘费用 尽,仅够一人生存,左伯桃将银两、食物悉数给了羊角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