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科举与传统客家村落社会——以闽西武北村落为例
作者:刘大可  期号:第6期 来源:民族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科举  客家  村落 
描述:乡塾村校、社会结构、对外交往、社会观念、社会风俗都打上了科举的烙印,渗透着浓厚的科举色彩。
从“贼巢”到“邹鲁乡”:明末清初粤东大埔县白堠乡村社会变迁
作者:肖文评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贼巢  科举  文化之乡  社会变迁 
描述:明末清初的粤东地方社会经历了一个由“乱”到“治”的过程。文章以大埔县百堠村为个案,具体探讨该村在由“贼巢”到“邹鲁乡”的变迁过程中,乡绅阶层的产生及其对地方社会变迁的影响和作用。对于认识粤东地方社会转型的细节和内在机制,理解客家传统社会,这有着重要意义。
清代御史郑士超事略
作者:罗天木 黄远奇  期号:第4期 来源:广东史志.视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御史  清代  进士  科举 
描述:中二凤”。典型朝野,古今传颂。
陈宝箴集外诗文钩沉
作者:刘经富  期号:第1期 来源:文献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义宁州  客家  义门  宗谱  同治  怀远  君子  光绪  咸丰  科举 
描述:陈宝箴(1831-1900),字右铭,晚号四觉老人,江西修水(清代称义宁州,民国二年分为修水、铜鼓两县)人。清咸丰元年(1851)辛亥恩科举人。同治二年(1863)入曾国藩、席宝田戎幕,立下战功,从此踏人仕途,同治九年以知府发湖南候补。此后历任浙江按察使、湖北按察使、湖北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光
明清时期闽西客家地区的经济变迁与科举事业
作者:周雪香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科举考试  客家地区  明清时期  经济变迁  闽西  经济发展水平  事业  社会风气  文化传统  经济条件 
描述:一个地区科举的兴盛与否,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诸如当地的社会风气、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虽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举发展不一定成正比,但明清时期参加科举考试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作后盾却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以闽西客家地区作为个案,试图对经济发展与科举兴衰的关系作些探讨。[第一段]
“男建功名树桅杆”
作者:赖广昌  期号:第12期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桅杆  客家地区  文化内涵  客家人  旗杆  风向标  科举  谚语  徐坊  牌坊 
描述:客家有句谚语云:"男建功名树桅杆,女守贞节立牌坊。"又有俗话称:"嫁人要嫁徐坊坝,又有豆子又有蔗;发财要数桅杆下,死了也有后人话。"桅杆本是船上的设备,用以升帆、挂旗、吊灯和安装风向标等,客家地区在陆地上树桅杆,又有什么文化内涵呢?
科举制度对区域教育文化的多重影响探析―以客家梅州地区为主要
作者:何尚武  期号:第5期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区域  教育文化  影响 
描述: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影响着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进程。这种在当时比较先进和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深刻影响着客家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科举尽管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而终结,但是,它对客家区域教育现代化仍产生多重影响。
科举与传统村落社会——闽西武北客家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
作者:刘大可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科举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选官制度,它形成于隋唐,大盛于宋,更盛于明清,对传统中国的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那么,这种传统国家的选官制度对于基层的村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呢?地域偏远、远离政治中心的民间社会对
科举与传统客家村落社会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民族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科举与传统客家村落社会
客家地区教育的时空差异:以科举及第人数为例
作者:周雪香 陈支平  来源: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三卷]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个不到三万人的城中,便有十余间中学和数十间小学,学生的人数几乎超过城内居民的一半。在乡下的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