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462)
期刊(534)
图书(109)
学位论文(78)
视频(37)
会议论文(10)
图片(1)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462)
期刊 (534)
图书 (109)
学位论文 (78)
视频 (37)
会议论文 (10)
图片 (1)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39)
2014(803)
2013(294)
2012(292)
2011(264)
2010(207)
2009(108)
2008(102)
2007(54)
1997(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348)
赣南日报(112)
客家研究辑刊(30)
政协天地(4)
客家人(3)
羊城今古(2)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
红土地(2)
福建旅游(2)
青岛:青岛出版社(1)
客家医药给健康把脉为百姓造福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上犹县中医药世家传承人正在钻研古籍医书。 上犹县中医药世家传承人典藏医学古籍。 张鸣文/图 上犹县客家医药源远流长,当地群众自古都有传承研习传统医药文化的民间习俗。传承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主要以师学相传民间草药认知为基础、以口传心授民间医药说唱诗歌为理论、以世代相传手抄秘方为蓝本等形态流
龙南客家山歌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张文锋 龙南于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建县,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龙南山歌最有名的就数杨村过山溜了。古时的杨村尚属荒蛮之地,人烟稀少,距龙南县城又山高路远,由于地处赣粤边际,当地百姓的交际购物、人情往来一般就去与之毗邻的广东连平、和平等地。古时
于都客家民俗欢天喜地闹元宵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谢慧、特约记者康育生报道:龙腾鱼跃庆盛世,欢天喜地闹元宵。2月6日上午,于都县长征广场龙腾狮舞,锣鼓喧天,该县长征源文化之春元宵文化活动在这里拉开了序幕。舞龙灯、猜灯谜、赏花灯等一个个充满着乡土气息的节目,尽情地展示着客家文化的古朴风采。近万名群众汇聚一堂,以客家传统民俗表演的形式,欢天喜地欢
龙南群众成客家文化建设主体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袁涛报道:连日来,龙南群众积极参与客家文化年建设活动的事例不断涌现:身在广州某外企务工的美术爱好者唐莹以客家围屋为背景、设计了三款会徽图案通过网上传递参加首届中国(龙南)客家文化旅游节组委会会标、会徽评选;该县东江乡大稳村农民廖光昂把挖掘整理的“客家醉鱼”等5个传统故事的文字稿和自家积攒存放的
客家艺术花艳赣南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舞》。 表现赣南百姓生产生活的客家高跷。 客家摇篮——赣南,以其保留完整的客家社会形态、精湛的
异彩纷呈的赣南客家民俗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添丁炮”喜庆添丁之喜。 客家新娘娶进门。 宁都洛口镇南岭村百姓以竹篙火龙节庆祝秋收。 定南虎形围前瑞狮欢舞。 花开时节祭春神。 新春佳节期间,农民将客家灯彩送进城。 龙南杨村池塘里赛龙舟。 赣南客家民俗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包括历史、姓氏
诠释地名溯源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瑞 我对地名的钟爱,最先缘于广泛流传于赣州老城区百姓中的一些地名民谣,如“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买得来”“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一(夜)光山、二码头、三潮井、四(慈)姑、五道庙、六合铺、七
醉美客家情第二届“五龙客家风情园”杯摄影大赛完美落幕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8月7日,第二届“五龙客家风情园”杯赣州客家民俗风情摄影大赛完美落下帷幕,颁奖仪式及客家风情摄影展在五龙客家风情园隆重举行。赣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钟敏,赣州市工商联副主席、五龙客家风情园董事长蒋庆金等嘉宾及数名摄影爱好者参加了仪式。 第二届“五龙客家风情园杯”赣州客家民俗风情摄影大赛由江西淦龙集
客家鼓文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赖广昌 客家鼓文,又称鼓子曲。这是一种多以盲人口头说唱的艺术形式,它最早产生于宁都,早年间广泛留传于宁都等周边县市,如广昌、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石城一带,因为具有客家地方浓郁特色,所以很受民间百姓喜爱。 在家乡,每当农闲时节,在晚饭后,一盏温馨的马灯亮起来,把整个晒谷场照得雪白,一位盲人
以客家精神助推赣州振兴发展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记者张惠婷 “这是我第二次来赣州,赣州的客家文化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客家话,二是客家人吃苦耐劳、勇于创造的精神。”10月10日,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义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陈义初说,从中原走出的客家人,保留了河洛文化的遗痕,滋养了自己吃苦耐劳、勇于创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