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8)
期刊(9)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8)
期刊 (9)
会议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4(10)
2013(2)
2012(3)
2011(2)
2010(6)
2009(4)
2006(1)
按来源分组
方言(3)
赣州晚报(2)
广州日报(1)
时事报告(1)
岭南文史(1)
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1)
生态文化(1)
新西部(下半月)(1)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1)
青年科学(教师版)(1)
客方言后缀“嫲”、“
作者:张巧玲  期号:第7期 来源:青年科学(教师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词后缀  客方言 
描述:客家方言中,“嫲”和“”是一对表示性别的后缀.本文广泛收集了客家方言中的“嫲”尾词和“”尾词,进行分析描写,并对其构词特点和语法特征进行归纳,文末探究了“嫲”“”“公”作为名词后缀的来源.
江西石城客家方言“”的意义和用法
作者:何文婷 赵则玲  期号:第1期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意义  用法 
描述:""在江西石城方言中有多种意义和用法。""可用于动物名词后表示雄性意义,也可用在一些名词和形容词后作名词性后缀,还能作为中缀加在特殊三音节形容词中构成四音节形容词。
福建武平岩前客家方言的“”字
作者:练春招  期号:第3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平岩前客家方言    泛化  虚化 
描述:”为客赣湘等南方方言中表示动物性别的词,本义指公牛。福建武平(岩前)方言的“”字意义和用法非常丰富,本文进行详细描写并探讨其泛化和虚化的过程。
客家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
作者:黄雪贞  期号:第4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客家话  词汇和语法  “有”字  “个”  北京话  印尼语  梅县方言  有字句  形容词 
描述:的口语用字特点颇多。以下选取口语中常用的“侪|唇|背|脚|公||婆|嫲|哥|妹|掌|冇”等字,说明其用法。
石城(龙岗)客话常见名词词缀
作者:曾毅平  期号:第2期 来源:方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名词词缀 
描述:石城(龙岗)客家方言常见名词词缀有“嘚|头|脑|老|佬|俵|鬼|客|公||婆|嫲”等。本文主要描写各词缀的组合关系和语法意义。
马山客家话名词常用后缀的对应关系
作者:黄秀升  期号:第6期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名词后缀  对应  语源 
描述:“公、嫲、、佬、仔、脚、头”等是马山客家话中常常用到的名词词缀,它们在客家方言体系语源中呈现了对应的关系,充当后缀以后有的只有其形,但词缀搭配对象是有其语源依据或文化基础的。
毛泽东与永定土楼
作者:一赫  期号:第6期 来源:生态文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毛泽东  客家土楼  永定  客家人  古田会议决议  积贫积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前途命运  福建省  初级阶段 
描述:革命处于低潮的1929年秋,毛泽东携妻子贺子珍拖着病重的身体来到永定,在当地地下党的精心安排下,住在金丰大山深处牛扑的土楼里养病,曾在华兴楼、福兴楼、师俭楼住过。此时的毛泽东身患疟疾,身体十
连城客家话传承古汉语词语的方式浅析
作者:罗滔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连城话  传承  古汉词 
描述:本文探讨连城客家话传承古汉语词语的主要方式:一、保留原词原意,如畏、吠、奈何、差池;二、演化原词意义。有的扩大,如腹、新人;有的缩小,如啼、服;有的转移,如古怪、木头;三、单音组合成双音,如舞打、橫直、大舌、耳公;四、文客结合成新词,如畏歪、牛、猪嫲。
黄畲客家的丧礼丧服制度及其变革
作者:杨鹤书 杨鹏书  期号:第2期 来源:岭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丧服制度  客家人  丧礼  丧葬礼仪  平远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变革  黄畲  黄金  文化人类学 
描述:部均与本县仁居乡接壤,西邻八尺乡,,北界江西省寻邬县。全乡东、西、北三面高山耸立,中间为一河谷地带,平均海拨500米以上。本乡山岭属五蛉武夷山的余脉,乡北最高峰牛崃,巍峨高耸,达海拔900余米。黄
茶产业点燃老区富民燎原星火-访江西省遂川县委书记张平亮
作者:闵勤勤 颜牛  期号:第4期 来源:时事报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遂川县  县委书记  江西省  茶产业  张平  富民  老区  嘉庆年间 
描述:在遂川县汤湖镇,有一座形如公狗头的大山,被当地客家百姓称为狗脑山。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山下一位名叫梁为镒的木材商人在沿河运输木材的途中,突遇洪水,流落南京,万幸的是被一名杨姓女子收留得以活下来,并跟随杨氏学习种茶制茶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