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506)
期刊(771)
学位论文(146)
图书(142)
视频(49)
会议论文(13)
图片(7)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506)
期刊 (771)
学位论文 (146)
图书 (142)
视频 (49)
会议论文 (13)
图片 (7)
按年份分组
2015(56)
2014(924)
2013(276)
2012(283)
2011(319)
2010(230)
2009(146)
2008(148)
2005(33)
2000(8)
按来源分组
其它(410)
闽西日报(363)
梅州日报(277)
源流(8)
福建乡土(7)
大众文艺(3)
中国水土保持(1)
八修族谱执事会(1)
消费(1)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1)
河田高
作者:彭成通  期号:第9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地区  道具  景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固定  民俗文化  组成  不规则形状  单元组  紧密 
描述:本期封二刊发的两张照片,所记录的奇异景观是客家地区的民俗文化——河田高。不久前,河田高已向上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待批。河田高床、梗、景物三部分,床一般长1.2米,宽1米,高0.8米,它是高的“固定”部分。梗是一根6~8米长的小钢条,重约25公斤,
美丽的“教授村”
作者:卢胜文 徐珍珍 胡金辉  期号:第11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客家民居  丰顺县  乡村建设  加快推进  黄花  人居环境  人文特色  遍地金  旅游开发 
描述:人文特色,赢得了都市人的"芳心",成为该县打造美丽乡村的成功范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住农家院",这就是黄花村田园式
客家民俗别有情
作者:张兰通  期号:第4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华县  古典文学  民间传说  梅州市  奔小康  新世纪  客家民俗  脚本  佛山  下界 
描述:"扮古事",亦称"会",是梅州市五华县最富特色的、以古典文学、民间传说为脚本,融沙湾飘色、佛山秋色于一体的传统节目。沿袭数百年。农历正月十三,记者专程赴五华县棉洋镇观看了当地村民为迎接新世纪,昂首奔小康举办的大型庆祝活动。只见旌旗招展,彩缎缤纷;金龙竞技,瑞狮争雄。仙童凌空观下界,
客家胜景在大东
作者:盛海辉 廖勇  期号:第1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梯田  福建省  平和县  大埔  永定县  饶平县  狮头山  交界处  世界文化遗产 
描述:位于闽粤两省四县交界处的大埔县大东镇,东连福建省平和县的长乐、九峰,西邻本县的百侯、西河,南接饶平县的上饶和本县的枫朗,北界福建省永定县的湖山。全镇面积99.29平方公里,辖泮溪、坪山、家荣、联丰
丁日昌、容闳与官费留学
作者:高强  期号:第7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丁日昌  曾国藩  派遣留学  留学生  培养人才  江苏  奏议  广东省  文祥  巡抚 
描述:丁日昌(1823~1882),字雨生,广东丰顺县汤坑人,是中国清末洋务运动的爱国革新家,又是梅州客家贤之一。他以牧令起家,官至江苏和福建巡抚,所历皆有政绩。清廉为民,执法如山,秉公办事,力倡西学,培养人才的故事颇多。这里叙述丁日昌与容闳力
世界客都的绿色崛起
作者:吴明良 黄昌成 盛海辉 陈伟国  期号:第6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市  客家人  教育基地  中国城市  广东省  客家文化  竞争力研究  市委书记  安全感  绿色经济 
描述:今年正值梅州地改市20周年的喜庆日子。4月,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首次发布的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排行榜,梅州名列第,是广东唯一入选的城市。这也是梅州首次被列入国家级十大之列。能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青岛、威海等城市相媲美,这着实让梅州市民高兴了一番。
廖富翔:方寸金石,缘在印中
作者:张淳  期号:第7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篆刻艺术  澳门  珠海  金石  刘禹锡  书画作品  书法艺术  现实生活  创始人  铁笔 
描述:廖富翔,一位客家汉子,一名篆刻艺人,一个把篆刻当作女人般痴迷的人,一个浪漫之城(珠海)印社的创始人,一个向往艺术的人。廖富翔有一个知名的篆刻作品,就是他花了天雕刻而成的刘禹锡《陋室铭》全文,廖富翔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人如其印。记者看到,在廖家不大的寓
写不尽的故乡情
作者:沈均  期号:第3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粤北山区  故乡  家乡  武工队  参战  革命  红军  河湾  修养  社学 
描述:沟通南北。办学是沈氏的第一桩要事,先人创办的仁川社学(现南塘小学),校史近200年,培养出有文化有修养的优秀儿女不胜枚举,遍布全国,已成为各条战线的排头兵和祖国栋梁。年抗占期间,沈家儿女纷纷参战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