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05)
期刊(343)
学位论文(87)
图书(22)
会议论文(7)
视频(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05)
期刊 (343)
学位论文 (87)
图书 (22)
会议论文 (7)
视频 (5)
按年份分组
2014(455)
2013(164)
2012(187)
2011(193)
2010(194)
2008(70)
2007(22)
2006(14)
2005(6)
2002(2)
按来源分组
其它(99)
嘉应学院学报(13)
客家研究辑刊(9)
装饰(4)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
中外企业文化(品牌)(1)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1)
贵州社会科学(1)
现代企业教育(1)
嘉应大学学报(1)
明清时期流民与粤东北山区开发
作者:周伟华 黄志繁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清  粤东北  流民  山区开发  生态 
描述:生态的恶化和资源的紧缺,从而引发了清中期粤东北大量人口,向赣南、粤中等地区迁移。因此可以认为,明清时期粤东北的流民活动,对粤东北山区社会风貌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试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以“世界客都”梅州为例
作者:邱国锋 谢莉  期号:第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  客家文化  生态保护  旅游开发 
描述:,不仅能弘扬客家文化,打造"千里客家文化长廊",而且能使游客感受客家文化脉络,构建"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提升梅州客家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和品位,促进梅州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论客家山歌的生态美学思想
作者:房运梅 董希文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山歌  生态美学 
描述:态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客家文化蕴含的生态智慧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作者:隋春花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自然  生态智慧  价值 
描述:美观、秉承限度发展的生存观和学习“以人为本”的居住观等方面体现其值得传承的当代价值.
梅江上游水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以五华县为例
作者:唐兆民 钟福生  期号:第5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江  五华县  水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对策 
描述:本文对2002-2008年梅江上游五华县境内水环境和水文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江上游五华段水体中铁、锰元素超标严重,同时存在着一定的有机污染,造成了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影响了五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从环境管理、污染源防治和区域综合整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琴江流域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作者:程洁如 罗锦红 钟福生  期号:第8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琴江  环境问题  对策 
描述:本文根据琴江流域2003年—2007年五华县城段水质监测资料,对琴江水系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目前,琴江流域主要有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和水生生物严重减少等问题,并对其进行成因分析,并从污染源治理、综合整治和管理等角度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客家生态文化保护视野中的梅州休闲观光农业:基于广东梅县两个
作者:黄建阳  期号:第12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生态文化保护区  休闲观光型农业  古村落  生态人类学 
描述:展。
“梅州大侠”与黄坳俗文化的互动研究
作者:房学嘉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州大侠  秘密大营救  客家  俗文化生态  客家妇女 
描述:梅州大侠或大侠即指廖安祥,他是从黄坳俗文化生态环境中走向世界的客家英才,他的侠义精神的基础是客家文化的认同。文章从解读廖著入手,结合田野考察资料与地方志书等,将其放在客家文化的大背景下,旨在探讨地方精英与俗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
论客家方言的保护
作者:温昌衍  期号:第1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保护  原因  措施  意义 
描述:梅州已获批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客家文化保护的"大平台"已经建立。以梅州客家方言为例,分析了客家方言的保护问题,包括保护的原因、保护的意义、保护的措施等。
论客家饮食文化的地理环境背景
作者:李冰  期号:第3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饮食文化  地理环境  可持续发展 
描述:文化的形成总是和环境相辅相成的,客家饮食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所处的特定地理环境.本文论述了地理环境对客家饮食文化形成和特点的影响作用,探讨了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背景下,客家饮食文化要得到传承和发展应注意保持其个性、生态性、涵摄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