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899)
期刊(798)
学位论文(178)
图书(174)
会议论文(24)
视频(6)
按栏目分组
报纸 (899)
期刊 (798)
学位论文 (178)
图书 (174)
会议论文 (24)
视频 (6)
按年份分组
2015(8)
2014(1045)
2013(178)
2012(184)
2011(203)
2010(146)
2009(96)
2008(109)
2004(12)
1995(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5)
客家研究辑刊(64)
韶关学院学报(11)
民俗研究(7)
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5)
客家(5)
宗教学研究(2)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政法学刊(1)
室内设计与装修(1)
高观音与客家民间信仰
作者:刘奕宏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云雾中的高观音山色图片摄影/吴晓秋 高观音资料图 【采风】 位于梅城东南方的黄沙嶂,群峰耸翠,有一个登高览胜的好去处,名叫高观音。高观音集雄伟的山地风光、人文历史乃至民间信仰禅林于一身,同时它又是衔接泮坑风景区和清凉山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景观链条,还是当年太平天国南方最后一支
玉林民间歌谣研究
作者:梁琼妮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玉林  民间歌谣  地域文化  研究 
描述:民间文学十分丰富多彩、姹紫嫣红。文章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在文化遗产的视角下对玉林民间歌谣进行较系统完整地深入研究,揭示和探讨玉林地域文化与玉林民间歌谣的产生环境、思想内涵、艺术特色以及创新
对客家村落民间信仰变迁的考察:以闽南客家村落联胜村为个案
作者:雷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汉民族的宗教文化是汉民族数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样。宗法制度的长期统治和儒家思想的长期主导,对汉民族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促使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
福建汀州(长汀)客家传统民间美术研究
作者:蓝泰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汀州客家  民间美术  研究  传承  保护 
描述:类、装饰纹样图式分析等进行逐一对比、分析,研究汀州客家民间美术传承人的从艺状况和技艺特点,探讨客家民间美术的文化特质和独特鲜明的审美特征。福建汀州(长汀)客家传统民间美术形成于唐宋,发展于元明,繁荣
老梅城的记忆 客家人的宝藏 《广东民间故事全书·梅江卷》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县域动态] 本报讯袒腹晒书的李黼平、“煎无油——难脱锅”、“娶妻莫贪靓,嫁女莫贪财”……近日,随着《广东民间故事全书·梅州·梅江卷》的正式出版发行,老梅城人记忆中的一个个人物传说、民间
客家谚语文化透视
作者:张玉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谚语  语用修辞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描述:生存和发展需求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包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精神文化,即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包括道德观念、唯物辩证思想、宗教信仰以及婚姻观念等,从而进一步挖掘出客家谚语中所蕴涵的独特的文化内容
客家瓷画像:赣南民间艺术之花
作者:暂无 来源:赣州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我市获得省级奖的客家瓷画像作品之一。  绘制好的成品瓷画像放入高温箱炉中烧制。  用九宫格方法进行艺术创作。  客家瓷画像系列作品。  在茶壶上烧制客家瓷画像。  ○记者刘念海 刘航  赣州,千年宋城,客家摇篮,千百年来孕育
首个客家民间博物馆“客家红”博物馆在连城揭牌
作者:暂无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通讯员 黄水林) 首个客家民间博物馆“客家红”博物馆近日在连城县正式揭牌开馆。 该馆是我省客家县市中第一家民间博物馆,是连城收藏界“第一人”巫中民30年收藏成果的集萃。 博物馆共设六个展厅,其中“领袖风采、人心铸造”展厅集中展示了伟人像章、语录、题词、徽章、钱币等;“红土情怀、精神永驻
连城首个民间博物馆“客家红”博物馆揭牌开馆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通讯员 黄水林) 10月1日,连城县首个民间博物馆“客家红”博物馆在浓浓的庆国庆的氛围中正式揭牌开馆,连城人以原中央苏区县、客家祖地人民朴实的情怀,以厚重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共庆国庆、喜迎党的十八大。 客家红博物馆是连城收藏界第一人巫中民30年收藏成果的集萃,他是全国收藏中央苏区货币多、全
传承客家文化 ――记永安市客家民间歌舞队
作者:裴耀松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永安市客家联谊会牵头组建的客家民间歌舞队,50多名队员中多数为在永安长期定居的闽西客家退休职工、家庭妇女,年龄最大的82岁。几年来,他们自筹资金购买音响、乐器,自制或购道具,排练客家传统节目,长年坚持,自娱自乐。随着影响扩大,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下乡为农民演出,活跃了城乡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