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00)
期刊(151)
学位论文(8)
视频(3)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00)
期刊 (151)
学位论文 (8)
视频 (3)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3)
2014(237)
2013(157)
2012(179)
2011(186)
2010(136)
2009(57)
2008(59)
2007(26)
2006(16)
按来源分组
惠州日报(41)
岭南文史(2)
群文天地(下半月)(1)
老友(1)
琴童(1)
神州民俗(1)
装饰(1)
法制与经济(1)
黑龙江史志(1)
梅县侨声(1)
台湾:贺岁微电影《客家好爱你》春节献映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幽默的新春贺岁客语微电影《客家好爱你》,已在1月22日至1月29日农历春节期间于电视、网络媒体感动献映,
广东春节习俗的历史变迁与地域文化特征
作者:姚丽梅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东  春节习俗  历史变迁  地域文化 
描述:业气息较弱,同时保留了较多与驱傩、巫术相关的传统。客家地区的春节习俗保存了较多的中原文化、有较强的农耕色彩,此外还有一些与畲、瑶等少数民族影响相关的锣鼓和歌舞类的习俗。在潮汕春节习俗中,祀神活动众多
美东台湾客家联谊会春节联欢乐融融
作者:黄峰滔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嘉宾大合照。(侨报记者黄峰滔摄) 【侨报记者黄峰滔1月29日纽约报道】美东台湾客家联谊会2012年年会暨春节联欢大会29日在法拉盛举行。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副总领事周立民、纽约市议员顾雅明、州众议员孟昭文代表朱建桦等社区代表、民选官员与客家同胞200余人与会同乐。 联谊会会长陈
春节临近,为迎接八方游客,鹤湖新居增添了8个展区,让游客感
作者:肖永革张骞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春节临近,位于龙岗街道南联社区罗瑞合的鹤湖新居,挂起了喜气的红灯笼,贴上了吉祥的对联,做好了迎接八方游客的准备。 据了解,今年春节,鹤湖新居为了更好地展示龙岗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民俗博物馆把原有的罗氏家族、客家婚俗、原居室、龙岗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农具展进行了充实提升,增加了手工作坊、客家
六堆客家文化园区2013年将收费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四海客风】 六堆客家文化园区开园满周年,入园游客数已突破165万人次。园区方表示,2013年春节后,入园将开始收费,但门票费用不会太高,屏东县民众以半价优待。六堆客家文化园区是台湾地区第一座省级的客家文化园区,2007年10月试营运,2011年10月开园,从试营运到开园期间,只有烟楼式的建筑,开园
客家文化艺术展览布展完毕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罗娟娟通讯员杨才珍)作为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重头戏”的客家文化艺术展览,目前已在梅县文体中心布展完毕,届时,1000多件客家文化艺术珍品将正式与世人见面。据悉,从11月22日至春节期间,客家文化艺术展览都将免费向市民开放。 据了解,此次展览是我市对客家文化艺术的一次最为全面而系统的展示
客家“等伴茶”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钟秋梓 常常听人说起,上犹县平富乡横坑畲族村的“等伴茶”历史久远,味道醇香。于是,自己的舌尖总是被不断地诱惑着。日前,笔者随着央视国际频道《客家足迹行》栏目组走进边远的上犹县平富乡横坑畲族村,探访了当地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等伴茶”制作工艺。 横坑地处崇山峻岭之间,常年浓雾弥漫,而且由于水势
花都梯面油菜花节开锣游客可边赏油菜花边叹客家美食
作者:黄少宏 龚秋红 王建锾 郭乙馨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盛开的油菜花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 梁文祥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少宏 实习生/龚秋红 通讯员/王建锾)前天上午,花都2012年梯面油菜花节暨“美丽乡村”计划启动仪式
广东省首届花灯文化节举行花灯联展,客家元素大放异彩 兴宁花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游客们在观赏兴宁花灯。 本报讯日前,笔者从兴宁市文联获悉,在近期举办的广东省首届花灯文化节上,该市选送了五盏不同样式的花灯参加展览评比,五盏花灯以其精美的工艺造型和饱含客家传统文化元素而备受观众和评委专家赞誉,其中两盏获得金奖,三盏获得银奖,该市文联获“优秀组织奖”。 据了解,旨
传承客家文化 ――记永安市客家民间歌舞队
作者:裴耀松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永安市客家联谊会牵头组建的客家民间歌舞队,50多名队员中多数为在永安长期定居的闽西客家退休职工、家庭妇女,年龄最大的82岁。几年来,他们自筹资金购买音响、乐器,自制或购道具,排练客家传统节目,长年坚持,自娱自乐。随着影响扩大,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下乡为农民演出,活跃了城乡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