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477)
期刊(1074)
图书(199)
学位论文(128)
视频(73)
会议论文(16)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477)
期刊 (1074)
图书 (199)
学位论文 (128)
视频 (73)
会议论文 (16)
按年份分组
2015(74)
2014(1346)
2013(287)
2012(353)
2011(281)
2010(250)
2009(124)
2008(124)
2004(10)
1966(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464)
大众文艺(20)
农业考古(17)
东方艺术(6)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
艺术时尚(理论版)(1)
党史文苑(1)
成都:巴蜀书社(1)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
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
广西贺州客家鸡歌调查与研究
作者:苏秀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西贺州  客家人  民间文学  鸡歌 
描述:了解客家人的社会历史背景、现实经济状况、政治思想、民间信仰、文化生活和审美趣味等,广泛搜集与客家鸡歌相关的文献资料,从客家鸡歌的文本与“活态”两方面入手,分析概括鸡歌的,文学艺术特点、审美取向,考察鸡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吉祥装饰艺术研究
作者:郭粼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传统民居  吉祥装饰  艺术 
描述:要内容。本文将从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吉祥装饰的艺术概况、文化意义、审美特征和现实意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引言部分主要阐述赣南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吉祥装饰艺术研究的意义所在及研究现状。正文第一章对赣南客家
赣南古文说唱艺术研究
作者:张玮莹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古文说唱艺术  客家文化  艺术特色  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讲述了在赣南独特的地域环境中,赣南古文接受客家深厚的文化土壤的滋养,融合客家其他音乐形式,吸收各种艺术之所长从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二章是针对赣南古文说唱文学特点的分析
洛水文学审美研究
作者:陈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洛水文学  洛神形象  洛水意象 
描述:环,洛水成了“君权神授”的祥瑞之兆,此典故的反复运用,使洛水在唐宋诗词中成为一个意义固定的意象,暗含着皇权稳固、天下太平的蕴义。另一方面,因《洛神赋》而名声大噪的洛神,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魅力
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
作者:李诠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转换  台湾现代文学史  边缘书写  文化隐喻  中华文化持守 
描述:文学史的日据时段(1923.1.1-1945.8.15)和光复初期台湾现代文学(1945.8.16-1949.5.20)两个大部分(上下篇)进行论述;其中日据时段部分又分为两个小阶段(1937年6月
泰华文学的潮汕文化特征
作者:杨广宝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泰华文学  地土  情感  信仰  语言 
描述:研究一探泰华文学的独异风采。首先,潮汕文化是在中原文化、客家文化、闽台文化和粤文化的融合与影响中形成发展的。潮人的地根情结使泰华文学具有浓浓的中国情和强烈的根性,表现出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精神
文学之笔,历史之殇——试析蓝博洲文学创作
作者:刘津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蓝博洲  小说  报导文学 
描述:思想认同为观照点。第一节主要分析《旅行者》中几个短篇小说的特色和内涵。第二节剖析蓝博洲的小说《一个青年小说家的诞生》中作者对认同以及存在意义方面的一贯思索。第三节探讨蓝博洲的报导文学创作在台湾报导
黄遵宪文学地位的形成与奠定(1899-1949)
作者:李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黄遵宪  文学地位  《人境庐诗草》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饮冰室诗话》 
描述:文学革命之前,黄遵宪不是单一的“诗界革命”偶像符号,他文学上承载的形象和意义是多元复杂的。这是黄遵宪文学地位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他是在古典诗歌的谱系下被推崇的。 <br>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
于都客家唢呐艺术之研究
作者:陈小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于都客家唢呐  历史脉络  音乐形态  文化意义 
描述:准确和全面地考察和研究。 第一章对我国近期唢呐音乐的研究成果做了初步的整理和归纳。其中包括唢呐艺术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唢呐的源流以及唢呐的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对于都客家
罗香林与《粤东之风》
作者:高华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香林  《粤东之风》  客家歌谣  社会风俗 
描述: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形式的研究,几乎很少人能注意到。《粤东之风》就是一部重要的客家歌谣集,是罗香林先生青少年时期的作品,这部歌谣集不仅保存了大量民间音乐和文学素材,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