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37)
期刊(229)
学位论文(109)
图书(18)
视频(13)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报纸 (337)
期刊 (229)
学位论文 (109)
图书 (18)
视频 (13)
会议论文 (7)
按年份分组
2015(13)
2014(322)
2013(75)
2012(86)
2011(69)
2010(63)
2009(22)
2007(14)
2006(10)
200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2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9)
健康(3)
新经济杂志(1)
新余高专学报(1)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1)
文教资料(1)
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1)
临床护理杂志(1)
培训与研究(1)
安远客家婚俗初探
作者:蓝希瑜 杜娟芳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远  婚俗  结构  心理  特色  渊源 
描述:东江源头的安远县属典型的客家县,其婚俗有着浓郁的客家特色,有较一致的程式结构及共同的心理祈求,其婚俗也存在着北、中、南三片的个性特色,它与传统文化沿习、心理祈求及三片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差异等因素有一定渊源关系。
旅游目的地居民心理变迁的人类学透视:以广东省苏家围客家乡村
作者:刘宇 周建新  期号:第5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家围  旅游开发  人类学  心理变迁 
描述: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是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旅游开发带来旅游地居民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使其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变迁。苏家围集浓厚的宗族文化、客家文化和优美的乡村风光于一体,从2001年开发至今,当地居民社会心理经历了欢迎与期待、热情参与、淡漠与反抗三个阶段。
江西宁都中村傩戏研究——一项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作者:张勇华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村  傩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宁都中村傩戏无论傩神、面壳、道具、仪式、节目、傩班组织还是禳神,处处显示出它的古朴神奇,透过这些古朴神奇表象,可探析到其内涵的魅力:祭与戏的结合,娱神娱人的一致性,去凶纳吉的心理表露,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的世俗心理的再现,民间信仰的原始性及庞杂性的体现,仪式的灵活性及完整性安排。
上犹客家婚俗的程式描述与价值分析
作者:曾晓林 刘述玖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上犹客家  婚俗程式  价值取向 
描述:上犹客家婚俗有相亲、定亲、迎亲等固定程式,也有它的内涵的象征性、传承性及其变易性,从中可以看出客家人的生活习俗及文化心理特征。
客家服色中的蓝色情结
作者:肖承光 刘勇勤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蓝色  情结  精神 
描述:客家人对蓝色服饰的崇尚,源于客家族群长期漂泊、渴望宁静生活的心理需求及思恋故土的忧伤情结,同时,也是为适应异地环境、祈求子息繁荣的精神寄存。
赣南客家礼俗与生殖崇拜现象及成因
作者:钟俊昆 孔繁河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礼俗  生殖崇拜 
描述: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客家人在形成民系的同时形成了共同的独特的民系心理素质———生殖崇拜。赣南客家礼俗的分析有助于探讨客家人生殖崇拜现象及成因,也利于理解赣南客家文化。
闽南客家族谱的祖源叙事与族群认同研究:以诏安二都为中心的探讨
作者:朱忠飞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南客家  祖源叙事  宁化石壁  陈元光  族群认同 
描述:在闽南客家族谱中,存在宁化石壁和追随陈元光入闽两种祖源叙述模式,两种祖源叙述模式都代表了对中原正统的心理诉求,同时也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族群认同取向。这两种不同的族群认同取向正好反映了闽南特殊的族群生态环境。
客家生育实践的地方性知识阐释
作者:王天鹏  期号:第1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俗  生育观念  白鹭古村 
描述:汉族人的生育观念中具有强烈的男性偏好心理,客家人作为汉族的一个族群也不例外。白鹭古村客家人具有诸多关于男性偏好的故事。男性偏好生育观的形成具有香火观念、族人歧视、社会性别、高死亡率等多方面的原因。传统孝道思想的根深蒂固是客家人生男偏好的深层原因。
客家传统教育的当代利用:以白鹭古村为例
作者:陈少军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宗族教育  传统教育 
描述:客家人对教育有特殊的崇尚心理与行为,这体现出客家文化的重要内核。新时期现代化教育的普及已经改变了客家人的某些传统家族教育观念与模式。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流动对传统客家村落教育的影响,应吸取客家传统教育的智慧,充分发挥传统教育的精华,这对当代客家地区的教育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