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46)
期刊(333)
学位论文(90)
图书(28)
会议论文(9)
视频(8)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46)
期刊 (333)
学位论文 (90)
图书 (28)
会议论文 (9)
视频 (8)
按年份分组
2015(10)
2014(410)
2013(73)
2012(126)
2011(102)
2010(89)
2009(31)
2007(14)
2006(14)
200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7)
赣南日报(44)
装饰(2)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
中国医药科学(1)
酿酒科技(1)
海内与海外(1)
(1)
艺术时尚(下旬刊)(1)
山西教育:高中理科版(1)
市第三届“客家杯”篮球俱乐部联赛开赛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温居林报道:10月31日,2009年赣州市第三届“客家杯”篮球俱乐部联赛揭幕战在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体育馆打响。 此次联赛由赣州市客家联谊会、赣州市篮球协会主办,吸引了19个篮球俱乐部参赛,其中瑞金、赣县、宁都3个县(市)也派出球队参加比赛。联赛从10月31日开始,利用每周双休日将进行
让“客家鞋垫”搭上旅游车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罗惠荣 凡是到赣南农村生活过的人,都见过农家女绣鞋垫的情景,在她们飞针走线之间,一双双精美的客家鞋垫展现在眼前。它带着客家人勤劳和智慧,成为馈赠亲朋的礼品;它带着客家少女心灵手巧,成为珍贵的嫁妆。长期以来,它仅仅作为一种民间手工艺品流传,而没有成为一种商品进入流通领域。 开发“客家鞋垫”为特色旅游
客家艺术花艳赣南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赣南采茶戏经典剧目《茶童戏主》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的赣县田村人刘盛涵在制作客家花灯。 流传至今的古代民间说唱艺术“宁都道情”。 赣南客家歌舞《禾杠舞》。 表现赣南百姓生产生活的客家高跷。 客家摇篮——赣南,以其保留完整的客家社会形态、精湛的
客家先生坐礼台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钟明山 客家人办红白喜事,规模较大的,要从本房中请人帮忙理事,即聘请先生,以图圆满,脸上有光彩。先生之职,得由有文化、懂礼节的长者担任。坐礼台,是先生的主要任务。所谓礼,是长期沿袭的风俗习惯所形成的公认仪节,含尊敬之意。台,狭义指桌子,意思是由先生代东家接受宾客礼仪。 东家办喜事这天,先生得
《客家学刊》正式出版发行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近日,由江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中心主编的《客家学刊》第一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辑分研究论文、理论探讨、研究报告、书评等板块,收录了12篇文章
纯朴真挚的客家山歌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邱金湟 从古老的高山峻岭中传来,从苍茫的江河舟筏中荡起,飘过阡陌田畴,越过深涧沟壑,一声激昂的“哎呀嘞”!山鸣谷应,唱出了客家人的真挚感情,代代传唱,歌声不息,这就是客家人自编自唱、无文字脚本的山歌。而在客家人聚居的兴国县,“人人会唱歌,处处有歌声”,这是兴国人民的真实写照。 纯朴的客家山歌
客家竹豪箍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钟明山 年轻人也许会问:“豪箍是什么呀?”这也难怪,因为他们没见过,更没有用过。豪箍是客家人用来捕鱼的传统竹制手工艺品,60岁以上的人很多用豪箍捕过鱼虾改善生活。过去有句老话:“沾到鱼腥气,掐烂饭甑箅。”在那生活贫困的年代,没钱买鱼虾吃,只有想方设法自己去捕捞,而豪箍就是农村人捞鱼虾的好工具,可
赖盛庭:客家文化逐梦人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赖盛庭在阅读收集到的客家民俗资料。 □邱有平熊益康 文/图 虽已退休在家,但他仍向一座座知识的高峰进发;虽已年过七旬,但他仍孜孜不倦地写诗作词出书;虽已老眼昏花,但他仍刻苦学习电脑知识。他,就是石城县的赖盛庭老人,一位客家文化的执著逐梦人。 客家文化痴迷者  “身为客家人
江西客家博物院在赣县揭牌 张柏赖联明出席仪式并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核心提示:江西客家博物院是我省第一座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客家民俗风情的生态园林式专题博物馆,占地面积693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现有客家民俗历史文物4506件。 本报讯 刘世平、邱善禄、特约记者邱日来报道:11月28日上午,江西客家博物院揭牌仪式在赣县举行,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委员会主席、国
从客家山村放飞的驭风男儿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廖翠霞特约记者傅亮 前不久,本报刊登了龙南籍空气动力专家王勋年的事迹。王勋年,这位从赣南客家山村走出去的风洞专家,扎根深山27年,用青春和智慧为祖国的空气动力学事业谱写了一曲壮美之歌。他的求学年代是怎样度过的,他与亲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日前,记者走进龙南,探寻王勋年的成长足迹——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