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71)
期刊(53)
学位论文(13)
图书(6)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报纸 (71)
期刊 (53)
学位论文 (13)
图书 (6)
会议论文 (2)
按年份分组
2014(71)
2013(19)
2012(13)
2011(11)
2010(11)
2009(11)
2008(6)
2006(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5)
客家研究辑刊(4)
嘉应学院学报(3)
书香两岸(3)
重庆社会科学(1)
台湾客家研究学会(1)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中国韵文学刊(1)
词刊(1)
中国女性(中文海外版)(1)
客家书写 方志、展演与认同
作者:庄英章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客家书写 方志、展演与认同
钟肇政的客家文化与书写特征
作者:赖一郎  期号:第11期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钟肇政  客家文化  认同 
描述:地情结。
地志书写港市想像-龙瑛宗的花莲文学
作者:王惠珍  期号:第6期 来源:东华汉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龙瑛宗  花莲文学  客家  原住民  杜南远 
描述:隔絕了他與島都文壇直接互動的機會,但卻讓他更有餘裕耽溺於個人孤獨情緒,任其想像馳騁於其中,進而孕育出深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杜南遠小說系列。同時,龍瑛宗也見證了1940年代初花蓮港廳的現代化、多元族群的互動關係,以客家人的身分重新審視原住民族的存在,開啟他重新思索審視台灣族群關係的契機。他的到訪亦適逢客家族群的島內第二次移民,讓他有機會深入觀察後山新移民的生活樣貌。移居花蓮雖非他所願,但新的生活環境卻提供他許多書寫創作的新題材,激發他探尋思索文學本質的問題,在文學藝術上作出新的嘗試,繼處女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之後,讓他的文學創作的藝術性更趨成熟。本文透過爬梳龍瑛宗花蓮時期的文學活動,探究戰爭時期,後山的地理邊緣位置究竟激發作家怎樣的創作想像,花蓮地景對龍瑛宗文學的功用是什麼?龍瑛宗的地誌書寫為日治時期花蓮留下怎樣的文學想像和歷史記憶?如龍瑛宗這樣的客籍作家的小敘述為我們在建構思考台灣新文學的大敘述時提供怎樣不同的向度。
清初台湾方志的“客家”书写与社会相
作者:李文良  期号:第31期 来源:台大历史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清代台湾史  治台政策  汉人祖籍分布  客家  方志 
描述:志的作者及其意圖。筆者基本上認為:在研究方法或策略上,與其把清初臺灣方志的「客家」書寫看成是一張「客家人的照片」,來觀察客家的面貌;倒不如將之視為一面「鏡子」,藉以照射清初臺灣的社會相。
客家书写可以预见的未来
作者:张典婉  期号:第6期 来源:书香两岸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萌芽。 早年台湾开发史中,向来崇尚古训的客家人,在晴耕雨读、耕读传家的家学中,造就不少文人雅士,以古典文学造诣或诗文记录早年台湾客家村生活,或是强调客家原乡与台湾客家村的生活变貌。
另类书写:李乔的“鬼”小说解析
作者:潘玲玲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短篇小说  李乔  另类书写  “鬼”  解析  台湾作家  七十年代  二十世纪 
描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台湾作家中,苗栗县客籍作家李乔堪称是一位认真、努力、求新求变的作家。他自1962年正式创作至今,作品不论就质与量来说,都有相当可观且傲人的成绩。回顾李乔的写作历程,他是由写短篇小说始,而后写长篇小说、史诗,再而至文学评论、文化评论的。
我看客家语书写推荐用字
作者:锺吉雄  期号:第506期 来源:师友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我看客家语书写推荐用字
《客家足迹行》:书写客家影像志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百集大型系列节目《客家足迹行》以记者行走体验的形式,采用“纪实+体验”的“快速纪录片”拍摄手法,探寻客家迁徙历史,发现客家文化传承,反映客家作为中华民族一个独特民系的迁徙历程、文化传承以及当下的生活状态。 俗话说:“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先民历尽艰辛,以其独特的生
河坝个歌-利玉芳诗作之客家书写研究
作者:陈丽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利玉芳  客家意识  本土认同  女性形象 
描述:為隱微、激昂和清明三個階段,呈現流動之風格。
198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活的滋味》,在威權統治下,其客家意識萌發,將原鄉記憶書寫及對母語的憑弔,藉由同為「他者」的女性經驗書寫,悄悄發出「隱藏的聲音」。1996年第二本詩集《向日葵》出版、受到解嚴之後種種社會運動之影響,其作品的關懷「主體」從女性擴大到族群、環境生態和台灣國際地位等社會現象,客家意識亦轉趨濃烈,開始以母語創作,紀錄大陸尋根之旅的所見所思。2000年第三本詩集《淡飲洛神花茶的滋味》出版,其客家認同明顯在地化,嘗試以客語歌謠書寫記憶中的童年、家鄉和風俗文化,充滿懷舊之情。2010年第四本詩集《夢會轉彎》出版,面對多元化社會的「主體」紛擾,以包容、豁達的心境書寫生活中的人事物,風格溫馨,透露超越現實的「主體合一」之期待。
本文經由分析利玉芳的客家意識在創作歷程中的發展脈絡,進一步探討其客家書寫策略所認同的內涵是什麼?客家身分與詩中的女性形象從「激進」轉趨「保守」之關係如何?
最後,藉由利玉芳在女性經驗和客家意識之間擺盪的書寫,以不同的語言抒發她對現實生活的關懷,以及當代政治、社會事件的批判,說明作者對改變女性、客家族群和台灣的邊緣位置的期待,以及身為台灣本土客家女詩人,從事創作,不僅具有為傳統女性開創出一種新的生活選擇方式之意義,亦確立其客家身分之認同與定位。
留住客家身影- 吴锦发小说中的美浓书写
作者:李美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吴锦发  客家文学  客家文化  乡土文学  美浓文学 
描述:理和、鍾鐵民「根植於土地」的寫作風格影響,小說呈現出美濃人與大自然間親密的互動,它承繼了80年代以前鄉土作家以「鄉土」為書寫題材的特色,因此之於八0年代的台灣文學,吳錦發的鄉土小說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性。
在吳錦發的小說中,透過心境上的尷尬與徬徨,誠摯地表達因為時代的變遷,美濃的人、事、物如何隨之轉折與消逝,其寫實的文風呈現了時代不斷變遷中,人性的弱點卻是如何的不變,這樣的一個特殊觀點,是他的作品與其他鄉土小說有別之處,也傳達出80年代台灣文學的時代象徵性。
吳錦發的創作相當多元,寫作題材涵括社會寫實、人性探討、原住民議題及美濃懷鄉思情。然而其「鄉土小說」,由於主要背景均為美濃,故也可稱為「美濃小說」。美濃是個道地的客家村落,因此筆者欲研究吳錦發小說中的「客家書寫」,即先從其小說中場景空間的運用作一探究;接著,再深入研究小說中語彙應用的情形,分析不同語言如何交雜使用在文本中,傳達給讀者怎樣的客家氛圍。最後,再從小說內容去探究美濃當地客家人的客家文化,並透過諸多客家文化的呈現,進一步分析吳錦發小說作品中呈現出的客家面向書寫。本論文特別聚焦美濃書寫作為其客家書寫的代表,研究吳錦發小說呈現的思鄉情懷及客家意識,以期對吳錦發及其小說有更多認識與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