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347)
报纸(6267)
图书(1709)
学位论文(1253)
视频(467)
会议论文(349)
图片(44)
人物(6)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347)
报纸 (6267)
图书 (1709)
学位论文 (1253)
视频 (467)
会议论文 (349)
图片 (44)
人物 (6)
按年份分组
2015(482)
2014(12561)
2013(1280)
2012(1313)
2011(1291)
2010(1114)
2009(694)
2008(570)
2007(363)
2006(18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63)
客家研究辑刊(601)
农业考古(82)
方言(47)
中国语文(17)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6)
语文研究(7)
台湾日本语文学报(3)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上古入声韵尾的清浊问题
作者:郑张尚芳  期号:第1期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入声韵尾  高本汉  入声字  客家方言  上古汉语  声尾  译音  古代  解释  构拟 
描述:古汉语的入声韵尾一般都作清的-p-t -k,这与现代粤、闽、客家方言的入声韵尾相同,也跟越南、日本的汉字译音的入声尾相当。所以高本汉构拟-p-t-k时,古音韵学家大都予以承认了。
客家与赣语及闽语的比较
作者:邓晓华  期号:第3期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语  客家话  赣语区  客家方言  客赣方言  语音特征  客方言  南方汉语  语言研究  文化接触 
描述:客家与赣语及闽语的比较邓晓华客家文化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它是由北方汉人区域文化、南方汉人区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这三个文化层面互动合成而来。客家文化团体与其他文化团体的文化接触,并不是一个因子从一种文化转换到另一种文化,而应是不同文化团体互动下的持续过...
客家人称代词单数“领格”的语源
作者:严修鸿  期号:第1期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称代词  客家话  《汉语方言大词典》  客家方言  领格  方言语法  《中国语文》  复数形式  结构助词  客方言 
描述:客家人称代词单数“领格”的语源严修鸿客家方言区有不少方言点(主要在广东、广西两省境内)人称代词单数表示领属的意义时,除了常见的人称代词加结构助词“个”之外,还有ca(我的),cia(你的),ckia(他的)的形式。这种形式不少论著称之为“领...
潮州的否定副词
作者:庄义友  期号:第3期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潮州话  否定副词  词形  语义  语用 
描述:潮州的否定副词与其他闽南方言的否定副词大同小异,与邻近的客家方言和粤方言中的同类词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与普通话的否定副词则在词形、语义及用法上均存在较大的区别。文章将潮州的否定副词分为三组,对其内部表现和用法及其与普通话相关词语的对应关系作一概要描写,从中揭示出方言语汇和语法的某些特点。
简论双语和双方言
作者:陈恩泉  期号:第2期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双语双方言  双方言区  普通话  汉语方言  方言文化  粤方言  双语制度  少数民族语  双语现象  客家方言 
描述:简论双语和双方言陈恩泉一、双语现象1.1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或双重语言制)①是英语bilingualism一词的翻译,是指个人或语言(方言)集团成员,在家庭言语影响下说两种,或者通过正规语言教育掌握一门外国语或外族语的现象。双语现象也叫双语制(...
《詹伯慧语文评论集》出版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评论  语文  出版社  书评  论文  综论  序跋  发展历程  收录  规范化问题 
描述:生关于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论文,内容涉及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研究,另有关于共同语及规范化问题、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研究等方面的论文,还有一些重大学术活动的讲话,以及关于语言学学科建设方面的论文等。序跋、书评部分,收录了詹先生一系列的书评类文章。在这类文章中,从语言学大家王力、李荣等先生的著作,到语言研究后起学者的研究成果,詹先生都表述了自己一系列的富有真知灼见的观点和看法。全书约100万字,定价78元。《詹伯慧语文评论集》出版
梅县方言的结构助词
作者:林立芳  期号:第3期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语法  结构助词 
描述:本文讨论梅县客家方言的几个常用结构助词。在对大量语言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语法学和语用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些助词在各种语言结构中的分布情况作尽可能详尽的描写,同时通过它们相互之间的比较以及与普通话相应助词的比较,深人探讨各自的语法意义和用法特点,从而展现梅县方言的,一些语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