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148)
报纸(6255)
图书(1427)
学位论文(1227)
视频(386)
会议论文(342)
图片(4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148)
报纸 (6255)
图书 (1427)
学位论文 (1227)
视频 (386)
会议论文 (342)
图片 (44)
按年份分组
2014(12081)
2013(1274)
2010(1108)
2008(565)
2007(354)
2004(125)
2002(48)
2000(55)
1999(18)
1989(5)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32)
嘉应大学学报(69)
龙岩师专学报(46)
江西食品工业(1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
艺术百家(9)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1)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客家方言词语源流
作者:叶雪萍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词语  源流  考释 
描述:源流并重,对所选客家方言词语作全面细致的考察。 论文主要有两章: 第一章引言,简要介绍客家方言的形成与分布,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的原因,较为详细地综述了客家
梅州客家山歌的源流与现状
作者:蔡小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梅州  客家山歌  源流  现状  思考 
描述:粤东北,全市所辖七县一区,除丰顺县南片的几个乡镇外,都是纯客家人居住区,是全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客家山歌被誉为盛开在南粤大地的一株山茶花,而梅州素有“山歌之乡”的美称。这里的客家山歌,是一座民歌
客家擂茶的起源、价值与传承研究:以广西贺州客家为例
作者:耿西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擂茶  贺州  传统饮食 
描述:值和意义。然而,综观保留擂茶习俗的各个客家区域,擂茶的传承现状却不容乐观,它在许多区域的传承力越来越弱甚至出现断裂,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瓶颈”。本文将按照擂茶的历史源流、社会价值、现代传承问题的思路
广西贺州黄田“二月二”节俗研究
作者:吕红艳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黄田  客家  二月二 
描述:——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关系,以正确对待、全面评价节日文化。本文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基础上,将社日、龙抬头节及桂东客家“二月二”结合起来,主要从节俗源流、内容解读入手,综合运用功能分析、比较研究
客家童谣之社会文化意涵研究
作者:徐坤珍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童谣  社会文化意涵  传承  创新 
描述:研究設計及限制。第二章探討客家童謠的淵源與發展,探討童謠的釋義,客家童謠的源流與發展、台灣客家童謠的演變,以及現代客家歌曲的童謠。第三章析論客家童謠中的章法與修辭,討論客家童謠「興」的作法、傳統客家
清代归善县客家围屋研究
作者:杨星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代  归善  客家  围屋  建筑史 
描述:研究成果丰富岭南地域建筑研究体系,促进客家建筑研究体系的完善,同时为地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全文除绪论外共分六章:首先,文章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梳理了归善客家历史源流及清代归善客家
释教打血盆仪式的意涵、流变与传承:以新竹县横山乡春盛坛为例
作者:刘美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释教  丧葬拔渡法事  打血盆  客家  香花和尚 
描述:涵與流變。
關於儀式專家傳承方面,首先以口述訪談資料建立新竹縣主要釋教家族的師承系統,藉以梳理新竹客家地區釋壇彼此的關連性、分佈現況;其次,再加入除戶資料、科儀文本,進而探溯其傳承和源流
台湾地区客家童谣之研究
作者:陈淑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童谣 
描述:析。共分三節。首先說明兒歌與童謠之異同,其次敘述客家童謠之發展,然後探討客家童謠對兒童所產生之影響。
第三章客家童謠之美感表現。共分五節。首先談論客家童謠內容中陰柔的月光,其次是提到腔調的多
浏阳官渡客家山歌的调查与研究
作者:周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官渡客家  山歌  调式  旋律  传承 
描述:音乐学的角度,从田野调查工作,结合口碑资料和文献资料,对浏阳官渡客家山歌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自己粗浅的研究,能为浏阳官渡客家山歌的研究尽一份微薄之力。本课题主要试从浏阳官渡客家山歌的源流、概况、特点及
《岭南逸史》研究
作者:阳林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岭南逸史  山歌  才子佳人小说  评点 
描述:方法。第三章从客家源流客家山歌源流入手,考辩了《岭南逸史》的山歌性质。第四章考辩《岭南逸史》的小说类型归属,指出它是清中叶处于演变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第五章是对以往研究者比较忽视的评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述评,揭示了其在古代小说批评史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