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81)
期刊(59)
学位论文(5)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81)
期刊 (59)
学位论文 (5)
会议论文 (5)
按年份分组
2014(62)
2013(24)
2012(19)
2011(12)
2010(10)
2009(2)
2008(8)
2007(5)
2006(4)
2004(3)
按来源分组
客家研究辑刊(5)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4)
客家文博(3)
三明学院学报(2)
决策探索(上半月)(1)
广西地方志(1)
源流(1)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
茶叶世界(1)
学理论(1)
宋元汀州矿冶业研究
作者:靳阳春  来源: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学会年会暨荆楚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宋代  汀州  矿冶业  客家 
描述:北宋汀州矿冶业成为支柱产业。但从仁宗朝开始就已经出现兴废不常的现象,南宋时汀州矿冶业处于没落阶段,失去支柱产业地位。
江西:海外客家后裔到赣州“寻根”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四海客风] 日前,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江西理工大学和赣州市外侨办联合承办的2012年“海外华裔少年江西客家文化行”圆满结束,90名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华裔青少年们在为期两周的活动
客家古邑感怀
作者:吴善平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万绿湖风姿 谁偷天上瑶池水,洒落丛山成绿绸。万顷波光辉宇际,一湖碧水润芳洲。百花仙子①喜梳浴,水母精灵②爱漫游。莫怨湖天难辨色,轻舟一叶梦悠悠。 注释:①清末李汝珍古典小说《镜花缘》记载,河源为百花仙子的故乡;②万绿湖中的桃花水母,有水中熊猫之称。 佗城春晓 古城春至风光好,陌上花开迎客芳。
海南家谱与汉文化南迁研究
作者:邓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南  家谱  汉文化  南迁 
描述:后期,宋代是家谱由官修向私修转型的时期,但海南此时民间修谱的情况并不多见。因此海南家谱的编修,从其发展阶段来看,没有经历家谱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从中途岔入,进而与大陆合流。家谱的功能,也并未经历萌芽
客家人的祠堂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邱金湟 据历史记载,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祠堂,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便开始萌芽,到宋代才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才发展到高峰。客家人迁徙到南方定居后,在居室方面,不但创建了集宜居与安全于一体的客家围屋,而且继承和发展了祠堂的构筑艺术。从遍布城乡的大小祠堂便可知道,结构宏伟、工艺精美,大多
忆 中元节:客家人的七月半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农历7月15(客家地区也有在农历7月12、13、14的)是传统的中元节,客家人把它俗称为“七月半”。中元节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农历7月15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盂
让客家元素助推奇石产业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王长达 秦牧先生在《土地》写道: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藏着从家乡带来的乡井土!在无数客家人心头还藏着一块石,那就是石壁,客家人的祖地。客家人爱石惜石之风,源远流长。如今三明正兴起观赏石产业,挖掘客家文化元素,对发展三明奇石产业,颇多裨益。 爱石敬石,根植客家文化
客家摇篮魅力赣州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女的红缨头帕。 石城灯彩集灯具、音乐、舞蹈、美术、剪纸、竹木工艺于一体,“迎灯接福”是每年春节石城客家人最重要的民俗活动。2008年6月,石城灯彩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犹县客家新郎新娘给来宾添喜酒。 客家人在生产生活中
两岸客家青年祖地寻根觅“缘”“客家好爱你”文化之旅昨天挺进
作者:暂无 来源:海峡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台湾单身青年欣赏客家山歌 培田古民居前留倩影 游览长汀古街 参观客家博物馆 导报讯(记者 燕子 许巧娜/文 黄少毅 陆军航/图)挥别了冠豸山和石门湖,带着连城青年男女的柔情蜜意,海峡两岸七夕牵手会“客家好爱你”文化之旅昨天移师长汀。在这座古韵悠长的“客家首
盘点福建古村落 连城芷溪,客家大宅门
作者:黄如飞 黄水林 李绍炜  来源:福建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芷溪的古民居。 黄氏家庙门楼前面有一对石狮子,一只小狮子依偎在母狮身旁,憨态可掬,舐犊之情栩栩如生。 飞檐、斗拱、隔扇、栏窗,精雕细琢,仿佛走进了一座客家文化的“大庄园”。 古民居里洋溢着生活气息。 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这个因古时流经村子的溪流两岸长满芷草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