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客家社团参加郑州文庙祭孔大典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四海客风] 9月28日上午,郑州市纪念孔子诞辰2563周年暨壬辰年祭孔大典在郑州文庙举行。客家社团代表、河南省客家商会组团代表在豫的客家人出席并参加祭拜活动,集体向孔子像行鞠躬礼,虔诚祭拜并向孔子像敬献花篮,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据了解,郑州文庙还开设有全日制国学班,教导学生诵读学习国学经典,传承
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余秋雨作客“客家讲坛”精彩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实习记者侯慧妮郑康伟黄汶 本报记者罗娟娟 中华文明始于4200年前 余秋雨:中华文明正式形成时间离现在有4200年,即是公元前21世纪,中华文明就成形了。一种文明成形有三个标准:一是要具备文字,二是必须有民间的聚居方式,三是有金属冶炼。在4200年前,中国就具备了这三个条件。那我们在
客家围龙屋堂联中“乡贤世泽”的文化内涵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惠州市惠城区桥东街道岭头村一座明代古祠堂——翟氏祠堂。其堂联为“乡贤世泽御史家声”。  [文化] 过年家家户户贴春联,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而“堂联”作为对联中的一种,客家人在传承和发展中,形成了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客家人的思想风貌和对客家精神的追求。 热心乡梓,高风
客家文化力――三明旅游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包绍亮 客家文化力指的是客家区域文化所具有的势能和效用,是凝结在客家族群中的创造活动及其产物中的客家人文力量,在旅游经济的发展中体现为发展旅游产业的导航力、和合力、创新力、传播力、建构力。它经由渗透、物化和外化的过程而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力量。而旅游文化产业是指将文化内容作为一种旅游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惠阳良井霞角村的大福地围屋有150多个房间,在历史上颇有名气。南都记者陈伟斌摄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繁衍生息。杨凤山的两个儿子陆续诞下13个孙子,人称“十三兄弟”。从此,霞角人丁兴旺,重“清白”崇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大福地围屋属于四进堂屋,有四进两横、九厅十八井、150多个房间。 水尾仔围屋坐北向南,南面的大门却常年不开,进出只能走东门。 霞角村围屋的古朴门窗散发着古老的味道。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
一村散落五“珠玑”清代地图留盛名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忠心屋围屋现在是村里的祠堂,墙壁上写着寿字,木门上印着福字。 忠心屋残旧的门窗仍能看出当时的精雕细琢。 除了木雕灰雕外,围屋门口的石刻门墩也保存完好。 清代乾隆年间,客家人杨凤山携家带口从梅州五华县平南镇西迁到了惠阳县良井镇,在霞角这个靠近西枝江支流的平原地带修造围屋,繁衍生息
客家葛藤坑传说的生命意象和史诗意蕴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廖开顺 每一个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诗,或者具有史诗性的神话、古歌和传说,叙说民族的起源、生存和想象。客家不是一个民族,它只是汉民族所衍生的一个支系,形成于汉文化发达时代,因而客家没有史诗。但是,客家又是汉民族一个极其特殊的民系,辗转迁徙,历史悠久,因此,它有集体创作的反映自身历史的民间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