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5)
报纸(20)
图书(9)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35)
报纸 (20)
图书 (9)
学位论文 (4)
按年份分组
2014(44)
2013(2)
2012(6)
2011(5)
2010(1)
2009(2)
2008(5)
2007(2)
2003(1)
按来源分组
其它(5)
韶关学院学报(3)
源流(2)
装饰(2)
客家文博(2)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
人与生物圈(1)
农村经济与科技(1)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
风景名胜(1)
韶关始兴县出台新政——— 财政吃紧“很差钱”客家围楼“求收
作者:张官见 吴婷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被认养的廖屋村围楼,认养期限为50年,总费用3万元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文,通讯员官见全、吴婷摄影报道:有“中国围楼文化之乡”之称的韶关市始兴县近期出台方案,开展围楼“认养”试点工作,欢迎海内外机构和个人到始兴“认养”围楼。目前,已有1座围楼被“认养”,始兴县希望年内有10至20座围楼被“
中原南迁旺始兴客家围屋放光芒
作者:黄津 魏金锋 王良珏 官见全 吴婷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浈江流经南雄途经始兴县,然后与当地墨江汇合后流向韶关。据《始兴文史》记载,浈江贯穿始兴北部山区,东上可以到达南雄和江西,进入中原,西下可以抵达韶关、佛山,到达州。 始兴县中原文化氛围浓厚,其中满堂客家大围是广东客家民系仅有的岭南唯一未开发利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千年前,客家本是中原汉
“岭南第一大围”“管家”官桂根 撩开始兴客家大围神秘面纱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官桂根(右三)义务为游客讲解大围 官桂根对大围每个细节都细心研究 在始兴县满堂客家大围,有一位经常戴一顶鸭舌帽作免费解说的六旬老人,因其对满堂客家大围的情况如数家珍,对大围
始兴客家民俗文物展 漆金木雕花轿再现客家婚嫁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展厅现场展示客家婚嫁挑送礼物的情景 雕刻精细考究的清代大木花轿,清末丝绸碧玉绣制的花轿八卦图,充满艺术情趣的花瓣状口水枷……150多件来自始兴县博物馆的《客家风情——始兴客家民俗文物展》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为广州市民带来浓浓的喜意。 客家风情: 男雕女绣展才华 “君子好逑宜家宜室,大人占吉
满堂客家大围将举行旅游文化节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笔者从韶关市旅游局获悉,始兴县福满堂旅游文化节将于9月28日至10月5日期间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将以“宾至始兴始兴,客游满堂福满堂”为口号,在满堂客家大围景区盛大开幕,并在隘子镇、深渡水瑶族乡和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几个景区中举行一系列的活动。 据介绍,始兴县委、县政府将主办此次活动,并以
岭南第一围里叹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昨日,“2008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之始兴福满堂旅游文化节”启动。主会场满堂客家大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岭南第一围”、“粤北第一民宅”等美誉,是我国五大民居建筑中“方围”系列的杰出代表。 谷立辉钟俊锋莫冲海摄影报道
漆金木雕花轿再现客家婚嫁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雕刻精细考究的清代大木花轿,清末丝绸碧玉绣制的花轿八卦图,充满艺术情趣的花瓣状口水枷……150多件来自始兴县博物馆的客家民俗文物将在《客家风情——始兴客家民俗文物展》上与市民见面。 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欧阳旦霓摄影报道 本报讯(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欧阳旦霓摄影报道)雕刻精细考究的清代大木花轿,清末丝
让时光停滞的满堂客家大围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韶关始兴县隘子镇满堂客家大围占地面积达13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777间,是广东最大的一处客家围楼,也是我国民居建筑中“方围”系列的杰出代表。美誉“岭南第一围”、“粤北第一民宅”。大围始建于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至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建成,历时28年
本报独家报道《在岁月中沉淀的客家围屋》引旅游部门高度关注,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古朴的吉坑世居(资料图)   萧氏先人先暂居泮浪世居,28年后定居吉坑世居,后者无论建设规模、档次、品位均好于前者,是坪地街道目前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客家围屋。   本报2月28日第9版独家刊发了《在岁月中沉淀的客家围屋》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特别是引起了龙岗区旅游局高远
客家祠堂淌古韵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资料图片) □张腾 在赣南乡村,有村庄一般就有祠堂。祠堂,是赣南古建筑的标志物,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乡村,一般是一个姓一个屋场,一个屋场至少有一栋祠堂。子孙多了分“房”,子孙离开原居住地另择地建房,形成新的屋场,如此延续拓展,便有了一个个结构相似的屋场和祠堂。也有几姓同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