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5)
报纸(20)
图书(9)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35)
报纸 (20)
图书 (9)
学位论文 (4)
按年份分组
2014(44)
2013(2)
2012(6)
2011(5)
2010(1)
2009(2)
2008(5)
2007(2)
2003(1)
按来源分组
其它(5)
韶关学院学报(3)
源流(2)
装饰(2)
客家文博(2)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
人与生物圈(1)
农村经济与科技(1)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
风景名胜(1)
略谈始兴围楼门匾文化
作者:王晓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始兴  围楼  门匾  文化 
描述:在“有村必有围、无(有)围不成村”的始兴县城乡,每座围楼门楣的上方镶嵌一方石匾,形成了独具内涵的“门匾文化”。本文从门匾分类、门匾形态解析、门匾文化意涵等方面对始兴门匾进行解读,并对其源流进行初步的探讨。
客家图语 ——始兴围楼“天门阿公”装饰艺术解构
作者:钟英明 黎洁仪  期号:第4期 来源:装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始兴  围楼  天门阿公  灰雕  彩画 
描述:天门阿公是广东省始兴县客家围楼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浓郁的客家地方文化色彩,是客家围楼建筑艺术中的珍品,也是中原文化的延续,及中庸和乐精神的写照。解读它的图案语言和工艺制作,有助于我们体味客家文化的源流和精神实质,进而加强对客家围楼建筑的认识和保护。
始兴学宫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宫  广东省  校内  中学 
描述:始兴学宫位于广东省韶关始兴县城东一公里白石岗,今始兴中学校内。该学宫始建于宋代嘉定年间,后数易其址,清乾隆46年(1781)拆旧新建,现仅存大成殿。殿前为月台,月台高0.8米,四周麻石砌边。其左、右及正面皆设有石阶御道,正面石阶正中置有三龙戏王朱浮雕一方。
客家围屋,无围不成村
作者:吴智宏  期号:第6期 来源:风景名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始兴  客家先民  土著居民  家族  围屋  迁徙  考证  聚居  抢劫  防范 
描述:据考证,围楼得以兴建的缘由,是各地几经辗转迁徙至此的客家先民,在立足生根后,为避免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冲突、防范山贼和土匪抢劫财产,而生发必须建造坚固住房、大家族聚居以自保平安的念头。始兴围楼就这样应“念”而生。
劳格文先生来我市考察客家文化
作者:客子  期号:第3期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香港中文大学  田野调查  博士生导师  客座教授  副编审  副主编  乐昌  始兴  法国 
描述:劳格文先生来我市考察客家文化
客家人由非客家人分支而来之举证
作者:陈支平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莆田  氏族  始祖  始兴  罗香林  堂号  陈氏  宗谱  韶州  长乐 
描述:,做一些举证分析。 原为非客家人,迁入闽粤赣山区后而成为客家人。这种情况在罗香林先生经常引用的客家《崇正同人系谱》中就有不少例子,只是罗先生未加引用而已。下面,我们先罗列《祟正同人系谱》中的记载,再引述其他资料加以证明。
始兴县满堂客家大围防雷特点和技术措施浅谈
作者:王飞凤  期号:第12期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雷电活动  防雷设计  防雷安装 
描述:通过对始兴县的雷电活动情况及雷电对始兴满堂客家大围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对始兴满堂客家大围进行防雷装置安装是必须性。并对始兴满堂客家大围做出防雷装置设计安装方案。
车八岭保护区里的始兴客家围楼
作者:江金波  期号:第6期 来源:人与生物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围楼  车八岭  保护区  客家民系  客家人  客家文化  始兴县  旅游发展  传统文化  民居建筑 
描述:分钟情于始兴客家文化研究,对本地的每处文化景观如家数珍。
参观战时广东省委机关旧址:始兴红围
作者:李志光  期号:第12期 来源:源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天气晴朗,记者和始兴老促会秘书长林海养一路驱车,直奔“红围”。
石灰草纸巧为材天门高处立阿公:始兴明清客家围楼的灰塑艺术
作者:谢琳  期号:第8期 来源:艺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客家  石灰  艺术  天门  民居建筑  北宋时期 
描述:广东省始兴县现存围屋围楼二百多座,大都兴建于明清时期,是规模宏大、建筑特殊、保存完好的大型客家民居建筑.大概在北宋时期,始兴客家的祖先从福建省瓦子街(闽西南)和上杭等地逐渐南下,并经几度迁徙,最终选择在粤北始兴山区定居,并修建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围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