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
期刊(8)
学位论文(6)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2)
期刊 (8)
学位论文 (6)
按年份分组
2014(10)
2013(3)
2012(8)
2011(1)
2010(5)
2009(1)
2008(7)
2007(1)
按来源分组
其它(6)
侨报(2)
三明日报(2)
客家文博(1)
大众文艺(1)
学术研究(1)
魅力中国(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
嘉应学院学报(1)
客家大戏闹山乡
作者:邓文桂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连日来,清流县赖坊乡赖武村里一派喜庆,摆五方、打醮等民俗活动一个接着一个。近段时间,是该村传统的庆丰收时节,村里还请来长汀客家戏班子,在村子中间的空地上摆起戏台,大唱几天,整个山乡热闹非凡。 (邓文桂 摄)
客家文化在潮汕地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笔谈】 潮汕人和客家人的远祖同在河洛一带的中原,先后来到南粤以后,有着密切的地缘政治关系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交流,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上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和互相促进。 毫无疑义,潮汕人是开发和繁荣潮汕经济文化的绝对主力军,但客家人在开发潮汕经济、繁荣潮汕文化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梅县籍印
忆 中元节:客家人的七月半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农历7月15(客家地区也有在农历7月12、13、14的)是传统的中元节,客家人把它俗称为“七月半”。中元节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农历7月15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盂
“作福”:不亚于过年的客家习俗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习俗] “作福”(有些地方也称“祚福”)之俗早即有之,自古传延,在客家地区尤盛。在梅州,打蘸(集体祭奠神灵)、迎神、庙会、完神等大型且隆重的宗族团体活动,一般均统称为“作福”,意寓祈祷上苍佑护乡民健康平安,安居乐业,家财同兴;村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作福”具有定时性
客家提线木偶戏的百年守望新华社记者董建国
作者:董建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木偶戏(资料图) 如今,福建连城木偶戏艺人李明卿总喜欢在闲暇时亮出他的“绝活”:一人分饰多角,十指翻飞提拉着十几个制作精细的木偶。而木偶们在他手里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或把盏挥扇,或笔走龙蛇,或舞枪弄棒,演绎着人间百态。 李明卿学习连城提线木偶已有30多年。他说,连城木偶戏始于清朝,
石城“过漾”,客家文化奇葩“隐”深山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邱有平特约记者赖於艳 “漾”为石城方言,意为人来人往,“过漾”即众人来往欢聚,祈福祈平安。在石城,“过漾”这一天,家家户户拿出最好的酒菜招待亲朋好友,邀请剧团开锣唱戏。这一天,是全村老少的欢庆日,更是年轻人的狂欢节。 “过漾”是一朵隐藏在深山里的民俗文化奇葩,寄托着一代又一代客家儿女的期盼与希
研究客方言让他走上国际讲坛 ——记广东中国语言学会会员、梅
作者:李金富 曾仕谦 叶志明 钟兴明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谢永昌在认真研究客家方言专著 [一线传真] 他对客家方言情有独钟,有颇深的造诣,曾经是《梅州市志》、《梅县志》等书“方言篇”的作者。他的著作使大学教授专门致信购买;先后应邀参加新加坡、吉隆坡国际客家学研讨会,并宣讲论文;1998年,他还被评为“世界客属杰出文化人士”。他就是梅江区
百年南社与客家梅州
作者:刘奕宏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图为南社广东分社第一次雅集合影 南社刊物保存了大量梅州籍成员的诗文作品 ■附录:梅州籍南社成员名录  【钩沉】 提要:2012年4月底,上百名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和南社成员后裔,齐聚苏州周庄,研讨南社的人文精神遗产,了解周庄挖掘保护南社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