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11)
期刊(307)
学位论文(83)
视频(31)
图书(13)
会议论文(6)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11)
期刊 (307)
学位论文 (83)
视频 (31)
图书 (13)
会议论文 (6)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414)
2013(172)
2012(166)
2011(188)
2010(132)
2009(95)
2007(42)
2006(12)
2004(8)
按来源分组
深圳商报(37)
歌曲(3)
福建文学(3)
商务旅行(2)
古建园林技术(2)
闽台文化交流(2)
人民之声(1)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1)
旅游时代(1)
小学生天地(高年级版)(1)
目不识丁却出口成歌 擅长自编自唱客家山歌的冯乃福被乡亲们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冯乃福近照。 照片由本人提供 冯乃福今年78岁,是惠东县安墩镇杉元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因自幼家贫,无缘上学,直至4年前斗大的字也识不了几个。但是他嗓子亮,聪颖过人,年轻时耳濡目染中竟无师自通,学会了自编自唱五句板客家山歌,被乡亲们誉为“山歌王”。 从小不识字 却能自编自唱出口成歌 冯乃福19
岭南文化三人行·深圳客家围屋 石屎森林中 堪忧“活化石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深圳在岭南历来被看作一块文化飞地,与周遭浓浓的“粤”味形成强烈的反差。可是,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星罗棋布的厂房工地间,这里却隐藏着200多座传统客家民居,这些“石头的史书”书写着鹏城与岭南的文化血脉。可深圳发展的车轮越转越快,这些“活化石”面临的威胁也与日俱增。 深圳现存的200多座
客家山歌增进两岸同胞骨肉情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 袁粮钢 戴晓蓉 “今晚酒席很丰盛,锄地种菜咁有园(缘)。”12月25日晚,当海峡两岸的客家山歌专家相聚富丽华大酒楼时,情绪激昂的梅州客家山歌传承人余耀南即兴作词并清唱了这样一首表达两岸同胞骨肉情的客家山歌。 25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这天正好是海峡两岸正式“大三通”
闽西客家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作者:傅子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首先,它充实和丰富了客家文化的内涵,并为延续和光大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西客家文化在这文化演进运动中,无疑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闽西客家文化具体事象中,才会看到诸如方言多古汉语成分、习俗类同中原古风,以及连民居布局 都讲求等级、次序等儒家伦
紫金美食香飘惠州 以紫金客家菜为特色的店家鹅城生根开花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很多紫金人在惠州开饭馆。 惠州的饮食市场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海纳百川。客家菜、东北菜、湘菜、川菜等几乎所有的菜式在惠州遍地生根。而其中,讲究主料、原汁原味和乡土气息的紫金菜算得上是客家菜系中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 紫金菜里有家乡味道 近年来,我市不少饭馆纷纷以客家菜做招牌,办起各种客家农庄、乡
8旬夫妇成惠州新客家 两老为照顾外孙女从新疆来惠生活七年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丁泽林(右)、王德芳夫妇本报记者范春莉 摄 ■ 本报记者范春莉 在惠州的“新客家人”中,有不少这样的老人——— 为了能与子女一起生活,从家乡来到惠州。家住市区东平长湖苑年近八十的丁泽林王德芳夫妇就是这样的 “新客家人”。2000年,丁泽林、王德芳老人为了照顾出生不久的外孙女,从新疆来到惠州。
我市已有粤曲社团百余个惠州本地戏剧文化受广府和客家文化双重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 (记者董智媛)2009年1月3至6日,我市2009年元旦春节系列文体活动之 “雅居乐地产·粤剧专场”将在我市西湖大剧院举行,广东粤剧院一团、二团等单位的著名粤剧演员将连续4晚为我市观众献上《山乡风云》、《狸猫换太子》、经典折子戏专场、《三脱状元袍》等经典剧目,我市不少粤剧爱好者纷纷表示欢迎
世遗客家催热永定对台交流 引导宗亲寻根谒祖 吸引
作者:卢基莹 何雪昌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永定县紧紧抓住两岸周末包机直航的开通机遇,以客家成功申报“世遗”为契机,在旅游及经贸合作上强势出击并广泛开展对台交流合作。 以“申遗”成功为契机,该县除邀请了省内外40多家媒体
惠府文化是东江文化的缩影 兼容性与亲合性让客家文化和广府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东江下游地区,古民居多以梳式布局和醒目的镬耳封火山墙为主要特色,此为位于增城的坑贝古村落。 一个市民在雨中骑着摩托车从东莞桥头的骑楼街穿过。和惠州水东街一样,骑楼是典型的广府文化代表建筑。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重要。原因很简单,水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源泉,而
弹丸之地 浓缩千年客家文化
作者:暂无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广东客家博物馆昨日正式开馆 彰显客家优秀文化 成为全世界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我省第一家、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客家博物馆——广东客家博物馆,昨日在梅州建成并隆重开馆迎客。 广东客家博物馆馆名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广东客家博物馆的建成,不仅为挖掘、传承、推介、光大客家文化提供了重要平台,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