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430)
报纸(6263)
图书(1510)
学位论文(1248)
视频(403)
会议论文(358)
图片(44)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430)
报纸 (6263)
图书 (1510)
学位论文 (1248)
视频 (403)
会议论文 (358)
图片 (44)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5(416)
2014(9441)
2013(1280)
2012(1310)
2011(1284)
2010(1127)
2009(695)
2006(181)
2005(84)
2004(124)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92)
梅州日报(1771)
客家研究辑刊(590)
赣南日报(350)
香港文汇报(225)
深圳商报(160)
人民日报海外版(114)
中国烹饪(16)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7)
西安社会科学(2)
看世博
作者:暂无 期号:第13期 来源:中国西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出江苏水乡文化特色,荟萃大江南南北民族、民俗、民间艺术精华和当代文化建设成果,通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艺术、南京云锦,苏州缂丝、雕版印刷、四大剪纸,以及评弹、木偶、江南丝竹、水乡服饰等戏剧、音乐、舞蹈、曲艺、传统美术、手工技艺的舞台表演、广场表演、行进式表演和活态展示,将传统的浪漫与现代的时尚完美结合,营造精致典雅、诗情画意的艺术生活空间,渲染江南水乡的秀丽婉约与清新柔美、苏北大地的钟毓灵秀与豪迈大气,演绎江苏的灵感与智慧,彰显江苏“创新、进取、开放”的人文精神。 浙江活动周:6.18—22圭题:锦绣钱塘 概述:叙述长江流域发祥地之一浙江的社会历史、文化发端,经由传统社会演变、工商业崛起和城市化进程的地方历史进程,彰显浙江特有的水乡文化、樵作文化和海洋文化相生相容的人文形态,向世界展示历史悠久、绚丽多彩的浙江地域文化,展现富有浙江特色的人文精神。《浙江风》萃取篝火狩猎、制茗品茗、诗酒竹墨、蚕花踏歌、锣鼓渔俗、乌篷荡船、红妆嫁娶和时尚脚步、动漫休闲等传统与现代文化元素,诠释“人文浙江、风情浙江、时尚浙江。”《春涌浙江》以“鼓之韵”、“灯之情”、 “龙之魂”演绎浙江大地上国泰民安、盛世恒昌的繁荣景象。《龙腾盛世》以民间狂欢节的踩街行进表演形式为主,展现丰富多彩的浙江民间吹灯、抬阁、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物华天工》展览汇集了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精品项目和“绝活”,彰显出浙江地域文化的独特神韵和“巧夺天工”的魅力。 安微活动周:6.23—27主题:盛世微韵 概述: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微剧、花鼓灯等安徽特色文化艺术为主线,融戏、舞、歌于一体,荟萃名段名曲名家,黄梅戏淳朴清新、优美流畅,是安徽标志性文化形象;徽剧古朴神韵,四大徽班进京催生了国粹京剧的形成:花鼓灯热烈欢快、激情奔放,是汉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东方芭蕾”。 福建活动周:6.28—7.2主题:海西画卷 概述:根据本届世博会提供的活动区块和活动项目安排, “福建活动周”的文艺演出展示活动,主要按世博会庆典广场举办综艺晚会《海风画卷》、特钢大舞台大演出区举办歌舞演出专场《风从海西来》、特钢大舞台小演出区举办木偶戏专场《其余叠翠》和世博园区北环路举办踩街巡游活动《海西灯会欢腾踩街》等四个系列的文化艺术演出展示活动,展现福建特色。 江西活动周:7.3—7主题:赣风都韵 概述:江西素以“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著称。赣风鄱韵,将着力展示江西独具韵味的客家文化,享誉世界的陶瓷文化和富有时代品格的红色文化,向世界呈现赣鄱大地的神奇魅力。赣风鄱韵舞台艺术表演篇:江西特色文艺结合舞蹈、音乐、戏剧等表演等,以江西省部分专业艺术院团代表性节目为组合,充分展示江西舞台艺术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赣风鄱韵踏街巡游篇:民间歌舞、原生态表演等,以江西千姿百态的群众性文化代表性节目为组合,充分展示江西的地域风情特色。赣风鄱韵民间技艺展示篇:现场展示极具汪西特色文化的表演。 山东活动周:7.8—12主题:齐风鲁韵 概述:选择最具山东特色的地方戏曲、歌舞、曲艺、鼓乐和传统蹴鞠表演,以及具有浓郁地域风情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绝技绝活展示,打造出艺术水平高超、地域特色鲜明的舞台艺术盛宴,突出山东历史文化特色,彰显齐鲁风土人情,展现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成果,营造山东文化演艺活动热烈氛围。
个性底片:不见瑶池水,但有万绿湖
作者:茹翌  期号:第9期 来源:课外语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赏心悦目,还有风味十足的客家风情更是让人感到亲切无比……而最让我钟情的还是那风情万种的万绿湖。 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她有高原湖泊的秀丽,但没有高原的交通艰难和气候寒冷,亲临其境,有如置身“山中海洋”。这里水域壮美,水质纯美,水性恬美,水色秀美,被称为“天上瑶池”。 因高空俯视整个湖呈“万”字形,且处处是绿,四季皆绿而得名。 “万山成一绿,万绿成一湖。”万绿湖最妙的就在一个“绿”字。站在万绿湖码头眺望,只见万绿湖碧波荡漾,闪烁着耀眼的光泽,像翡翠那么碧清,似水晶一般透明,如云烟一样飘逸……万绿湖的湖水颜色碧绿,由近到远逐渐转淡:墨绿、深绿、浅绿、淡绿……远望湖心,仿佛身在“绿色海洋”之中。万绿湖的水,真绿,绿得晶莹,绿得透彻,绿得如此迷人!风静,绿得有点深邃又有点哲学;风动,绿得有点天真又有点纯洁,它溶解了周围青山所有的绿,它化入了天空所有的蓝,它沉淀了河流所有的清。极目所见处处是绿,一年四季时时皆绿,令人顿时心旷神怡。 “一泓碧水开明镜,三面青山列翠屏。”万绿湖的美景也是名不虚传。坐在游轮之上,在青山绿水中畅游,两边的美景一一映入眼帘。周围郁郁葱葱的小岛,好像一条绿色的飘带,把万绿湖搂在怀里,缠绵、婉约……大自然为何对万绿湖如此偏爱!汇聚了它所有的神奇秀丽,蓝天白云下,奇绿夹岸,碧水萦回,青山簇拥着绿水,绿水浸润着青山;湖中的绿岛,此刻更显得玲珑别致,饶有意趣,仿佛蕴藏着无穷的奇妙,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和憧憬。游轮的乘风破浪,使风轻拂过我的脸庞,牵动着我飞舞的发丝,望着这眼前的美景,我不由得陶醉了……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万绿湖的水,更是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妙。水的素洁,她没有一丝污染,反而能将万物洗涤。就像包拯这样百姓心中的青天,公而忘私,用自己的两袖清风去感染他人。水的娇柔,她外表坚强,内心却无比娇柔。就像武则天这样杰出的女英雄,用她那双批过无数奏折的手,抚摸着光滑的无字碑…… “万顷碧波斩不断,一湖清水一湖情。”万绿湖固然美丽,但她那370平方千米的浩渺碧水,更让我知道了她的精神,她的思想境界,她只有一个目标:团结合作,闯出一片天地。 在游览万绿湖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感悟,我们全市文学社的同学们也不正如这万绿湖的水吗?我们团结,我们互相帮助,我们的友谊纯洁无瑕。我们把我们的情谊,永远地留在了这镜花水月般的人间仙境——河源万绿湖! 【简评】 这是一篇文情并茂的佳作!文章就像一首优美动人的诗歌,韵律悠扬,婉转飘逸,使人想闻“歌”起舞;文章又像一位多情的清纯少女,柔情似水,花枝招展,让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文章又像一条珍珠项链,把古人的结晶——诗词点缀其中,熠熠生辉,让人赏心悦目。 文章构思新颖,以诗词为线索,融情于景,让人身临其境;文章立意深刻,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山水的同时,又让人感悟到人生哲理,受益匪浅! 文章美中不足的是引用他人资料稍多,尽管自然合理,但也会让人误解,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指导老师: 甘逸)
制锡之家 有着125年历史的华人家族企业,如何在第四代手里
作者:暂无 期号:第16期 来源:IT经理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工厂。我们也积极在中国做品牌建设的工作,比如说,我们为上海的F1 方程赛制作奖杯,还推出了中国系列。” 在北京举办的品牌125周年庆典上,皇家雪兰莪的总经理曾天佑告诉我,近期,皇家雪兰莪将在上海开一家新
浅谈中华新韵
作者:林之和  期号:第6期 来源: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音已与以前不同,一直努力按现代汉语读音,编一新韵,经多年很多诗家努力,于2004年5月在《中华诗词》第5期刊出中华新韵(十四韵)。刊出时,有个别地方有误,后更改,另发于第6期。 格律诗词的平仄是按照中古四声的类来区分的,由于时代发展、语音演变,中古四声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已经不完全一样了。新声韵完全依照建国后,汉语拼音的规范读音确定,与汉语新辞典——新华字典的读音完全一致。 应用新韵部分为14部,在全国试行,基本按同韵母的字编为一韵;也有的把相近两三个韵母(如庚韵把eng、ing. ong编为同部),划为一韵。比较讲究的人,仍把它分别开,使朗读更通畅,用之并不失律。 由于古代汉语的平声在现代汉语里已经分化为阴平、阳平,入声已经消失。新韵最大特点,即按现代汉语读音,只分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无入声,原入声都按新声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里去了。要辨别平仄,关键在于识别入声字。现代普通话,阴平、阳平都是平声,上声、去声都是仄声。古代的入声字,现在转到上声、去声的,也不成问题,因为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只有从入声转到阴平、阳平的字才需要记一下,而这类的字并不多。我国地域辽阔,地方方言较多,有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江浙等),湘方言区(湖南),赣方言区(江西、湖北),客家方言区(广东等),粤方言区(广东等),闽方言区(福建等)。北方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没有入声),以北京话作为代表,通行地域最广。福建、江浙、广东、湖南方言等区域的方言里仍然存着入声,原来人声为仄声,取消后就要注意克服原有使用习惯,严格按普通话的读音标准来区别平仄。经过一定的学习,各地方的人辨别平仄都不是很难的。 为了同时使用《水平韵》时更加方便,在每个韵部的后面标出该韵部平声字中所含的原入声字。仄声部分中的原入声字不再标出。 用新韵时,最重要的是用新韵也要用新声,不能字辞用旧声,韵用新韵;也不能字用新声,韵用旧韵,而要声韵都是新声韵。 由于“平水韵”流传年代很久远,有的人已习惯用平水韵,所以仍保留使用。我们既提倡用新声韵,使之与现代汉语读音完全一致;又不一刀切把旧韵禁绝,而采取双轨制,既提倡用新韵,又允许用旧韵;但关键要注意:在一首诗中不能新旧声韵混用,只能归一种,要么全部用旧声韵,要么全部采用新声韵。 用新声韵的诗词,要在题目后注明,不注明,可能有的编者会误认为是用旧韵,以出律、错韵审定。(因使用新声韵有相当时间,已渐被人们接受,现不少报刊发表时已不注明)。 我国一些文字可一字两读(或多读),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必须注意弄清楚,因为有些字不同读音,平仄也就不同了;况且一字两读(或多读)的字,词性、意义也都不同。必要时可查阅《新华字典》(或《新华词典》)。 管见中华新韵(十四韵)发表以来受到诗词爱好者们的欢迎,“中华诗词”、“福建诗词”等都已开始使用新声韵。诗词变革创新在我国由来已久,唐代就有一次革命性的创新。唐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产生了新诗体——格律诗;唐人称为今体诗或近体诗。唐人把此前的诗称为古体诗。我国的旧体诗,从格律看,唐以来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两大类。可见,我国悠久的旧体诗也有个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过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文学艺术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诗词(格律诗)有所作为,不断发展的源泉。没有创新,诗词就不能永葆生机。总之,“中华新韵”是当代格律诗词的一种变革创新,它删繁就简,仍保留了格律诗词最基本的平仄、对仗、押韵等基本要求,却更适合当代的人们学习与应用。
黄鳝炆黄瓜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烹调知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鲜,即使偶有所见大多也是人工饲养的,然而在闽西北的小山村里却随处可见天然黄鳝的倩影。那沟渠旁、池塘边、稻田里是它们自由生长的环境。白昼喜藏身于泥水洞穴,或是蛰伏堤岸石缝,夜里出来觅昆虫、青蛙、小鱼为食。在乡村捕捉黄鳝是挺有情趣的事。记得儿时我常捕捉黄鳝,要么在冬闲田里翻泥巴捉正在稻田泥中冬眠的黄鳝,或是在春夜里用松明照鳝。当乖巧灵活的黄鳝从田埂洞中伸出半截身子,探头探脑时,就利索地用鳅钳迅捷地夹去,就可以把它逮住。要是你没经验用手抓,一眨眼功夫这倔犟的小生灵就会溜掉,因为它满身的粘液有极大的保护作用。而最有意思的是钓黄鳝:将废弃的“伞毂子”(或自行车的发丝条)一端磨尖,打个小弯弯即成了钩。用蚯蚓作为诱饵,将蚯蚓从尾至头套在钩竿上,钩尖不可外露。当你拨开水草,发现有黄鳝洞口时,就把钩伸进洞内轻轻一搅,如果有黄鳝,它会来抢钩的,这时你一定要有耐心,要沉得住气,全神贯注。当黄鳝上钩时就慢慢地把它拉出洞外,迅速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将其拦腰一钳,掌钩的手必须把黄鳝的头部控制好,相互配合,这样就稳稳地把它装进鱼篓了。用土法上马的方法逮到黄鳝后就可放置水缸中养着。至于黄瓜这种绿色食品,在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它是乡民们的家常菜肴。端午时节在农家菜园里随处都可看到那碧绿淡雅、青翠欲滴的黄瓜。 儿时,每至端午节就能尝到那味道鲜美的“黄鳝蚊黄瓜”。烹制这道美食,常常是父母亲密配合,共同烹制的。宰杀那倔犟滑溜的黄鳝是棘手的,因为它体表滑溜溜,加之外观像条蛇,令人望而生畏,一不小心它会借机滑入下水道逃跑。父亲却是一把宰杀黄鳝的好手。只见他用粗糙有力的手迅速提起肥嫩的黄鳝尾巴,将活赳赳的鳝头狠狠甩向硬地,活鳝摔懵后用刀剪划开肚皮,取出内脏,再用石头将其身砸扁,让其骨砸碎(因为骨头里含钙,能补身子,所以在乡下不剔骨头)。洗净,切成小块,即可烹制了。父亲把干净新鲜的鳝血,用“谷烧酒”冲服,说是能补血。母亲把刚从菜园里摘回的鲜嫩嫩的黄瓜洗净,削皮后切成小方块。先是生火,起油锅,当锅烧热后,就倒入黄灿灿的茶油,当油烧至八成热时,放入少量捣烂的蒜头及八角,再把切好的黄瓜倒入锅中炒一会,加水蚊至八成熟后起锅装盆。接着,再起油锅,将切好的黄鳝放入锅中爆炒一会,并放入少量的生姜丝、酒酿(可去腥味),当有了几分成色后,就把煮了八成熟的黄瓜倒入锅中搅匀,放些精盐,加入适量的水,盖好锅盖,用文火慢慢炊熟(不要用旺火,要用文火慢慢炆,才能炆出味来)。当锅中飘出一缕缕清香让人垂涎时,便可起锅装盆。这时一盆热腾腾、黄澄澄、嫩鲜鲜的“黄鳝蚊黄瓜”就摆在你的面前,趁热食之鲜美无比,鳝肉香脆酥软,黄瓜清甜可口,汤汁更是鲜甜爽口,妙不可言。每每吃“黄鳝蚊黄瓜”时,母亲就会让我们兄妹几个多吃一些,说是吃了能补身壮体,快快长大。 其实“黄鳝蚊黄瓜”这道节日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特别丰富。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黄鳝含高蛋白、低脂肪,确为病后体虚、身体赢弱、营养不良者的滋补佳品。难怪家乡流传着“夏令黄鳝赛人参”的谚语。而黄瓜所含水分达95%以上,为蔬菜中最高者。它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糖类、蛋白质、钙、磷、铁等。祖国医学认为黄瓜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止渴利水、补脾止泻等功效。在炎热的夏天,可防治咽喉肿痛、小便不利、身热烦渴等疾病。可见,黄瓜是珍贵的食品,不然怎么连宋代诗人陆游也赞叹道:“白苣黄瓜上市稀,盘中顿觉有光辉”。端午节正是夏日炎炎、人易疲劳、身体虚弱之时,此时能吃上综合黄鳝与黄瓜两者之营养滋补强身的“黄鳝炆黄瓜”,那可真是“雪中送炭”,大有口福。 “黄鳝炆黄瓜”正因其味道美、营养多,所以深受客家人的喜爱。如今,端午时节,不仅家家户户能吃到这道美味,而且在城里的酒楼饭店,民间的筵席上都能品尝到这种人见人爱的节日美食。
一分服务百分用心“猪肚包鸡”美味横扫天下
作者:王言  期号:第19期 来源:生意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恶性竞争的同时也确保了全国百店一致。” 陈先生还不放心:“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我对饭店经营一窍不通怎么办?”公司招商专员告诉他:“珍旺猪肚包鸡不仅口味一流,服务也是一流的,比如:1)对加盟商进行店面科学
在盘子里作画 创意中国菜风潮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川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那一年的上海,已经流露出关于春节的某些洋派的气质。春节当天(2月1O日)出版的《申报》上有一篇杂谈: “新年各处同也,而上海之新年特别者:门上悬松柏,西例也;贺岁穿貂褂,京式也;体面
坐看“皇宫起”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福建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清朝咸丰五年( 1855)始兴建,光绪三十三年(1907)全部完工,历时52年,现存建筑有1 3座汉式古大厝(第宅)。两座宗亲祠堂已倒塌,占地面积约1 00多亩。大小房间400间,坐北朝南。这些大厝
“闽籍画派”,从梦想到现实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市场瞭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境地。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随着8月8日“锦绣海西——福建当代美术(晋京)大展”在中国美术馆的隆重开幕,画展在京引起轰动的同时也引起了美术界对“闽派”当代艺术的高度关注。那么,福建需不需要一个画派?一个画派的形成又需要具备几方面的条件? “闽派”未来之路向哪走、如何走?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记者参加了画展期间召开的“锦绣海西一一福建省当代美术(晋京)大展学术研讨会”,聆听众多国内著名美术评论家及艺术家热议“闽派”,探索“闽派”实现梦想之路。 “闽派”地域性有“国际范儿” “画派虽是在某个特定时期被大家所认识,但一个流派的形成,是在历史的实践及不断总结探索中自然形成的。不管明不明显, ‘闽派’美术风格应该说是长期存在的。而从中国美术史研究的角度来说,福建地方艺术存在的价值也是有目共睹。”正式提出“闽派”概念的中国美协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来文表示。 长久以来,闽籍画家人才辈出。从宋、明宫廷画家到清代扬州八怪,以及这期间涌现的张瑞图、黄道周、曾鲸、吴彬、黄慎、上官周、华岩,再到近现代的陈子奋、郑乃珧、宋省予、沈耀初、李耕、李霞等著名画家,无不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和历史的原因,过去,“闽派”美术在对外展示方面较为欠缺,正如其地理位置偏居东南一隅,“闽派”美术有被边缘化倾向。 然而,改革开放后,随着福建经济的不断发展, “闽派”美术的独特风格口益凸显,尤其是漆画、国画、油画、水彩画以及雕塑,在全国更是名列前茅。这其中,一批以当代福建面貌、自然风貌、历史演进和地域风情等为创作题材的“闽派”美术作品,在涵盖了妈祖、船政、畲族、客家、红土地等特色文化的同时,也表现出福建人开放、包容的胸襟,使“闽派”美术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 除了具有地域特色, “闽派”美术作品,也是多元文化交汇的结晶。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前所长王镛说,自己所带的第一个研究生便是福建人,具有鲜明的福建人性格特征,现为美国某高校讲师。在王镛看来,福建人性格中所具有的极强的海外拓展意识时常体现在绘画当中,而这种以中国传统美术为根本,适当吸收借鉴西方美术精髓的表现,不失为“闽派”的一大优势。 持同样看法的还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他说, “假如不具有全国领先水平,没有国际性视野,那么这个‘地域性’就变得比较狭隘,但是,闽派’的地域性却很‘国际’。” 领军人物是关键 那么, “闽派”是否仅仅凭借其历史文脉和地域特征便可形成?创作队伍中的领军人物是否对“闽派”的确立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答案是肯定的。 一个画派的领军人物是决定一个画派能否发展和延续的关键因素,这是研讨会上几位专家的一致意见。对此,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刘龙庭就这一观点做了具体的阐释。刘龙庭将此次福建省当代美术(晋京)大展的参展作品,用“密、浓、稠、重”四个字进行了概括。他表示,以此次展出的国画为例,三位著名闽籍国画家林容生、翁振新和王来文的作品“就好比炒菜放的香油,很提味!”。其中,翁振新的作品代表了一个“密”和一个“浓”,而王来文的作品简约却不乏厚重,文人气息浓郁,可谓是“稠”和“重”。 江苏省著名画家喻继高也十分赞同“领军人物说”,他说, “画派形成必然有一个旗帜,大家都跟着学。所谓派,是指创作思想、手法、风格相近,才能形成一派。” 从历史上来看,任何一个被称为流派的群体,均是由群体组成,同时具有领军人物。如长安画派,从早期的赵望云、石鲁,再到他们的学生,都是以表现黄土高原那种苍茫厚重的景象为主,形成了大西北特有的雄浑、古健的艺术风貌。 对此,王来文告诉记者, “在历史上,或者在当下,没有一个群体,就无法形成一个画派。而这个群体在创作的主张、理念、艺术趣味,乃至风格和技法等方面也具有趋同性,同时这种趋同性也需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晋京”亮相只是第一步 “这个群体是否成熟, ‘闽派’领军人物能否被业内广泛认同还有待时间考证,但可以肯定地说,此次展览让不少人对‘闽派’的特色艺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王来文说,在本次参展的各个画种里,漆画占了比较大的分量,设立了一个单独展厅进行集中展示,这就是福建美术特色之一,也是“闽派”的特色。 针对“闽派”美术特色种类漆画,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这样告诉记者, “如果说‘闽派’这个概念成立的话,可能是以福建的漆画来打头!”他坦言,就当代美术水平而言,福建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一些美术强省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处于第二梯队向第一梯队迈进的过程当中。但他认为这个过程是可以完成的,此次展览已向大家显示出“闽派”所具有的综合实力, “闽派”是“在这个档次上的”。 当记者向王来文转述刘曦林的此番评价时,他认为此评价十分中肯。王来文表示,漆画是“闽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保持特色,并不断强化,同时“闽派”中的国画、油画、水粉、雕塑等也都要保持不断的探索前进。 记者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对于“闽派”国画家的描述:这个群体在姿态上是“低调”的,但是他们的学术目标却是“高迈”的。他们苦苦探索,试图找出一种清晰的、符合八闽山水特质的笔墨语言,为形成具有鲜明风格的“闽派”风格甘作“吃螃蟹的人”。 不论是漆画、国画,还是油画、水粉、雕塑。一个流派的形成牵涉到人文、地域、历史等诸多因素的积淀与传承,要得到社会的公认极为不易。而就目前而言,福建省美术创作无论在学术理念上还是材质运用的探索上都有突破,逐步形成了以“智、仁、秀、灵、雅”为特色的独特风格。 “‘晋京’展是福建美术界在新时期迈出的坚实脚步,是一个新的开始。今后,我们仍将继续开展以推人才、出作品为核心宗旨的美术活动,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让我们“闽派”的风格更加凸显。相信通过这次‘晋京’展,福建的美术同仁们将以更加自信的胸怀和开放的理念,共同走向国内美术界前沿。”王来文充满希望地说。
“闽派”艺术亮相京城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市场瞭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没想到福建美术水平这么高”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联、中国美术馆主办,福建省美术家协会承办,共人选作品22 1件,其中国画82件、油画48件、漆画44件、雕塑8件、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