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
期刊(7)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0)
期刊 (7)
学位论文 (4)
按年份分组
2014(7)
2012(4)
2011(2)
2010(2)
2008(3)
2007(2)
2005(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4)
惠州日报(4)
其它(4)
黑河学院学报(1)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
汉语史研究集刊(1)
作家(1)
音乐时空(1)
大江周刊(论坛)(1)
《客家山歌——原生态》发行为首张客家话三重唱唱片,由毕践新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首张客家话三重唱DTV环绕声唱片“《客家山歌——— 原声态》环绕音乐”近日由广州捷奏公司制作发行。据悉,这张唱片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资深音乐人、作曲家毕践新精心策划、全新打造,并由广州践新音乐工作室“蕉妹儿”组合原唱。 11首客家话三重唱首首精美,曲曲动人 据了解,该唱片中1
技术支持的农村客家方言儿童汉语语音意识训练研究
作者:王相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技术  方言儿童  汉语语音意识  设计  资源 
描述:理论,我们将汉语语音意识训练的多媒体资源整合到拼音教学中进行了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最后选取刚入学一年级且之前从未接触过拼音学习的儿童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名为被试,通过准实验研究结论如下:(1)有针对性
把大亚湾唱进北京钓鱼台来自湖南的新客家妹子吴碧珍一有机会就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情系大亚湾人物故事 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首届世界华商论坛暨世界华人企业家2006国庆招待会”上,来自大亚湾的吴碧珍 (见右图 本报记者刘湘南摄)凭着得天独厚的金嗓子、一首渔歌风情味十足的歌曲——— 《蓝蓝的大亚湾》,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华商精英们带去了惊喜,更让他们强烈感受到了南海明
消防警营内唱响客家山歌 汤明哲到梅江区消防一中队传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是一个消防兵,人民消防为人民,不怕苦来不怕累,刀山火海也敢拼……”昨日上午,梅江区消防大队一中队营房内传来悠扬的客家山歌,原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山歌大师汤明哲走进消防警营教消防官兵学唱山歌,并向消防官兵赠送了一套山歌教材、影碟等资料。 据了解,梅江
华侨城幼儿园唱响客家山歌 汤明哲再收百名教师和幼儿为徒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大师好!”昨日上午,在梅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等的见证下,随着华侨城幼儿园的教师和小朋友双手作揖完成拜师仪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山歌大师汤明哲不遗余力传承山歌再结硕果——华侨城幼儿园山歌班正式开班,100多名幼儿教师、幼儿将跟着汤明哲传唱客家山歌
蕉妹儿客家山歌唱出流行味具有时尚元素的客语歌曲在我市乐坛独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赖春晓(左一)、谢晓燕(左二)、曾冰华(左三)唱起了山歌。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魏云鹤 摄 三人正在研究曲谱。 在我市有一支名为“蕉妹儿”的音乐组合,她们以青春靓丽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多次参加大型演出活动。凭借演唱具有时尚元素的客语歌曲在我市乐坛独树一帜,并频频获奖。近日,
客话音韵论
作者:项梦冰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话  比较研究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方言地理学 
描述: 非官话东南方言 南方型(吴、闽、客、粤) ——南部方言 本文讨论的对象客家话属于南部方言的一种,其音韵特征为:(1)底层调位具有阳上调(包含部分古
客家古戏台与古戏联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人爱看戏。过去,戏剧演出便是客家人最主要的文化生活,甚至于私人请戏班演戏,成了某种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于是,在许多地方都建有固定的戏台,这些古戏台,都贴有文人墨客留下的古戏联。如上杭中都“千年台”就贴着清光绪年间文人何金甫撰的对联:千万英雄豪杰扭转乾坤显功绩;百十年岁周转忠孝贞节蔚成风。 永
山歌交响:险路还是“显路”? ——关于《交响山歌·客家新韵
作者:刘元举王俊  来源:深圳特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刘元举 王俊 【编者按】 今晚,深圳原创交响乐作品《交响山歌·客家新韵》将作为第八届文博会的开幕招待演出在深圳音乐厅上演。张国勇、吴碧霞等名家都将参演。这部音乐作品诞生两年来,因其独辟蹊径的定位和“险中求胜”的创作手法,成为国内严肃音乐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山歌能不能交响化?民族音
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在接受专访时指出客家山歌也是中国民歌——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阎维文在阴那山前留影。(高讯摄) ●本报记者李少凤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杆儿壮……”一首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小白杨》让大家想起了著名歌唱家阎维文,他那纯正透亮的音色、宽广如海的音域、流畅如泉的声音、淳朴真挚的情感,征服了许许多多的观众。23日至24日,阎维文带队来梅